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关于现代物流管理对企业理财的影响

企业培训师观点:关于现代物流管理对企业理财的影响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从中国物流发展的历程来看,不得不提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随着着名战略家Michael Poter的价值链理论进入中国时,首次提到的“原材料-进货物流”和“产成品-物流”,这使学术界和理论界开始关注物流在中国经济中所取得的作用,但是,由于上文所述的原因以及“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思维影响,在当时,物流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业务,并没有为众多企业所重视。

  1、现代物流管理的兴起

  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到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最新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是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源地到消费地之间有效率、有效益的正向及反向移动与储存而进行的计划、执行与控制,其目的是满足客户的要求。”它的兴起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本土化生产矛盾的结果,是经济全球化及专业化细分的客观要求,是科学技术与社会及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它具有信息网络化、关系合同化、功能集成化、服务个性化作、业务规范化、经营市场化、手段现代化等特点。生产企业把自己“操刀”的物流业务,以合同形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密切联系实施对物流活动的监管,利用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标准化作业以达到降低成本、改善服务的目标。据统计,目前德国的物流成本已下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日本则下降到6.5%,而我国的物流成本却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30%以上。换言之,我国在物流管理方面可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中国加入WTO,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都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控制库存、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物流管理以其独立化、专业化的特征改变了传统的物流模式,为企业加强管理、提升竞争力创造了条件,是企业的最佳选择。

  2、现代物流管理对企业理财的影响

  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来看,国民经济全部工农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制造过程,除了加工和生产的时间以外,全部都是物流过程的时间。如制造业的生产加工时间仅占10%左右,而物流时间竟占到90%,很大一部分生产成本消耗在物流过程中。因此,现代物流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战略能力的关键,成为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新的管理优势。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管理模式,要求企业抛掉传统的经营理念,去繁就简,留主简从,加强协作,从一定的高度组织经营,改变陈旧的理财模式。

  2.1营运资本管理

  减少流动资金。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生产商是商业秩序的主导者和推动者,依据市场调查的结果确定生产,通过充足的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及其与供应商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相对稳定的、系统的营销渠道及营销方式销售产品。这一过程中,生产的预先性要求厂家具备一定的流动资金,储备一定的库存。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产品不能销售出去,资金不能顺利回笼时,企业发生经营危机。现代物流管理模式下,消费者是商业秩序的主导者和推动者,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特定需求进行商品生产,通过对产品交付期、质量及价格的预测,利用国际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资源。由于是以确定的消费需求为基础进行生产,所以产品推销的压力几乎为零。传统的模式是在需求共性、企业决策者的主观决策基础上进行的,流动资金、储备库存受个人主观因素、市场变化等影响而增大了其不确定性。在整个过程中,企业承受市场冲击的能力有限。新型的模式是在需求个性、需求确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流动资金、储备库存在确定需求的基础上产生,减少了由于各种不可见因素而增加的资金、库存。在整个过程中,新型模式采用需求管理和柔性生产技术,以批量产品的价格完成个性生产过程。在有序的商业社会,受市场冲击的可能性很小。由此可见,新型的商业行为——现代物流管理模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2.2存货管理

  “零库存”管理,适时制(JIT)生产。现代物流管理更多借助于信息流的控制作用,它不再把建立基础设施作为最主要手段,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利用现有的各种基础设施,将企业的运输信息和运输需求予以共享并快速传递。现代物流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借助于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将原先在实现物资空间位移中所进行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加工以及配送等多个环节整合在一起,以一个整体面对社会的物流需求。通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企业间跨时空的合作日益便利,促使物流逐步发展成为跨越时间、空间、全过程跟踪控制的管理模式,它以先进的通讯信息技术为基础,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了从网络前端到最终客户端的所有中间过程的衔接,其显著特点是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与物流服务的紧密融合。通过应用客户关系管理、商业智能、计算机电话集成、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Internet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及配送优化调度、动态监控、智能交通、仓储优化配置等物流管理技术和物流模式,企业建立起敏捷、强大的供应链系统,以信息网络为依托,以企业的内外部资源为根本,制定出本企业一定时期的具体发展计划。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选用合适的物流公司管理供应、销售,企业的生产就可以适时、准确、高效地完成,实现适时制(JIT)生产。企业内外部物流运行的畅通,能够大大降低企业仓库储备、减少资金占用、节省仓储成本、人工费用,使企业存货管理趋于完善、合理,使实现“零库存”管理成为可能。苹果电脑、通用汽车就是依托第三方物流达到了近乎“零库存”管理。
2.3降低经营风险

  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使信息能够迅速、准确地传递,物流的各环节能得到及时的协调、控制,从而提升了仓库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发运、订单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使分装、包装、保管、运输、流通、加工实现一体化。通过信息系统,生产企业亦可及时地与物流企业沟通协商,如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企业通过物流系统积极组织调整,即可实现适时制生产,完成生产任务。适时制的实现,使企业在面对原材料市场变动及产品市场价格变动时,有能力、有时间通过系统与物流企业协商,及

  时调整生产计划任务,规避可能引起的各种风险,使经营风险大大降低。

  3、现代物流管理的价值

  现代物流利润的实现不是一方多赚,另一方少赚的传统交易方式,物流服务利润的来源不是运费、仓储费等的直接收入,更不是以生产厂家的成本性支出为代价,其来源是与生产厂家一起在物流领域创造的价值,本质是现代物流管理所产生的新价值,即劳动力和物力资源之后能创造价值的“第三利润源泉”。现代物流管理可以大大降低制造业的物流成本和存货成本,提升库存周转率和资金回笼率。以美国为例,1980年全美企业存货成本总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9%,由于物流管理中“零库存”控制的实施,到199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19%,下降了10个百分点。库存成本的节约是物流管理产生的价值,这种新价值是物流企业与生产厂家共同取得并分享的,物流企业为生产厂家节约的物流成本越多,利润率就越高,现代物流所体现的利益一体化,与传统的经营方式有本质的区别。

  4、实现现代物流是转变理财模式的关键

  在供应链体系中,企业作为一个节点,是供应链中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要改变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等陈旧观念,树立现代物流意识,加强对现代物流的理解、认识、实践、探索,真正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市场主体。作为供应链中的一个利润点,企业应树立现代物流利润观念,须有全局的思想,不可有一己之私。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有了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将原本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代理、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供应链中的流通渠道是否畅通,信息处理是否准确及时是现代物流运作的关键。因而,要改变经营网络,使之趋于合理,加强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作,改变货源不足,传统仓储业、运输业能力过剩而造成浪费等现状。另一方面,更新信息技术,使企业和客户能充分共享信息资源,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

  现代物流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系统工程。国家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形成合力,大力支持、扶持、推进此项工作,积极引导企业突破自身的局限,打破各方面的限制,树立现代物流思想,兼并联合,合理配置资源,健全经营网络,使企业真正实现现代物流管理,改变经营理财模式。我国的物流管理正处在成长阶段,现代物流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它的优越性、合理性正逐渐显现出来,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运用到企业管理中。现代物流管理立足于个体的企业管理,它的实现可以改变我国的不合理物流状况,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中国作为WTO成员国,意味着中国经济要融入世界经济,要与国际惯例接轨。要从整体上降低我国的物流成本,就需要加速现代物流发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