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市场营销培训 / 市场营销培训:时尚品牌营销策略:三精战略

市场营销培训:时尚品牌营销策略:三精战略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市场营销培训

一、品牌营销策略制定来源:零售实际市场:

  1:市场销售疲软大势所

  2008年全球发生金融危机,2009年的市场大调整、大震荡,2010年服饰零售市场的趋势不容乐观。

  2009年年初国家开始公布的CPI指标连续5个月负增长表明,零售市场终端销售价格总体下降,包括快销品、耐销品、时尚消费品等,例如广州的家纺产品2008年最低还是25~3折,2009年上半年最低的折扣居然已经是1折,即原价的10%进行销售。降价波及的不仅是低端品牌,也包括中高端名牌(甚至奢侈品价格也有了很大变化)。运动品牌耐克,2008年年底的政策是不降价、不接受赠券;2009年春节前是不降价,但接受赠券;2009年夏天即使在繁华商圈的形象店,售价已是7折。

  很多代理商、经销商经营的品牌在百货公司设立专柜,而百货公司促销、打折已成常态。如果不打折,就没有销售。其消费形势与2008年之前相比,非常明显是疲软的。价格折扣首先冲击的是利润,利润减少成了所有渠道商、品牌商最为关注的事情。

  2:利润下挫,传统品牌营销策略模式遭遇挑战

  打折引发了经营利润的减少,跨越性地减少!原来服饰的零售价可能是1000元,现在已经降到500元、600元,以5折甚至更低的折扣销售,价格大幅度降低,导致服饰零售渠道演变成如此结局:

  几乎不同类的品牌价格全部跳水。不管品牌走的是什么风格、什么款式,都不能避免零售价的大跳水,几乎所有等级的品牌全部跳水,包括从不低头的奢侈品也要低头。品牌营销策略的降价趋势只是幅度与难度不同而已。折扣已不专属于清仓与季尾,从新品上市到销售中期、销售后期一路打折,折扣成了整个行业的常态手段,纵观整个服饰的南北市场,几乎没发现哪个品牌能成为降价风潮的例外。

  零售价格的大幅下挫,严重挤压了8~10年来一直推高的服饰行业的整体高利润空间,众多企业在2000年后投资服饰做品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业能够创造高利润,2000—2008年,伴随CPI的增长,服饰市场扩大,价格一路高扬,一双鞋子甚至卖到了白领一个月的工资。

  零售价格的下挫,直接导致整个渠道矛盾显现:利润快速减少让代理加盟模式遭遇“地震”,因为目前的代理、加盟、经销模式,其运作的根本是靠利益分割驱动,不管是全国总代、省一级代理以及县市二级代理商,到最后终端,渠道链完全是一条利益分割的链条,渠道只以“赚现钱”为唯一衔接纽带。渠道利润减少严重冲击着利益纽带,颠覆合作的稳定性,若不能短期内熬过寒冬迎来春天,代理渠道必然以谋求利益为核心重新组合,未来新品牌必然比现品牌更能在利润上满足渠道期望才可行,对于必须维持一定质量水平的中高档服饰品牌,目前模式继续运转会比以往面临更多的困难。

  3:服饰渠道零售化是必然趋势

  那么,如何重新开发出营销渠道链的利润空间?

  第一种选择是降低品质,降低成本。即使降价后零售价与成本之间仍能重构高利润空间,来维持渠道的利润分割,但最后的结局是可预测的,以往在“高品牌、低品质”策略下消失的国际性的品牌比比皆是,华伦天奴就是例证。

  第二种选择是保持类似品质,成本没有太多下降,相比下挫后的零售价,渠道利润降低。渠道利润太低,中间商、代理商、加盟商就不愿意在这个“少回报”模式里参与游戏。所以第二种选择就要解决利润的焦点矛盾,不解决这个焦点第二条路也不通。

  要解决上述难题,首先分析什么因素在驱动整个链条的利益增长?从品牌源头到零售终点,品牌商通常通过三种动力来驱动:

  (1)设计驱动:服饰是一个时尚产业—设计驱动,尤其是女装、女鞋;

  (2)广告驱动:服饰品牌在杂志、电视、报纸进行营销、请代言人,即为广告驱动;

