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包括消费者、客户、供应商、技术、投资者、企业等各方面的因素,其中任何一方面的变化都可能转化为对企业变革的要求。能否管理好这些变革,尤其是企业变革管理能力,。
企业变革管理能力是企业在竞争中成败的关键。企业变革管理能力的难点和目标在于平衡好变革与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这听起来似乎像社会改革的政治口号,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同样适用。要平衡好这三者的关系,首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企业。
第一种角度是逻辑角度,企业变革管理能力即把企业看作一个能把输入变为输出的”机器”。
第二种角度是政治角度,企业变革管理能力即把企业看作一个由拥有不同目标和利益人群组成的集体。
第三种角度是社会文化角度,企业变革管理能力即把企业看成一个由社会的人组成的、具有一定行为准则的小社会。在管理变革时,如果忽视任何一个角度,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具体来说,为平衡好三者的关系,首先要确保变革逻辑正确。变革最大的逻辑性就是变革要以发展为目的:改进把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效率。
如果企业变革的管理能力本身只是个零和游戏,不产生增值,那么变革就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逻辑性体现在变革要有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合理的策略、较为详尽的计划和时间表、数据支持、具体的制度支持等。但变革具有逻辑性只是确保变革能成功的一小部分,因为它只解决了变革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要想解决企业变革的管理能力与稳定的关系问题,从政治的角度看待企业是非常关键的。企业变革管理能力毫无疑问会导致企业内部不同员工群体的权力利益的再分配。即使企业变革管理能力从总量上会增加整个企业的价值,如果在此过程中某一部分人反而会丧失一些权力利益,或者只是相对少地增加了权力利益,那么变革也会受到顽强的阻力。
从社会文化这第三种角度来看待变革是确保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重大变革不是以企业业绩在短期内达到预期水平为终结的。只有当企业内员工及与外部相关的人员都充分地从思想上理解了此变革并在行为上给予支持时,变革的成果才可以长期维系。不然,旧病复发的现象很容易出现。
这一角度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要充分意识到企业的社会文化惯性,没有足够的启动力量是无法克服这一惯性的。故而创造企业变革管理能力的需求即危机意识非常重要。企业的社会文化特性同时要求变革缓行。
任何重大变革在微观上都是一点点实现的。人的思想和行为尤其如此,操之过急只会欲速则不达。为了应对未来重大变革,企业应在日常运作中着意培养和提升企业变革管理能力。以下几方面可供参考。
首先,要明确企业的使命和核心价值观。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喜欢整天生活在不确定性之中。在变革时,让参与者明白什么东西不变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长期目标、短期目标、经营策略、组织结构、企业领导等都是可能频繁发生变化的,但企业的使命和核心价值观是不应频繁变化的。当重大变革来临时,它们会起到维系组织的作用。
其次,要建立开放式的信息沟通系统,尤其是企业内部人员与外部市场环境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要畅通。这样做能确保企业内部人员的思想不与外部市场脱节。当外部市场变化时,企业内部相关人员会自动生成部分变革原动力,减少变革的阻力。这个信息系统同时要起到变革预警机制的作用。
第三,是培养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即人与人之间及企业与人之间的信任。单个企业变革的管理能力不可能让每个团体都同时平均受益,更多的情况是让一部分人短期先受益,并通过一系列的变革从长期确保每个人的最根本利益。
在这样的情况下,员工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信任尤为重要。没有足够的信任,就没有人愿意承担给予别人先发优势的风险,企业变革管理能力只能采取平均主义的方式而限制了变革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