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已经成为供应链关键要素,无论是原材料获取、生产安排、产品销售、顾客购买等各个阶段,信息都是决策的关键因素。同时,信息流也是供应链中流动最频繁、最快、变动最大的一种,管理好信息流才能为其他物流、资金流等提供正确决策依据,才能实现供应链管理目标。可以说,有效的供应链信息管理是供应链成功的关键。
一、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目标和信息内容构成
在当今信息经济时代,信息成了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信息管理也成为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供应链管理中,信息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伴随在业务功能中的信息管理的目标总是与该业务功能的目标相一致并提供支持。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将整个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的市场、分销、制造和采购活动联系起来,以实现物流与客户服务的高水平和低成本,以赢得竞争优势。因此,供应链信息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管理和控制供应链中信息流及信息流程的各个环节,为供应链各环节业务的开展提供信息支持,及深入开发供应链信息资源的价值,以保证供应链目标的实现和获得额外的信息资源效益。
在供应链中,各企业是一种协议合作关系,并不是互相持股关系,每个企业出于自身利益和风险防范的考虑,都不可能交流企业的所有甚至是大部分信息。分析和把握信息的内容构成,是供应链信息管理成功的前提,可从多个角度进行划分:
一是从供应链环节的角度。首先是原材料采购信息,这主要包括供应商基本情况,供应商供货及产品类型、价格情况,物料需求计划,物料订购与定单信息等。其次是生产信息,包括生产的产品类型、数量,在哪里生产,怎样生产,生产进度的安排,生产工艺技术,生产成本,物料需求清单等信息。再次是分销和配送信息,包括分销商的销售计划、库存状况,物流运送的途径、成本,配送的网络规划等信息。最后是顾客需求与订购信息。顾客的需求信息可以从顾客的主动表达如顾客直接当面表述、顾客打电话到营销中心、顾客通过网络递交等来获得,企业也可以通过主动搜集如市场调查、购买等获取。现实的销售通过顾客的订购来体现,哪些顾客购买什么货物,在哪里购买,数量多少,价格高低等是这方面的主要信息。
二是从供应链流程的推/拉法分析的角度来划分。依据对顾客需求的执行顺序的不同,供应链上的所有流程可以分为两类,即推动流程和拉动流程。在拉动流程中,需求是已知的、确定的,也就是说它是对顾客实际需求的反应;而在推动流程执行过程中,需求是未知的,因此必须进行预测,也就是说,它是依据预测进行的,而不是对顾客实际需求的反应。例如,在戴尔公司,PC机组装线的起点就代表推/拉边界,在组装过程中和此后的所有流程中,也就是生产和销售环节是由顾客的需求来启动的。然而,公司并不依据顾客订单来确定原料采购,而是预测顾客需求,并据此补充库存。三是从供应链层次结构的角度划分,包括四个层次:供应链级信息、企业级信息、工作组级信息和个人级信息。
二、供应链信息管理中信息的特征
包括以下几点:1.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只有真实准确地描述供应链状况的信息,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由于供应链中的信息来源多样,信息量大且覆盖范围广,有时很难保证所有信息都百分之百的正确,但要求所得到的信息描述的事实至少没有方向性的错误。2.信息必须能及时获取和利用。有时,虽然信息本身是真实正确的,但没有及时地收集、加工、利用,而信息描述的事物已经发生了变化,从而降低甚至失去了信息的价值。3.信息的完整性。供应链中的信息应该是所有与供应链管理和决策有关的信息,同时又舍去了那些无关或无用的信息的集合。4.信息的不完全性。客观事实的信息总是不可能全部得到,一方面是由于人的认识程度,另一方面是考虑信息获取成本,因此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追求得到供应链的所有信息。5.信息量大面广。供应链组成复杂,活动和环节多;同时供应链中的信息覆盖了供应商、制造商、销售等所有环节以及客户,造成信息量大面广。6.信息应该共享。通过共享能有效减少牛鞭效应,实现供应链无缝连接,使其有效性最高。但各个企业出于自身利益和风险防范等因素考虑,可能不愿将自己的信息完全共享,这使得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增加和效率降低。7.信息处理难度大。供应链信息处理的难度不仅因为信息来源不同和信息量大面广,而且由于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只是协议合作关系,他们所关注的重点和追求的目标不同,并且这些目标可能存在矛盾和冲突,因而所传递的信息对于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差异很大。
三、供应链信息管理的模式
1.企业级分散式的供应链信息管理模式。在供应链的节点企业内部,信息可以采用分散管理的方式,也就是各个部门根据自己的业务和职能进行相应的信息管理,信息在部门之间传递,由部门决定信息传递的方向和内容。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每个部门对自己业务范围内的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存储、加工和使用,对信息的流向和内容都有决定权,能灵活掌握信息需求及信息的传播时间、地点和方式;但是,企业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信息的流向和内容,缺乏宏观调控能力,从而导致供应链信息管理的混乱无序,使供应链信息管理和利用效率都下降,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管理失控。所以,这种模式主要应用在工作组级信息和个人级信息的管理。
2.企业级集中式的供应链信息管理模式。为了提升企业的整体信息管理和利用效率,实现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开发信息资源,企业通常会建立一个中心数据库和成立信息管理中心。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各种应用信息系统(如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在技术层面上,都要建立一个中心数据库,对组织的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的存储和管理,这有利于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维护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同时,成立一个专门信息管理机构来负责信息和信息系统的管理。此时,信息的存储、加工、传递都由这一部门来负责,并且控制信息流的流向和内容。这种方式使信息的流动缺乏灵活性。通常企业数据是集中在数据库中管理的,对供应链信息管理都不会单纯采用分散式管理或集中式管理,而是两种方式的结合。一般作业级信息和部分战术级信息采用分散管理,还有部分战术级信息和战略级信息会采用由信息中心集中管理方式。
