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哲学研究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初创阶段,以及90年代的深化研究、稳步成长阶段,进入21世纪,将步入更繁荣和大发展的新战略机遇期。中国管理哲学在20余年的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开拓创新,不断开辟新领域,并在这些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的理论贡献与学术成就。
管理本体论与方法论的研究。早在1986年和1990年,苏州大学崔绪治教授就先后推出《现代管理哲学概论》、《现代管理哲学纲要》,系统地阐述了对于建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管理哲学的意见与观点,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1991年,崔绪治教授又推出《现代管理哲学》,阐述了创建中国管理哲学学科体系、编织管理哲学的范畴网络、深化管理哲学的理论内涵和发展管理哲学进步观点等方面的问题。此外,国内学者陆续推出了不少研究著述,例如韩修山、阎守寅撰写的《管理哲学纲要》、肖明主编的《管理哲学》、张正霖、帅重庆、张靖若合著的《管理哲学》、官鸣著的《管理哲学》、杨伍栓著的《管理哲学通论》等。北京师范大学齐振海教授等主编的《管理哲学》,简明扼要地论述了管理哲学的对象、意义和研究方法,从哲学上分析了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活动的管理;在此基础上,分篇论述了管理的决策论、组织论、控制论、方法论和价值论。全书理论叙述的逻辑起点是作为哲学范畴的管理,既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结果,又是哲学分析由抽象到具体的开端。复旦大学袁闯教授所著的《管理哲学》认为,管理哲学研究的是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矛盾以及组织与个人、组织与环境等问题。基于这一立论,该书以管理本质论、管理系统论、管理运动论、管理范畴论、管理价值论为逻辑构架,探讨管理系统的实体结构、时空结构与信息结构,并对管理活动中硬件和软件、集权和分权、复杂和简单、确定和随机、有序和无序、稳定和变革等矛盾关系作出分析,进而指出管理效益的实现在于真、善、美等管理价值的统一。
管理价值观的研究。现代管理强调科学与人文的融合,重视管理主体的价值,管理价值论从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以及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向传统管理观提出挑战,把管理的重心从“物”转向“人”,从“监督”转向“激发”,从“独裁”转向“民主”,从“控制”转向“参与”,从而为实现人的自我价值提供了现实的理论空间。冯军的《管理价值研究——管理价值观念的现代反思与体系重构》对管理及管理价值、目的性管理价值观、手段性管理价值观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当代中国管理价值观念必须以人的幸福为管理价值的终极目标,以人的自由为管理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以人的发展为社会发展管理价值的基本向度。
管理文化论的研究。从文化角度研究管理是对以往研究方法和角度的一种突破和创新。由李兰芬、崔绪治教授合著的《管理文化》开拓了中国管理哲学研究的新视野。《管理文化》将研究的视野聚焦于文化,从管理文化的变迁、现代管理的文化特征、现代管理的价值原则、管理系统文化、知识与知识管理、文化管理、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管理文化论研究体现了中国管理哲学研究者对世界哲学研究发展趋势的一种理性自觉和情感呼应,促成了从管理本体论向管理文化论研究的转向。
管理伦理观的研究。伦理作为反映和调节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自从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特殊的社会调节功能。国内最早对管理伦理进行研究的是1988年温克勤研究员等主编的《管理伦理学》,后来又有高兆明博士的《管理伦理导论》、李兰芬教授的《管理伦理学》、戴木才教授的《管理的伦理法则》、刘云柏教授的《管理伦理学——管理精神的价值分析》等。其中戴木才教授的《管理的伦理法则》从管理的道德性——管理与伦理结合的内在基础入手,探讨了伦理中的管理属性和管理中伦理性质的相互融洽,管理与伦理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论证了管理伦理的两个重要主题:管理的外在道德和管理的内在道德,从而构建起管理伦理的理论框架、方法论原则,以及符合管理伦理理念的管理模式。国内管理伦理学研究的兴起,主要是通过对管理理念中道德化和科学化的局限与困境的反思与批判,明确强调无论何种管理都应该永远被视为实现人性的方法及工具,必须接受人性需求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引导,从而修正管理的价值方向,并为最终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观念上的支持,大大丰富和拓展了我国中国管理哲学研究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