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运行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提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逐步与国际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模式有效接轨的重要手段。现对企业如何建立、运行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相关问题谈些粗浅认识。
1体系的建立
建立体系,是实施、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第一步,这项工作做好了,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这项工作有几个方面需要引起注意。
1.1最高管理层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承诺和支持
1.1.1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首先需要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对改进其生产经营或服务活动中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做出承诺才能成功。
1.1.2最高管理层自始至终的承诺和支持具有决定性和推动性的作用。
1.2建立前的体系规范及相关内容的学习培训
1.2.1由外部专家或咨询机构对企业班组长以上的各级管理人员和体系编写小组成员等进行基础培训
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体系规范、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体系文件的策划、编写以及如何实施内部审核等。
只有使最高管理层深刻理解体系规范的内涵和建立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明确最高管理层在体系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把建立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只有使体系编写小组全面理解了体系规范,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方法,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工作才能够得以正确策划和运行,编写的体系文件才能符合企业实际,便于操作。只有使班组长以上的各级管理人员了解或熟悉了体系规范及相关知识的基本内容,才能配合和主动参与企业的体系建立和运行工作。
1.2.2由基层单位和部室领导(或本单位内审员)对所属员工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基层单位和部室领导(或本单位内审员)将参加企业组织的培训班学习的内容整理后,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本单位(部室)的实际情况组织本单位(部室)员工学习、培训。使员工了解建立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管理体系的特点等。
1.2.3企业要运用各种形式(会议、培训、板报等)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工作,做到人人皆知,人人参与,造成贯标的声势。
1.2.4前期的基础学习培训应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深刻理解和领会规范中17个要素的逻辑内涵。“领导和承诺”是核心;“方针”是导向;“组织、资源和文件”是基本资源支持;“危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是实现事故预防的关键;“策划和实施、监测”是实现控制的基础;“审核和评审”是纠正完善及自我维护的保障。
结合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提出整体思维观。把“领导与承诺”和“一把手负责制”结合起来;把“策划”及“实施与监测”和强调生产作业现场的“人、机、环”协调运行结合起来;把“审核和评审”与传统的监督检查结合起来。
学习体系规范要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真正掌握体系规范的内涵,理解其实用价值。
1.3在进行体系建立策划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1.3.1合理确定体系建立、运行的范围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合理地确定建立体系的范围。一般应选择整个企业,必要时,也可针对其中的某些运行单位或作业活动。范围的界定,不应造成对体系总体运行所必需的或可能对员工和其它相关方的职业安全健康产生影响的运行或活动被排除在外的情况。
1.3.2体系的复杂程度、文件化的范围和相应的资源应取决于本企业的规模、活动性质和实际能力,尤其是高风险企业和中小企业更应考虑其实际情况。
1.3.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均采用’金字塔式’的文件模式并有效运行的企业,建议其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也采用该文件模式。
1.3.4体系建立之前要先进行“初始状态评审”: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实施初始状态评审,对现有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现状,执行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情况和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评价。初始评审应针对以下具体内容进行:收集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对其适用性进行确认,对遵守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价,并编制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清单;对现有的或计划的作业活动进行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结果清单,尤其是对重要危险因素的确定和评价做到心中有数;确定现有措施或计划采取的措施是否能够消除危险或控制风险;对所有现行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习惯做法和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分析以往的事故情况以及员工健康监护数据等相关资料,包括人员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的统计和趋势分析;现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构、人员的职能分配与适用情况。根据本企业作业活动的性质,选择适合于初始状态评审的方法。一般采取询问、座谈、检查表、直接察看和测量、现有资料分析等形式。初始状态评审工作,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必要时与员工及其代表进行协商交流。初始状态评审的结果应形成文件,并作为建立体系的基础: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原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式的可行性、有效性,确定哪些管理办法可以在新管理体系中继续使用,并满足体系规范要求;找出原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式在构成、运行、协调、监督中的缺陷,为编制新的管理体系提供调整依据。
