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出口商资金链严重紧张,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大多数出口商当前的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值。更让人担心的是,这样糟糕的现金流状况并不是季节性的现象。
尽管中国企业经济增速相对于其他许多国家仍然相对较快,但出口商的盈利能力下滑明显。随着经济放缓,销售放缓,而出口商的成本却在上涨。过度投资带来过度竞争导致利润被蚕食。
另外,除了销售放缓和全球市场需求萎缩,很多公司还发现销售回款越来越困难,进一步加剧了资金链的紧张。资金周转周期已经创下多年来的新高,营运资金(即:应收账款+库存–应付账款)也是如此。
从2009年12月至2013年6月,总营运资金(应收账款+库存-应付账款)增长了一倍多。以绝对值计,目前用于营运的资金已相当于近4万亿元人民币,约为销售额的46%。这样的趋势难以持续,崩溃难以避免,除非出口商接受改变,相信改变是生存所必需的条件。说到底,如果出口商收不到钱的话,生产和付运商品的意义何在?
每个人都在寻找销售机会。企业主、公司企业创始人、CEO和各级管理人员都迫切地想要开发新的客户和市场机会。销售部门和销售代表们负责实现销售,他们需要达到销售目标才能赚到佣金,甚至只有这样才能保住饭碗。拼命地销售、销售、销售更多的商品,除此之外似乎别无出路。然而,一旦一家公司变得如此孤注一掷,往往也是失误发生的时候——这些失误可能导致公司的利润蒙受更大的损失,甚至危及生存。
出口商必须要知道一点:全球进口商都是精明无比的机会主义者,深知如何利用出口商迫切希望达成交易的心理。
我并不是说出口商不应该积极争取开拓新的商机。但出口商必须加强销售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确保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收款。
上个月的博文《了解客户》中就提到过一种确保收款的重要方法。如果出口商打算向一位新的潜在客户出售商品,可以通过信用报告和信用证申请对对方进行深入详尽的调查,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
我们今天的博客继续讨论“中国企业出口商普遍存在的神话和海外市场的残酷现实”这个话题,继续与读者分享我们的经验。下面是我们从中国企业出口商客户那里获悉的第一手信息:
迷思:“外国人比中国企业人更可信赖。”
现实:1949年以前,中国企业人就对于外资品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神话,相信外国公司比国内品牌更加重视质量和安全标准。1979年中国企业重新打开国门以来,这种迷信卷土重来,很多中国企业企业和消费者都抱着这种心理。
外国人并非天性就比中国企业人诚实。安然公司(Enron)和伯尼?麦道夫丑闻就是两个例子,清楚地证明西方商业世界也同样存在形形色色的骗子。我接到过的很多中国企业出口商追讨海外客户货款的案子,都是海外公司存心欺骗中国企业供应商。
结论:前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说过,他与前苏联进行核武器谈判时是基于“信任……但核实”的理念。拥有美国、欧盟、加拿大或澳大利亚护照并不能保证对方诚实无欺。出口商在同意交运商品前,永远不要忘记对潜在客户进行背景调查。
为了说明积极追讨应收账款坏账的重要性,以及应收账款坏账对于净利润的负面影响,让我们来看一看如果出口商想弥补应收账款烂帐损失、达到盈亏平衡,必须再卖出多少商品,而且还必须都是能拿到回款。人民币在升值。出口商的成本和管理费用也在上涨,利润率不断压缩。出口商再也不能不管不顾,必须拿出负责自律的态度管好应收账款和授信。
我们在分析下面这种图表之前,我希望大家能先想一想自己的公司在刨去所有费用,包括薪资、纳税、福利、供应商货款、运输成本、互联网/电话账单和其他费用之后的利润率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