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中国企业家价值观体系鸟瞰地图描述

企业培训师观点:中国企业家价值观体系鸟瞰地图描述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在“中国式企业管理基础科学”的背景研究中,我们的研究团队根据2008年的数据发现,中国企业经理人倾向的价值观体系中,沿用的传统价值观念包括:“特殊主义”、“整合型”、“集体主义”、“外部导向”、“同时处理”,采纳的西方价值观念包括:“赢得的地位”、“平等”。样本既有更认同传统价值观的方面(五个方面),也有更认同西方观念的方面(两个方面)。与2000年我们采用同样价值观七维度的研究结果对比,除了从内部导向转变为外部导向之外,其他六个维度都保持了惊人的一致。在揭示中国企业经理人价值观的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价值观体系内在稳定性的特征。至于从内部导向向外部导向的变化,极有可能是从2000年至今,外部环境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在日益增加,再加上一系列重大特殊事件对企业经营和个人价值体系的深度影响(SARS或自然灾难),使得经理人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外部环境的关注度。

  中国企业经理人的管理价值观体系可以做如下描述:

  中国经理人普遍倾向于特殊主义,使得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受到了制约。同时,经理人使用各种手段来制造特殊关系,以摆脱制度的约束。虽然中国企业经理人在对待内部工作上表现出强烈的分析型倾向,但是对企业外部关系却依然保持强烈的整合倾向,更强调辨别类型、整合局部关系,更注重“大局观”。

  中国经理人仍然倾向于集体主义。虽然超过半数以上的经理人在用人、人员配备上强调了个人能力,但是相对于美国等个人主义色彩显着国家,集体主义依然是中国经理人的价值偏好。一般认为,东方国家倾向于外部导向,认为外界力量左右着人们的成功。中国企业经理人2000年更倾向于内部导向,他们相信自己的努力和判断,自己左右自己的命运。但是到了2008年,我们发现经理人愿意顺其自然,愿意妥协,经常采取灵活和通融的态度,追求和谐成为经理人的价值偏好。在处理事情上,中国企业经理人倾向于通过相关人协调而同步地处理事情。

  很明显,以上维度属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

  中国经理人对权力依赖度比较高。权威来源更倾向于知识和经验,也强调业绩和表现对组织成员地位的决定作用。实现目标是经理人工作的动机,因此,持平等观点的中国经理人会平等地对待员工,以便赢得他们的全力贡献、实现目标,只有少部分人认为权力是工作的动机。相对而言,这两个维度更偏向于西方的价值观。

  这是一幅混合的中国企业价值观图,其中大部分是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也参入了一些西方的价值观念。

  这幅图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解释经理人的选择和行为。一方面中国经理人受到了西方的影响,价值观念在悄悄发生着变化,直接影响了管理决策和管理行为,“竞争”、“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具有东方管理哲学特征的传统价值观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并不容易改变。在深层次上,传统观念依然固化于心。因此“中魂”、“儒里”依然占据中国企业管理价值观的中心,同时,“法表”、“西制”则成为中国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特征。因此,如果某些方法或工具与管理价值观之间存在不匹配甚至对立的情况,管理变革中的困境就自然出现了。

  在中魂西制的中国企业管理系统中,管理价值观的差异是产生管理变革困境的根本原因。正如威廉.大内在Z理论中所指出,西方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种社会的精神气质,这个精神气质成为他们的管理前提,即理智比非理智好,客观比主观更接近于理智,定量比非定量更加客观。西方的这种精神气质与中国企业的中庸的社会气质是不同的。中国企业讲究理性与感性、主观与客观、定性与定量之间的平衡,有些时候还更加偏向感性、主观以及定性,特别是一旦涉及到人的时候,西方的方法就很难被接受。例如招聘、晋升、业绩核定,还是由领导们的感性、主观、态度等决定,对于这些东西还有客观标准,许多人也是没有办法接受的,最后能够拿出来的客观标准都是学历、年龄等。在如何看待人与物,或者人与事之间的矛盾解决上,西方重点在对物或事进行科学和标准的量化分析,之后按照标准找人,用于解决这个矛盾。而中国企业更加偏重于人的特殊性,认为只要找到有才能的人,任何事情都能搞定。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