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水利事业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以大江大河堤防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等取得历史性突破,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新一轮治理工程建设全面展开,水资源节约、保护和配置得到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和生态与环境治理得到加强,如何加强水利行业固定资产管理,对其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则显得十分重要。只有通过比较严格和科学的会计核算,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才能保证国有固定资产的完整性,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固定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监控与管理至关重要
对固定资产来说,监控与管理同样重要。而目前,对我国水利行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
观念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部分单位“重购置,轻管理”,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制定完整的固定资产目录和进行固定资产编号分类,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不完整,不能详细反映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改造、折旧、盘点等相关内容,不利于单位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固定资产明细账不健全,财务会计资料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一些单位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没有记载明细资产的实物数量及其价值,由于固定资产实行原始凭证计价法,单位会计无法确认盘存资产数量的多与少、及其价值的增与减,账面资产总值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容易造成账实不符或资产流失。
会计核算不及时,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不真实,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差甚远。
忽视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监控,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缺乏沟通。财务部门只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具体办法,资产使用部门缺少管理制度、无管理人员、财产登记簿等。各部门购置了固定资产后,对使用情况不闻不问,一些固定资产已长期流失或不存在,单位资产管理账簿没有很好的反映。
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低。一方面,设备使用部门之间缺少资源整合;另一方面内部固定资产资源配置也存在不规范、不科学和不合理等问题。水利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下级部门与上级部门之间条块管理、利益分割的格局,造成固定资产的不合理分配和浪费。部门之间重复购置固定资产,造成大量固定资产闲置,缺乏监控容易造成资产流失。
将管理漏洞“拒之门外”
为了加强水利行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确保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应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一、建立健全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机制。
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考核领导干部业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促使单位主管领导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和盘存等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单位财务战略目标和工作管理目标。实现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使用部门负责人、资产使用人齐抓共管良好机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列入业绩考核的内容。
二、在实施财务电算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固定资产电算化管理。
由于固定资产规模庞大,种类数量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能适应现代资产管理工作的要求,必须实现电算化管理,将固定资产的购建、决算、核算、处置、报废等各项业务运用电脑软件予以反映,实现固定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三、按照国家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指引的有关规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执行、检查和监督力度。
各部门要把单位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单位强化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四、按内控制度管理规定进行各有关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及时入账。
凡是经验收合格并已投产使用的工程项目,必须及时的编写工程竣工报告,办理固定资产交接手续,以减少在建工程账面价值,发挥固定资产投资效果,使财务会计系统账面记载能够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
五、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及处置工作。
根据内控制度规定,建立固定资产定期清查制度,至少每年进行全面清查盘点一次,避免实际工作中由于年终人手少、工作任务繁忙而不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
六、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加强内部控制,盘活现有资产。
对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随时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同时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的控制,关注固定资产处置中的关联交易和处置定价,防范资产流失。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设备、设施在使用上有一定的时间性和阶段性。在设备闲置阶段,可以采用出租方式对外租赁,一方面可以保证设备及时保养,另一方面又提升了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达到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