  (3)制造驱动:深圳是品牌女装的制造基地,广东是高档女鞋的制造基地,通过制造链来驱动;

  从渠道商角度看,即为渠道动力驱动。利润链空间减少,可选的第一措施是减少利润分配层次,砍掉原有二级、三级代理;可选的第二措施是原有粗线条打法变成细线条打法,例如提升周转,原有100万资金,每年实现15次周转,现在提升运营质量达到2~3次周转。

  第一措施“层次减少”意味着代理主体开始零售化,即整个代理商逐步向终端迈进,向零售迈进,如拥有更多的直营店。“粗线条变为细线条”表示渠道管理手段的零售化。由原有管理含量较低的传统批发领域,转向日益精细化的零售渠道管理,以上两点恰恰就是渠道呈现零售化的主要特征。

  即若想在维持品质的第二种选择上有所作为,发展的趋势是促使(推进)渠道主体向零售化迈进,经营手段将更多介入或使用零售经营手段。
二、品牌营销策略制定核心:品牌渠道权掌控

  市场的两大主体—品牌商和渠道商,现状是“竞争性的品牌,垄断性的渠道”,整个行业十几年的发展,从“品牌让渠道赚钱”到今天“渠道让品牌生存”。渠道商的位置如此重要,主要原因是渠道主权掌握在中间的渠道商手中!

  渠道权与产权是否对等?是否拥有店铺,拥有产权,进而拥有渠道主权?如果是,何以解释“麦当劳”机制?麦当劳在中国大陆的很多店,都没有自己的产权,甚至不是中国地区一级代理商的产权,但其与自营店没有区别,一样服从总体的指挥,总体的管理,总体的营销。由此可见,渠道主权背后起最终关键的是“渠道管理权”,而不是单单的产权。品牌对有产权的终端可以行驶管理权,对无产权的终端也可以行驶管理权。

  渠道权的内涵与本质何在?渠道商在当地的区域市场,拥有资金、人脉,十几年的当地经验以及良好的商业网络,从而形成与品牌对话的优势地位。资金、人脉、十几年的服饰经验,综述其根本是营销的套路(生意的套路),某代理商成功也是源于该套路,用管理概念替换它,描述它,即为“运营模式”,是代理商(公司)的盈利模式。实际上,渠道商对渠道的最大贡献是其在当地区域市场的经营套路,品牌商到目前为渠道贡献的多是商品、店名、装修等。从管理主权的角度看,模式(套路)大于商品,模式(套路)大于店名,模式(套路)大于装修。企业拥有模式(套路),就拥有话语权。某个代理商运作多个类似品牌很正常,好比牧羊,一只羊是放,两只羊是跟,三只羊是赶,羊多少不要紧,关键是会不会放牧。放牧即是套路,羊群即是品牌。草场即是市场(百货公司),条件好一个草场好可以多放,不仅放羊,还可以放牛(其他非同类品牌)。

  渠道零售化,与其对应的模式必然向零售化相应调整,模式与渠道市场相对应是市场经济的硬道理。现所谓的“连锁零售模式”非真正意义上零售化的渠道机制,连壳不连本、有壳无实。渠道商依然视市场门槛为渠道核心关键,通过资金、人脉进入百货公司设立专柜就解决问题,其实仅仅是解决了门槛与形象。即使业内“所期望形成的”品牌联盟模式,藉此同百货公司争取更优惠的条件,也是门槛问题,没有解决走向消费者市场的问题。

  品牌专柜不代表市场盈利与亏损,品牌开专柜(店)即赚钱的时代已过,企业不仅要解决产品在市场展现的机遇,还要解决份额与利润。哪个手段可以“彻底”解决零售市场盈利问题,其未来必然会被选为“渠道的生存与盈利方式”,此方式即为渠道管理主权的来源。

  三、品牌营销策略变革目标:符合市场的盈利机制

  1:现代连锁零售营销体系—零售链锻造

  品牌对渠道实施管理权,而零售化是时尚品牌管理机制的变革与趋势之一,未来盈利机制的核心即是如何构建、掌控零售化的渠道管理机制。

  服饰渠道营销最大的零售主体是品牌连锁专卖店。连锁的最高境界是所有分店零售市场的标准运作,标准化当仁不让是直击“终端”,“终端”既为渠道之“本”、生存之根,终端制胜也就不足为奇。除了口号与概念,终端决胜更需要的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工具、方法、管理、团队。

