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中国企业发展中出现的信任危机问题

企业培训师观点:中国企业发展中出现的信任危机问题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欧美式管理和亚洲管理是两类比较大的管理风格,欧美式的管理是基于两个基本的特点——职业精神和法治;亚洲管理,包括香港、韩国、新加坡,它更多是基于家族、人情的价值理念。

  在中国企业当中,要建立信任有这样几方面的障碍。一方面在文化层面,东方文化讲究含蓄和内敛,有些事情不直接说,或者表达的东西并非心里真正想的。所以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是,在沟通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去洞察别人心理。于是,有时你的感应不能很好接受别人发出的信号,就可能会导致这种信任障碍,或者你无意中说的一句话妨碍了别人对你的信任。

  第二是中国企业的精神层面。我们对西方的职业化做了大量的学习和培训,但并没有深刻体会西方的职业化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它是建立在西方新教伦理的基础之上的。虽然我们是文化古国有很好的文化积淀,但我们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这些历程对现在两三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形成了很大的冲击,现在中国人的价值信仰究竟是什么?如果一个民族的中产或者精英没有基本的价值信仰,这可能是建立信任的最大问题。大家没有共同的价值信仰,或者这种信仰是互相排他的,就不可能有合作和信任。

  第三就是中国企业面临法治层面。中国企业违约成本太低,而可以获得的利润又很高,这对这个环境中的人是一个很大的诱惑。法治的约束效力很低。

  信任问题并不是一个中国企业的小环境就可以解决的,但在企业内部可以有一些建设性的举措,比如说内部的企业文化能不能建立一种信任的氛围,企业老板能不能言出必行。老板如果都不能言出必行,很难讲大家会对你建立信任。如果大家对老板没有信任,员工之间有没有信任就很难说。当然,这个并不容易。

  难在哪里?成本问题。因为中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因素非常多。当他遇到一个困难或艰难的环境时是否还能坚守承诺,这个问题很重要。

  在中国企业团队中有可能建立起统一的价值观吗?如何做到?

  对于在中国企业中建立统一价值观,我是认可的,多年来也帮助企业在做这个工作。有的企业没有价值观或者企业文化,我们需要帮助建设和推广;还有帮助企业解决企业里不同利益群体间的价值立场冲突。在华为的文化建设中有一句典型的话就是先消化、后优化、在深化。什么意思呢?首先把一个理念明确,让大家接受。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让大家去看哪些方面可以更加完善,最后将它固化成企业的价值体系。这个方法应该说很多企业在操作中还是富有实效的。但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最终大家能不能身体力行,尤其是在老板和高层。否则,大家可以记住,但做的时候不一定可以做到。

  中国企业建设价值观的重点在哪里?

  有三个支点,一个是代表中国企业行业主流的、先进的文化。比如将世界五百强企业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发现他们的共同特定中第一条就是诚信。第二,要和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相匹配。比如以服务为导向的公司,就需要提出自己的服务文化。像当年神州数码在做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也有参与,它由中小型企业向系统服务型企业转变,价值观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在企业的历史进程中,曾经出现的问题,需要提出来时刻警醒大家,尤其是我们的短板是什么,要求大家在这些方面尽量完善。

  对中国企业价值观,现在在企业内部有各种推广方式,比如企业标识、企业行为手册,还有行为规范甚至价值观的考核。但我认为最深层次的还是管理层能不能践行企业价值观,价值观的启动者是企业的高层,破坏它的很可能也还是企业高层。

  中国企业价值理念考核的方式有哪些?

  中国企业价值理念实际上是可以有一定的行为标准的。像渣打银行就有一套价值观考核的方式,在不同的岗位设立不同的行为标准,结合这些行为标准进行考评。每年将这些评价作为年度考核的组成部分,包括干部的选拔和晋升的途径。

  这些方式可以促使中国企业价值观在企业内部先被消化,就是价值观在推行的过程中不走形,和员工行为结合。文化推广有两个词,一个是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前者会容易点,有些技术的手段;内化于心则需要更长的过程。

  在中国企业价值观内化于心方面,在您看到的案例中,招聘所谓志同道合的人和企业内部长时间的教化和沟通哪个更有效?

  我认为两个都很重要。特别是我们可以看到大的跨国企业在选拔员工时都十分重视员工价值观是否与企业主流价值观一致。这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果一个人对公司价值观不认同,要改变起来是很难的。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内部的同化的作用,包括组织内部能不能建立一种强势的文化也很重要。所谓强势的文化,可以起到这样几个作用:第一,认同文化的人在这个环境中可以生活的很舒服;第二,让对公司文化持有怀疑或者并没有特别想法的人能够认同公司文化;第三,不认同公司文化的人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下行为受到一些制约。

  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他们在选拔和影响员工的过程中,各自的重点有什么不同?

  企业员工和企业有三种关系,一种是利益共同体,一种是事业共同体,第三种是命运共同体。其实对创业阶段的企业来说,很多人与企业常常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如果利益的问题没有解决,空喊很多口号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