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影响集团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因素中,集团法人治理结构和财务治理结构是最关键的因素,它们构成了集团企业管理控制的核心。在经济发达国家,在中型企业实行预算管理的比例达90%以上。我国许多集团企业因为受长期计划经济管理惯性的影响,在推行预算管理上仍普遍带有计划的特色,尚未形成全面预算的理念,对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的内涵、地位和内容缺乏理论建设和实践运作。
1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
对企业而言,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时期的计划,即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计量预期的结果。预算管理即指预算控制,它是预算编制、调整、执行、分析与考核的过程。全面预算管理则指在企业管理中,对与企业的存续相关的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其制度安排。与传统的计划安排相比,全面预算有其特定的含义。
(1)全面预算不是生产技术财务计划。在计划经济下,企业以安全生产为关注焦点,编制生产技术财务计划。由于产品、设备、材料和人力的价格和供求数量由宏观主体确定,企业的成本与利润是确定的,因而不注重成本效益。生产与技术的计划,在市场经济下仅仅反映了企业管理活动的部分,价格由市场确定,并且企业的经营行为依赖于对市场信息的拥有度,因而,生产与技术的计划并不能成为企业预算的全部。
(2)全面预算不是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管理。在转轨期,我国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在不断转换经营机制,许多企业开始实行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管理,企业对未来经济的预测由计划转变为预算。虽然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管理推动了企业经营思想和管理方法的转变,但他们是一种比较粗放的预算定时方法,在具体实行过程中,企业只注重利润指标,而对资金的使用效率、资产质量等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全面预算是一项科学的控制行为。全面预算涵盖企业的投资、经营和财务等企业所能涉及的所有方面,具有“全面、全额、全员”的特征,作为一种控制手段,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国际惯例。在大型企业,有强大的现金流、物资流和复杂的法人治理结构,全面预算可以起到统合所有这些庞杂支节的干流作用和科学的导向作用,促进企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并使预算管理关注的重点从经营结果延伸到经营过程和资本资产运作过程。
(4)全国预算管理为管理信息网络化提供了节点。预算编制、调整、执行和分析考核的技术性、复杂度都很强,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由于其所面临的市场选择广泛性和内部治理结构的层次梯级复杂性,预算体系的建立、预算内容的确定和预算运作都十分繁杂。借助计算机技术,依赖网络信息系统,实行全面预算信息化,是推行全面预算的高效选择。因而,全面预算管理导入还意味着企业管理控制的信息化、网络化,它是企业管理信息网络化的契入点。2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集团企业的必然选择
集团企业具有规模优势,有跨区域、跨行业、不同产权组合的特点,在经营上,集制造、流通、科研、贸易和资本运作为一体,因面在管理控制上具有复杂性。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事前控制手段,是集团企业的必然选择。2.1全面预算管理的集团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必然选择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最广泛使用的企业管理方法。入世后,在与世界经济协调过程中,我国企业面临管理方法的国际选择。集团企业以其规模优势处于协调的前沿。由于集团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财务治理结构的潜在问题,导入全面预算管理更有其必要性,同时也是集团企业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标准加强科学管理的需要。就集团企业而言,全面预算管理包含了预算组织、预算体系、预算内容和预算流程等方面的理论建设问题。
在集团企业内部,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企业之间体现了母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和参股公司的产权裙带关系,维系这一产权关系的有效运作必须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体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和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约束。在两权之间,必须夏收在可控的“技术路径”。全面预算作为所有权结经营权的控制手段,有助于解决集团企业夏收续中不可避免的下列弊端。
(1)股权过度集中引起的所有权对经营权的过度干预。在绝对控股集团内部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股权过度集中现象,进而导致非率的治理结构,绝对控股权代表的所有者不自觉的以其控股身分扼制其他股东;在决策上,集团企业依仗其健全的层次控股关系,理论上强调股东大会的最高权力地位和集团董事会的最高决策地们,但作为控股股东代表,自然在日常管理中滋生“管理人”权欲,超越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事前约定,对经营权进行期中干预。以全面预算形式,确定集团的经营业员目标,并以此作为企业运作的法律规范,规避和淡化集团企业天然的股权集中而对经营权的过度干预。
(2)高代与面本和低代理效率。在集团企业层级法理结构中,股东与董事会、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以及股东与监事会之间有着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力图有效地监控代理人的行为,考核代理人的业绩,并防止代理人的行为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利益。由于集团内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目标函数差异、信息不对称、现任不对称、委托代理契约不健全和集团企业内部代理的时空距离较大等原因,委托人很难监控代理人的行为,代理人利用其职权,进行恶意代理、无责任代理和寻租活动,使集团承担高代理成本和低代理效率。导入全面预算,以预算方式建立委托——代理的契约关系,并通过预算执行和考核来评价代理业绩,有助于减速少代理成本,提升代理效率。
(3)集团法理结构失衡,“内部人控制”流行。集团企业如果缺乏所有人约束和代理临控,会导致企业治理结构的失衡,引发“内部人控制”状态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会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决策、执行与监督职能的合一,从而引发掌权人的寻租行为而危及股东利益。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就是以预先确定的计量指标来明确“内部人”的职权利,分散掌权人的权力与职能,实现企业管理的**化。
(4)激励与约束不相容,集团企业家成长困维。在集团企业之间,因为存在行业差别、区域差别或所有制差别,在财务效绩比较上,不同的经营权人的可比度较低,激励机制在集团内部的适用性较差;相反,由集团统一确立的约束机制却必须要在集团企业内得到贯彻执行,这种统一的绝径束机制与不可比的激励评价机制的矛盾无疑将增加经营人的心理成本,导致经营权的短期行为,桎梏集团内企业家队伍的成长。导入全面预算,有同集团企业的业绩评价以预算与实绩的差异为标准,更能体现约束与激励的相容性,更能调动经营权积极性,促进集团行为的长期化。2.2全面预算管理是集团企业财务治理结构的必然选择