  没有系统化的管理解决方案,问题就反复解决、反复出现;管理层下到终端就见效,管理层离开终端就失效;若要实现“将在外,君命有所受”的管理常态,需要重新审视、调整、改变原有的解决思维、解决套路、解决方法与工具。

  古语云“纲举目张”,陈列、利润、开业等具体的工作都是终端管理中的“目”。纲不举目不张也。解决问题还要从“纲的层面”上全面规划考量。纲好比构架,目好比水泥砖瓦。过去解决终端问题的“纲”基本源自初级、零散、原始的经验,与反映连锁本质之“纲”现代零售管理系统管理的概念、工具有本质区别。前者好比农民盖房,盖两层楼、三层楼还可以,如果继续向上盖,五层六层,一定倒塌;后者好比是地基上盖百层高楼,祖辈盖房和现代建筑大厦之间的区别是多么大的不同。前者解决问题之“纲”未能触及本质,楼层越高房间越多,问题越突出,终端越失控。既然没有统一的中央空调系统,哪个房间的空调不行,就修理哪个房间的压缩机,辛苦不得效率、难见成果。

  如果盖一栋民房的方法不能导出建设高楼大厦的方式,某一家个体化品牌店的成功,也就不能提炼出几千家店的标准化成功模式。众多的浙闽品牌,在全国有几百家、上千家店,某些店经营得非常优秀,一直想把优秀店铺的东西提炼、广而推之,至今未能如愿;“国际化现代连锁零售”的不同“先”设立千家店的盈利管理模式,“后”实现所有门店的标准管理与盈利。

  强调“连锁零售体系”的国际性,不仅是因为连锁零售本身是泊来品,由欧美发达国家起源发展,并在国外已经成熟了几十年之后进入中国市场。而是因为国际性连锁体系,更能揭示连锁规律的运作本质。连锁成为最广泛的商业模式,其最大的成功是对接“大规模制造”与“大规模销售”之间的差距。零售因其天然的区域限制,为解决“大规模制造”和“零售地区性”的矛盾,开创性建立了连锁模式。国际性不代表先进与落后,而代表是本质与非本质的区别。

  只有从本质的高度解决问题,才能达到治标治本的目的。判断的标准不是容易理解、贴近实际,容易理解和看似实际但距离“连锁本质”遥远的方案,难以实现大规模终端标准化的目标。

  国际连锁零售体系的设计是以消费者为中心,以零售为框架,以西方管理科学思想为基础,以程序化为管理手段,以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决策分析手段,实现可控制、可量化、可考核的标准化运作。不能分析就不能量化;不能量化就不能控制、不能提升、不能考核;不能考核就难以约束与激励团队。仅仅能做好一两家的店铺并非是企业所求,生意变大只有一条道路就是持续扩张,直到品牌应有的市场饱和为止。伴随店铺数量的增加,销售利润与库存风险要依赖现代连锁零售标准化体系,才能实现扩张中的安全与平衡。

  2:服饰营销的品牌营销策略“三精globrand.com时代”:精细化精算化英才化

  现代连锁零售将服饰营销推入“三精”时代。第一是“精细化”,第二是“精算化”,第三是“英才化”。

  品牌营销策略中何为“精细化”?

  渠道管理正规化与精细化,用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将品牌的渠道商、终端商全部纳入可管理的范畴,不管产权与资金是否分散,管理上达成统一意志,以实现终端标准化的呈现。精细到什么程度,举例:比如顾客试衣,导购从拿衣服到顾客进入试衣间-出来-照镜,简单几分钟,应有十几条的标准约束与考核,就是精细化的理念与做法。终端运作除了依靠基本流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规范团队、规范员工,员工都以“自由意志”在终端“自由行事”,若没有很强的规矩形成的心理暗示,没有明确的管理指示,人员都是自由活动的,好像物理学中的“布朗运动”,都是浪费热能、浪费能量的。

  品牌营销策略中何谓“精算化”?