1.3.5根据规范要求和“初始状态评审”的结果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1.4体系建立应注意的问题
1.4.1企业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前,就存在着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过程和资源。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不能全面否定过去的做法,一概推倒重来,应按照体系规范的要求对企业原有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式加以规范,调整、补充和完善。
1.4.2建立动态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持续改进。即根据体系规范要素所规定的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及管理评审等环节,不断改进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每经过一个新的循环,都要进行目标和指标的更新,调整体系中存在的不适应的功能,实现体系的不断完善;体现出动态、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特点。
1.4.3建立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充分体现企业自身的特点。企业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应结合自身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实际来实施规范的要求,做到切实可行,真正通过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达到强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目的。
1.4.4应与其它管理体系实现一体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的管理活动逐步与国际接轨,一个企业往往存在着几个管理体系并存的局面。企业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在机构调整、职责分配、相互协调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使各类管理体系既有相互独立性,又互相协调配合,互相兼容。
1.4.5建立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将重点放在遵守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降低风险,保护员工安全健康方面,并使之成为全面管理的一部分。
2体系的运行
2.1基本要求
2.1.1体系建立完成后,从发布之日起,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就应严格、认真地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执行。建立体系的根本目的是力图通过企业制定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及管理方案,在落实职责分工和资源配置的条件下,对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活动进行程序及文件化的控制,实现持续改进,不断改善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绩效。体系建立与运行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实施的程度和效果。
2.1.2切忌重视体系的建立、忽视体系的运行和持续改进。应避免:从企业领导的思想观念上,认为是出于开拓市场的压力,不这样做不行;把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只定位于(或通过各种手段)取得外审证书,满足市场竞投标的需要。不认真推动体系文件的学习、贯彻和执行,没有转变管理观念,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国际现代安全管理方式接轨。
2.2体系文件的分发和定位
2.2.1体系文件是企业进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具体准则,是按体系规范要求制定的,是对企业内部各个岗位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具体的和可操作的法规性文件。
2.2.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是有针对性和分层次的,企业内各个岗位都应有其主导文件和相关文件。要使体系有效地运行起来,必须使必要的体系文件分发到位。
2.2.3体系文件分发的一般做法是:成册的、编有受控号的体系文件,主要分发给企业领导、部室和基层单位领导及基层安全员:部分成册的、无受控号的体系文件,分发给上级部门和重要相关方(如甲方、承包商等);对基层班组和重要岗位,以复印形式发给相关适用文件。
2.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全面教育和培训
2.3.1体系的运行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各个岗位的人员只有理解了程序化、系统化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及个人在其中的作用,才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其管理活动。
2.3.2全面教育和培训是体系开始运行的第一步,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体系文件的内容,包括对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的理解以及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的内容和要求;企业基层单位和部室、各岗位人员在体系中的职责和权限;相关适用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条款内容等。
2.3.3体系文件的宣贯培训、学习掌握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必须有长期的打算,有详细的计划和安排,以下几个方面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各个层次应学习、掌握哪些文件内容;每个阶段应学习、掌握哪些文件要求;适用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应如何学习和遵守;培训方式、方法等。