财务治理是集团企业法人治理的核心问题。由于集团企业治理结构中存在两权分离、委托人与代理人财务目标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股权集中的过度干预和董事会约束力弱化等治理结构问题,在集团内部会造成经营者损害所有者利益的经济现象。导入全面预算管理,建立有效的财务治理结构,通过集团企业财权的预先安排来约束集团经营行为,有利于解决集团财务治理结构问题。
(1)扩大集团企业财务治理范围。集团企业全面预算应致力于处理包括股东、债权人、管理人员与员工等不同的利益关系的人在内的财务关系,而不仅仅是集团所有权人与经营权人之间的激励与约束关系。
(2)优化集团企业财权配置问题。集团企业全面预算要在集团内企业间配置财务活动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和控制权,体现财权的分配的一般原则是:股东大会拥有财务经营权和日常财务决策权;监事会配置财务监督权。
(3)提升集团企业财务治理效率。进行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必须以提升财务治理效率为目的。效率高低取决于经营者在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过程中的能力、动力与约束力发挥。预算对经营权财务行为的约束,使经营者的能力、动力与约束力发挥处于受控状态,保证财务效率的形成。
(4)改善集团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对集团企业而言,会计信息失真可能与目标利润压力过大有关。经营者慑于母公司的利润压力,而调整成本费用,调节利润。全面预算需要满足各预算表之间的平衡关系,降低了预算的随意性,也为经营者利润调整设置了障碍,从而确保集团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实现科学管理,集团企业导入全面预算管理,必然可以提升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首先,全面预算是建立在市场预测的基础上,并可以随市场变化不断地进行反馈、适应和调整。其次,全面预算需要集团内部所有企业的协调配合和参与。只有在高层的领导下,各集团分子共同努力,才可能编制出实现企业资源最优配置的预算方案。3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模式探讨
3.1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
组织体系是指具体承担预算编制、调整、执行、分析和考核的主体。显然,预算不单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能,和其它非集团企业一样,预算管理应当设置独立的预算管理机构,并形成“金字塔”型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在集团企业里,母公司应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查批准整个集团企业的预算方案,协调预算的编制、调整、执行、分析和考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和参股公司设立独立的预算部,负责组织编制和审查批准本企业预算方案并协调预算的调整、执行、分析和考核;子公司、全资孙公司、控股孙公司和参股公司设立的预算部,负责组织编制和审查批准本企业预算方案并协调预算的调整、执行、分析和考核。依此类推,直至集团内所有层级的法人企业都设立相应的全面预算机构。在各法人企业内部的各部门,负责参与全面预算管理。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可用图1表示。
3.2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系统
与非集团企业不同的是,集团企业内部之间由许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组成,各独立企业应当独立地编制其全面预算。因此,集团企业全面预算是由各子孙公司的独立的全面预算组成的一个预算系统,母公司的全面预算是所有子孙公司独立的全面预算的整合,但不是简单相加。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系统可用图2表示。3.3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的内容
就集团内企业独立的全面预算内容而言,由于集团企业经营的多样性,可以将其分为经营预算、投资预算和财务预算三大类。
(1)经营预算。指集团内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基本活动预算。它应当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供应预算、成本费用预算等。其中最基本和关键的是销售预算,它是销售预测正式的、详细的说明,是整个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没有销售预算,就没有全面预算。生产、供应和成本费用预算继承了生产技术财务计划的内容。经营预算构成了经营权人的活动范本,是指导经营权人进行经营活动的企业制度规范。
(2)投资预算。投资预算反映集团企业关于固定资产的购置、扩建、改造和更新、资本运作的可行性研究情况。具体表明企业投资的时点、额度、收益确认、回收期、筹资和现金流。投资预算应当力求和企业的战略以及长期计划紧密联系在一起。
(3)财务预算。是指集团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关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它反映了各项经营业务和投资的整体计划,是集团全面预算的总预算。规范的集团企业财务预算应当包含四方面预算。第一,现金预算,反映计划期内预计的集团内企业的现金收支的详细情况。第二,利润表预算,综合反映企业在计划期间生产经营的财务情况并作为预计企业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重要依据,是企业财务预算的重点。第三,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集团企业在计划期末要实现的资产质量状态。第四,现金流量预算,根据利润预算,投资预算及有关资料编制,反映企业在计划期内的现金流。第五,合并财务报表预算,就集团企业而言,全面财务预算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合并财务报表预算,这是整个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它反映整个集团在计划期内的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是全面预算的归宿。集团企业独立的全面预算内容的相互关系可用图3表示。图3集团企业独立全面预算相互关系图(略)
3.4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流程
全面预算管理是预算编制、调整、执行、分析和考核过程的总称,这个过程反映了预算的程序性。
(1)预算的编制。母公司董事会责成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预算年度经营目标及相关制度确定各子孙公司年度预算目标,下达给各子孙公司,并要求编制其独立的全面预算;子孙公司预算部根据母公司要求进行目标分解,在本企业部门预算基础上编制预算草案并上报母公司;母公司根据子孙公司的预算草案形成合并预算并将预算草案审批形成预算法案下达给子孙公司分解执行。
(2)预算调整。理论上看,预算调整与预算编制程序并无区别,只是在最先提出者上不同。编制遵循顾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原则;调整则遵循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但由于权限的不同,对不同的调整项目,应当明确审批的标准。
(3)执行、分析与考核。各独立预算主体的执行部门负责预算执行。子孙公司根据经营期的实绩与预算的差异提出评价意见和激励要求,报母公司审批,母公司分别根据各子孙公司的差异确认评价标准,进行有区别的预算分析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