  不完全是财务的概念,精算化不仅仅是信息,包括信息管理、信息决策。营销的精算化做得好直接会贡献出好的财务利润指标。营销精算化应该先行,所有企业的行为必然在战略的方向上,在精算化的引导下的一场市场、拓展、营销的综合管理活动。精算到什么程度呢?举例说明:当降价促销时,要很清淅的测算出来降价后每个品种的利润损失,以及整个商品系列的损失会达到多少,本月份的所有营销策划目标,包括价格、人员推介等,都是向这个整体目标推进的,不能月底盘点才发现问题,才知道利润的损益,亡羊补牢也已才错过好的销售时机。
品牌营销策略中何谓“英才化”?

  即人才战略,专业化的人才团队操盘经营。重点分析两点:一是法与店,一是法与人。如果目前企业规模比较小,是开店前立法还是开店后立法?“法”先行,店在后。因为无“法”,何以约束店?无“法”只能做自然生意,地头生意。百货公司人流大,生意就旺,百货公司位置好,生意就好,市场好,生意就好,品牌核心竞争力贡献何在?法先行,店是以法为标准来运转,无“法”之店的损失是隐形的,是难看见的,这是许多企业通常忽视它的原因所在。

  法与人之间,是先立法,还是先建立团队。法先于团队。先立法,后建团队。因为无法,何以提升团队?何以约束团队?何以管理团队?何以激励团队?法与人也可同行(同步进行)。更多的情况是有店、有人,法可能没有或者非常简陋,法的健全与提升,从经营阶段来看已是刻不容缓,缺“法”的团队带来的损失更是隐性的,以管理效率与管理绩效作为代价。有的企业没有“法”,照旧生存,照旧赚钱,那是市场给予了无“法”经营的可以损失的利润空间,不代表无“法”是真理。

  四、品牌营销策略中变革未来趋势:服饰营销零售化

  作为品牌商,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代理商、经销商要忠于品牌?如何不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没有办法彻底、清晰解决渠道链的利益。

  (1)是忠于品牌的设计吗?

  (2)是忠于品牌出货快吗?

  (3)是忠于品牌比别人更低的折扣吗?

  (4)还是忠于品牌有广告呢?

  (5)还是忠于品牌可以补更多的装修费呢?

  作为代理商、销商也要回答,为什么选择、经营这个品牌?

  (1)为什么这个牌子可以赚钱?别的牌子不能赚更多的钱?

  (2)如果品牌的实力类似,风格类似,凭什么选择这个品牌?

  (3)是因为品牌老板的个人魅力,还是更胜一筹的人际客情关系?

  因为这是一套可以让链条上所有参与者盈利的机制,不仅仅是一个品牌名、店铺名、一批货、一种风格设计。

  为什么这是一套可以让参与者盈利的机制?

  是因为足够的价格分割利润?

  还是风险单独由品牌商承担?

  因为这是一套可以解决市场盈利的机制。

  为什么它可以解决市场盈利的问题?

  因为服饰营销最终面对的是零售市场,营销问题是驾驭连锁零售模式持续运作市场的解决方案。零售连锁机制体现渠道的本质与核心,对品牌商而言,它是品牌的持续;对渠道商而言,它是公司的发展。

  服饰营销的“阿基米德”时期已成昨日西风,他的名言是: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一个央视广告,可以拿下全中国几百亿的服饰市场;一个代言人,可以引动全国代理商加盟,一个设计,一个风格,一个特价……

  行业的发展也伴随着消费者的服饰美学与消费理性的成长,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连锁零售体系,是时尚设计发扬落地的市场基础。没有市场,没有终端,设计只能更大可能性地成为设计师与设计团队的个性美学的表达。而服饰美学的设计,需要通过零售的渠道,将其与市场对接并为广大的消费者接受,才能转化出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品牌不仅是“时尚品牌”,也应是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零售品牌”。

  依赖“降价促销”捱过疲软的时期,等待危机过后市场返暧,新的市场结构一定与2008年之前完全不同,一场经济危机必将促使服饰营销的模式转换,行业必然从粗线条、从批发代理的原始模式,转化为规范、标准、可控的现代管理模式,这是“模式救世”的时代,只有新的零售营销模式的构建,才能有望在渠道营销中胜出。展望未来10年时尚品牌的发展趋势,必然朝向“现代零售”的发展方向前进。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