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浅谈CIMS 环境质量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企业培训师观点:浅谈CIMS 环境质量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现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高速的信息时代,先进的信息与计算机技术为支持的计算机集成质量管理系统可以突破传统的质量管理在空间、时间和信息处理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为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内质量环节的全过程集成和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了手段。通常对质量管理系统的需求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实现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质量控制;通过功能集成实现对产品质量各环节的控制及完整的质量跟踪,做好事前预防及事中控制,促进持续的质量改进,减少废品量和返工率,最小化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成本增加。

  (2)实现对质量数据的提取、处理、分析和共享,将数据转化成有用的质量信息,通过信息集成实现质量信息的及时处理与反馈,提升检测数据利用率。

  (3)实现与数采系统及实验室设备的无缝连接,及时获取质量数据和结果,减少数据录入量及人工录入可能带来的错误。

  工厂从管理入手实施CIMS工程,完成了CIMS三层体系架构的构建.在卷烟质量保证方面,建立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即在质量数据采集、质量标准控制、数据分类汇总、质量报表分析等业务中实现计算机管理。

  一、质量管理系统结构及功能

  采用先进成熟的软件技术,以ISA-95质量管理模型为基础,融合了CIMS先进的管理理念,设计并实施了面向卷烟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系统。

  1)实现与产品规范管理无缝连接,接收企业质量检验规范;标准制订人员在产品规范管理模块中定义原材料、成品的样本类型、检验标准、版本等信息,通过系统提供的标准LIMS接口将产品检验基础信息传递到质量管理系统中,加强对基础数据信息的控制与管理,真正做到数入一口,数出一门。

  (2)跟随物料的移动,在ERP系统中启动实验室中所执行的检验,根据系统定义的检验类型及标准,在质量管理系统中完成检验分析过程后,将结果信息反馈到ERP。

  (3)根据工单管理中工单执行的状态,触发生产过程质量检验请求;检验人员可根据质量管理系统触发的检验请求,进行样本取样及产品检验工作。

  (4)通过与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的连接,将关键指标数据自动传输到质量管理系统。

  (5)质量检验数据被存储在一个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库的开放式结构可方便地使用外部报告软件。通过使用数据模型Universe实现与报表管理(ReportManagerBusinessObjects)的无缝连接,确保了对数据的快速有效的检索和处理。

  二、关键技术

  (1)采用组态的方式,提供可配置的工作流及对象模型;通过系统提供的GUI(图形化用户界面),可配置的工作流会很容易满足企业业务的灵活需求,见图2。系统独特的面向对象的实验室模型可以不断重复使用,大大降低系统配置所付出的劳动。

  (2)通过系统开放的架构,实现了与企业ERP(企业资源计划)、MES(制造执行系统)、CAD(智能辅助设计系统)及底层自动化等系统的完美集成。

  (3)系统的仪器连接模块(Uniconncet)提供了一个将检测仪器与系统连接的简单、低成本和快速的方法。任何在网络中能够生成ASCII文件的仪器或能够将数据发送到PC串行端口的仪器都可通过该模块实现与质量管理系统的连接。(仪器连接示例见图3)

  (4)系统提供了支持法规遵从性和21CFR11的完整的审计跟踪功能;对信息的更改历史和对象的版本进行记录与控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5)系统支持二层(客户机/服务器)架构及三层(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三、结语

  CIMS的核心在于集成,单纯地使用计算机,提升自动化程度而不考虑各种功能的集成,则不可能使企业整体优化,也不可能有效地提升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而集成的关键是信息,该系统正是把信息集成作为实施工作的重点,在CIM哲理指导下,通过系统实施加强对信息的统一管理和控制,更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实现系统的优化。通过数据采集的拓展,使各级管理人员随时可以查询和检查生产过程中的有关质量信息,加强了共享,使得采集信息不再是单点运转,而是将过程控制和上层企业管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充分考虑烟草行业的特点,突出其连续性、安全性、经济性、稳定性,加强对基础数据的管理,并结合在线的检测,保证生产过程处于最佳运行状态。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为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