2.3.4企业层次的宣贯和培训:由培训主管部门组织、安全管理部门配合,要求企业领导、部室长、基层领导、安全员及班组长等相关人员参加。培训主管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要分工负责,认真备课,有针对性。主要讲述一些共性的问题,如:企业体系文件的基本组成,各个层次都有哪些具体的文件;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如何实施和落实;公共程序或作业文件以及表格或记录的填写要求;在体系运行中的有哪些具体要求,并解答运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等。
2.3.5基层单位和部室组织的相关培训。
人数较少的司要求全员参加,人数较多的或工种复杂的可分期、分工种类别进行。培训组织者或主讲人也要认真备课,做充分的准备,使每次的学习都有针对性,能够取得一些效果。主要讲述与本单位(部室)有关的、适用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包括自己制定的)。每次的学习内容不要求多,视培训时间的长短,一次学习1~2个文件,使参加学习的人员弄明白文件中的职责要求,具体作业或活动中的步骤和程序,是否需要做记录、填表,对与自己相关的具体操作和管理要求更应该注意理解和掌握。结合具体情况,分班组的基层单位:应要求班组长经常(利用周会等)组织班组成员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如:与危险辨识、协商交流、事故报告、应急响应等相关的程序文件,与直接操作相关的作业文件等;基层领导或安全员定期对班组学习进行辅导和检查。不同层次的学习培训都应做好相关记录。组织者、何时、何地、参加人员、学习培训内容、效果、存在问题等都要记录清楚。
2.4结合体系文件的学习和执行,逐步转变不同层次人员的思想观念
2.4.1企业最高管理层安全健康管理观念的转变
要把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看成是使安全健康管理方式逐步向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管理方式的转变;要把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看成是提升企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的重要体现。通过加大宣贯培训力度,使体系文件能促进员工安全意识的转变和整体安全健康管理水平的提升。
2.4.2安全管理部门及其它相关职能部门安全健康管理观念的转变
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以后的安全健康管理,就是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进行;注意不要把日常的安全健康管理与体系文件的执行人为地割裂开来,形成“两张皮”。
2.4.3基层领导和班组长安全健康管理观念的转变
基层领导和班组长,直接面对各种生产作业活动,又直接管理具体操作岗位人员,考察一个单位体系文件执行得好坏,是否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主要从这个层次体现。基层领导和班组长首先自己要转变观念,逐步养成系统管理的思想,同时带动操作岗位员工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执行。
2.4.4以人为本,通过体系的培训和运行,促进操作岗位人员安全健康管理观念的转变
体系的宣贯和执行应做到“以人为本”。企业经理人应关心员工、爱护员工、理解员工、尊重员工的价值;使员工感受到自身是受到尊重的,使员工认识到安全健康管理工作是企业全体员工的事情,工作做好了,对员工自身的保护是有好处的,对企业的发展也有利。员工思想认识的转变,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的一致,其对体系文件的执行才会逐渐变成自觉的行动,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2.5加强体系文件的贯彻执行和监督、检查力度
2.5.1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长期的习惯做法有一个过程,应认识到:体系的贯彻执行比体系的建立难度要大许多倍,必须认真、努力地去推动,实实在在做好每一件事情;在体系运行的初期阶段,绝大多数员工对新的管理体系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不可一开始就把执行体系文件要求变成自觉的行动。
2.5.2以推动贯彻和检查促进观念的逐步转变。这就要求:企业最高管理层(尤其是最高经理人)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大力支持,这是体系得以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安全管理部门应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办法推动体系的持续运行:分阶段提出运行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加大体系文件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组织评比、交流,推广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共性问题。基层单位和部室是体系具体执行落实的单位,应抓好相关文件的具体执行和检查推动,打牢管理体系贯彻执行的基础。
3体系的保持
3.1严格监测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应定期严格监测,避免出现与体系规范要求不符合的情况。监测应全面、细致,涉及到管理活动、生产操作、工艺运行等方方面面。
3.2对不符合要采取及时、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在体系运行过程中,不符合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包括事故、事件也难免要发生。对于出现的不符合,关键是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是否及时有效,使今后不出现或少出现类似的不符合、事故或事件。
3.3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内部或外部),以判定体系在整体上是否得到正确运行。
3.4企业最高经理人应定期组织管理评审
通过管理评审判定体系面对变化的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是否充分、适用、有效;是否对体系做出必要的调整,包括方针、目标、机构和程序等。
3.5为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企业应做到:在企业发展规划中,考虑体系维护的需要;在机构调整、新项目、新产品的开发中,注意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的辨识和确定;及时获取新法律、法规和其它职业安全健康要求;
3.5.4对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调整,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体系良好运转。如何做到持续改进,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管理体系本身,包括从体系的策划、运行、检查与纠正及管理评审,应做到PDCA循环;单个要素、单个作业活动与体系文件本身也应做到PDCA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