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1%,环比大幅下降0.7个百分点,为4个月来最低水平。其中,中小型企业PMI低于50%,分别为49.8%和48.9%,处于荣枯线以下。
中小企业发展之困,即是当下中国经济真实写照。今年上半年,出口、投资和消费增速均有所放缓,地方负债和“影子银行”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两大顽疾导致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这跟中小企业的发展放缓趋势相通这一下行趋势仍将延续。事实上中小企业内部管理薄弱是其长不大的症结所在。
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困惑一、高速成长掩盖了管理缺陷
中小企业当局者常常会认为市场一片大好,不禁踌躇满志,在市场开拓上不遗余力,但是在内部管理上有些偏废,甚至认为内部管理无足轻重。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中小企业“公司现象”。我们认为,“公司现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司以地产新星的姿态,呈现出强烈的创业冲动和挑战决心;二是公司员工之于目前情况的担心和怀疑。现象的后一个方面与前一个方面同样具有价值,甚至更具重要的价值。在大家追问“公司的项目怎么样”之后,我们同样要问的是,公司的现状怎么样了?
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困惑二、发展思路缺位
中小企业在发展思路缺位的情况下,公司的隐患就是以短期的利润指标来考量,而这种思路恰恰就是“经营近视症”的表征。
近视症表现在管理上,就是难以形成体系,许多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机制的导入,是因为在问题发生之后才想到的,或才引以重视,这只是停留在“救火”的层面上,其本质是一种反馈控制,而无法做到系统。
很少见到中小企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任何事务只需向上级请示就能获得答复。说一步动一步的工作方针,第一没有预见性,第二没有主动性,所谓的创新性又何从谈起?
除了安排工作,部门之间不发生任何思想上的交流、沟通,没有明确的工作目的和要求,亦没有检查、总结再执行,PDCA的循环完成不足一半。
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困惑三、缺乏管理优化机制
管理改进和管理提升,几乎没有纳入到日常工作当中来。最明显的就是组织职能的不均衡,某一方面管理还行,但是其他方面有所偏废,形成巨大的短板效应。
没有人愿意拍板决策,没有人注重效率,部门服务意识也不知道如何之强。主管领导经常交办一些事情但却不问结果。整个的运作体系和秩序,从宏观上看一团糟,从微观上看简直就像一锅杂拌粥!
没有学习力、上进心,那是什么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学习就是吃苦啊。好东西没够吃,却不是苦头没吃够。为什么那么多人居心好奇,喜欢窥私。一言以蔽之:任何事情,在最先酝酿的时候是不值得学习的,甚或是丑陋的。不用学习,是不是就可以活得很潇洒了呢,答案是肯定的,日子也可以过的更安逸嘛。
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困惑四、缺乏激励和创新机制
老板明明白白告诉你,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老板明明白白告诉你,你对公司负责,公司对你负责。老板也明明白白告诉你,任何个人的怠惰失责,都是“大家”的损失!但是,光说没用,没有激励和创新的机制,是不是我们“公司”的损失!
也许,因为行业稳定的高额利润,因为公司规模的量变增长,可以安逸一时。但激励的缺失,却让同志们在应该表现锐气之时过早地“少年老成”,提前步入了“中年心态”——苟于现状,不思进取,因循守旧,害怕改变?事实上,几乎谁都知道公司改制后建设的重要,几乎都想乘此东风提升改进,只是一部分人懒得出奇,一部分人无暇顾及,一部分人尚且停留在口头。
停留于口头的人最多也最可悲,且不说停留在“坐商”的思想意识上,就从内部竞争的角度来看,总以为制度写写、环境喊喊,墙上挂挂,吹评一番,就是革故鼎新了。殊不知,制度、环境的建设同样需要精心地设计,认真地施工,有耐心、有眼光地培育。对正在不断长大的本土中小企业而言,平均寿命2.5年,企业制度、环境建设的前奏最不容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