3.供应链级分散式的供应链信息管理模式。信息在供应链中的各企业的各部门之间传递,由部门决定信息的内容和流向,信息的管理处于一种自发的分散的状态。在这种方式下,企业难以控制内部信息,容易泄露机密信息而造成风险,同时,整个供应链的信息一致性也差,难以形成有效一致的供应链信息流,从而供应链效率低下。这一方式主要存在于供应链的初始形成阶段和随机性的不稳定供应链系统中。
4.两级综合协调的供应链信息管理模式。由于各企业一般采用信息集中管理方式,各部门都是与该企业信息中心进行信息传递。企业与供应链中其他企业的信息传递主要由信息中心负责控制,部门也可以直接访问其他企业信息中心,比如查询产品信息,同时为保证整个供应链中信息的一直性和完整性,通常由核心企业的信息中心负责整个供应链信息流管理,即充当供应链信息交换中心角色,由它控制上下游的信息传递。
5.供应链级集成式的供应链信息管理模式。在供应链之外建立一个独立信息集成中心,该中心能够进行信息收集、存储、加工、传递和维护。供应链中各节点以及物流公司的主要信息包括需求、预测、计划、供应、销售、库存、运输等都集中在这个中心,形成共享信息源。在这种模式下,各节点之间不必也不能直接传递信息,而是通过高速通信通道与信息集成中心建立实时连接来访问或递交有关信息,从而实现所有信息在整个供应链上的实时共享。该模式优势:一是能够实现供应链中信息的实时共享。这不但能克服由于信息的层层传递而产生的“牛鞭效应”,还能使新的变化信息迅速传递到各节点,各节点能作出同步反应,提升了供应链的环境适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二是提供了一个各企业进行信息交流的场所。供应链中的决策是群体决策,信息的实时充分交流保证了这种决策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从而提升了供应链的整体协调能力。三是信息集成中心独立于供应链之外,不受节点企业的控制和他们之间的利益影响,这保证了信息的透明度和稳定性,大大降低供应链信息风险。四是这种模式增强了供应链及企业的开放性和动态性。随着环境的变化,供应链要不断地进行调整,而这种模式下,信息集成中心是供应链的核心联结点,企业进入或退出供应链,只要建立或撤消与该中心的通信通道,同时,企业能够很容易地成为多个供应链的成员。五是这种模式能够方便地实现信息管理外包,提升管理效率。
信息集成中心可由供应链中核心企业来管理,也可以委托第三方ASP来进行管理。由ASP进行管理有利于降低整个供应链成本,提升供应链信息管理的技术适应性,使企业专注于其核心能力,所以通常更加有效。
四、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构建
1.建立供应链信息管理技术平台。信息管理技术平台是信息管理的物质保证,没有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先进高效的信息管理技术平台,信息管理便没有效率,难以产生效果甚至成为供应链发展和管理的“制肘”。首先,建立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综合运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融合人的现代思维与管理方法,能对信息进行收集、传递、存储、加工并向经理人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它一般具有数据处理、预测、计划、控制以及辅助决策等功能。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有一个中心数据库和网络系统,使得企业中的数据实现了一致性和共享性以及快捷的传递。企业通过构建内部管理信息系统,提升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深度和广度,实现管理信息化,能极大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其次,建立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信息技术集成体系。利用Internet作为信息共享平台,供应链企业可以通过高速数据专用线连接到Internet骨干网中,通过路由器与自己的Intranet相连,再由Intranet内主机或服务器为其内部各部门提供存取服务。供应链企业间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和Intranet建立三个层次的管理信息系统,一是外部信息交换系统。企业首先建立一个Web服务器,通过Internet一方面完成对企业在不同地域的分销商、分支机构、合作伙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二是内部信息交换系统。企业的Intranet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企业的事务处理、信息共享和协同计算都建立在Intranet之上,企业与外部交换信息也是以Intranet组织的信息为基础,而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存储企业的基础数据和业务处理数据,应用服务器将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连接起来并完成两者的数据交换。三是集成的信息系统。通过In-ternet“标准化”技术,将供应链各企业及企业各部门信息系统的结构、通信协议和文件标准等环节进行统一,使企业内外部信息环境集成为一个统一的平台整体。这样,在基于In-ternet/Intranet实现信息环境的组织与集成以后,供应链企业之间也就形成了一个集成网络结构。
2.建立一套有效的供应链信息协同管理机制。要保证供应链有效运行,信息的真实、准确、及时并且共享是基础,但这些信息量大面广、难以处理,分布在供应链各节点以及链外环境中。(1)建立公平互利信用机制和双赢合作关系。链内企业在实力、规模上虽然不平衡,但之所以相互合作,都是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和竞争力增强。公平互利是供应链存在的基础,每个企业都要随时了解合作者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合作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起良好信用机制和合作氛围,使各成员利益目标协调起来,能够有效减少供应链信息管理障碍。(2)建立信息协同管理相关制度。可由供应链中核心企业或第三方ASP出面制定供应链中各企业必须遵循的信息管理规范,比如及时准确传递信息,数据库访问权限分配,数据安全管理规范等制度。此外,企业及行业主管部门也应制定相应政策及管理制度,如建立公平的信息认证机制,信息安全保护立法,规范信息市场信息交易等。(3)建立供应链信息管理激励机制。比如有效公平的利益分配,设计规范化的购销合同,对积极提供信息的合作商给予价格优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