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我国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弊端及成因

企业培训师观点:我国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弊端及成因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系,是以价格为导向的竞争经济。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已不再是短期内利润最大化,而是如何取得长期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尽管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战略来开发其竞争优势,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离不开财务成本管理,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目标的一个必要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企业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许多企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采取有助于加强财务成本管理,提升经济效益的管理方式。例如邯钢就在这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一部分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水平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企业传统的财务成本管理方法存在的弊端

  (一)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侧重于宏观需要

  财务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的主体应该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动力也应来自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但是有些企业并未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成本管理仅限于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中有关成本条例的遵守和执行上,成本管理侧重于宏观需要,而忽略成本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

  (二)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

  成本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内部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低成本意味着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意味着高效率,但未必就是高效益。我国许多企业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产品成本,通过提升产量可以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如此,产量越高,单位产品成本就越低,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也就越高。这种做法导致企业不管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如何,片面地通过提升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通过存货的积压,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提升短期利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导致成本信息在管理决策上出现误区,似乎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

  (三)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理论和内容僵化、手段老化

  许多企业只注意生产过程中的财务成本管理,忽视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管理;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管理,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一些企业的事前成本管理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制度性,可有可无;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可增可减,因此,造成事中、事后成本管理的盲目性。在成本的具体核算中,只注重财务成本核算,缺少管理成本核算;注重生产成本的核算,而忽视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以及销售成本的核算。至于成本管理的手段仍处于手工操作阶段,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成本管理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成本信息提供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而手工操作是很难达到这些要求的。

  (四)传统财务成本管理过分依赖现有的成本会计系统,不能满足企业实行全面财务成本管理的需要

  传统成本管理系统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使得成本管理陷于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怪圈,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不能深入反映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各个环节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有时甚至出现连编制成本报表的人也难以解释自己的“产品”成本构成的尴尬局面,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另外,传统的成本管理对象局限于产品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管理人员所需要的资源、作业、产品、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等非财务方面的信息,难以起到为战略管理提供充分信息的目的。

  (五)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

  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建立在“业务量是影响成本的唯一因素”这一假定基础之上,成本的核算过程过分简装化。在过去高度劳动密集型企业里,对核算所作的这种简单假定(即以直接人工小时数或产量为依据来分配间接费用),通常不会严重扭曲产品成本。但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再使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会产生不合理现象:1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比重越来越小的直接人工成本去分配占有比重越来越大的制造费用;2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3忽略不同批量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使用传统成本核算法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使企业错误地选择产品经营方向。
二、我国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现状形成的原因

  (一)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尚未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

  财务成本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外部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目前对成本管理影响最大的经济环境变化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国产品买方市场的建立;二是指以电子技术为特征的变革。二者使得作为社会生产活动主要参与者的企业受到了重大影响。

  目前随着市场格局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成本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生产性费用所占的比重下降,流通性成本的比重不断上升。而我国传统的财务成本管理过多地局限于生产领域,以降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作为成本管理的主要手段,忽视对产品开发、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过程发生的成本费用的控制,这也就无法适应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企业如果再单纯地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全部内容,将会使企业无法立足于市场。企业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应该在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进行全面成本管理。电子技术的革命是以计算机的普及运用为主要特征,计算机的运用为现代成本管理提供了方便。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并且具有储存功能,信息反馈速度快,可以增强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有些企业的经理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些变化,仍然依靠传统的手工操作,这种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成本管理的要求了。

  (二)部分民营企业家经理人的素质不高,市场观念淡薄,经营管理不善

  市场经济体制是与计划经济体制截然不同的经济体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市场而不再是以企业的指令计划为导向,而有些经理人未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树立市场竞争观念,他们仍然存在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等、靠、要”思想,使财务成本管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有的企业领导以权谋私、吞占国家财产,企业人心涣散,无法加强成本管理。

  (三)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存在短期行为

  民营企业家的经理人的流动性较强,他们对企业的承包期短,使企业行为明显出现阶段性,为突出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他们很少关心企业的发展后劲,在成本费用的划分、成本差异的调整、计提折旧、大修以及存货的盘盈、盘亏、坏账损失和待摊或计提等方面,出现了该提的不提,该摊的不摊,人为地调整成本等现象,这样便给后任的经理人改进成本管理带来了困难,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后任的经理人为了完成指标或达到其它目的,只得继续伪造财务成本管理数据以粉饰财务报表。

  (四)缺乏成本约束激励机制

  企业不能严格执行财务成本管理制度,而且缺乏应有的成本管理的内部牵制制度。经理人可以任意接触修改成本资料粉饰会计报表,这种做法不仅使企业无法获得准确的成本资料进行管理,而且会破坏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同时,对成本管理较好、经济效益有所提升的企业缺乏激励机制,去调动经理人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五)企业的技术水平制约了成本的降低

  技术水平的高低对降低成本有着直接影响。在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成本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降低,但这种方法不可能使成本一直降低,因此,企业经理人为了改进产品成本,就需要不断地提升技术水平。但是一些民营企业家领导对技术创新的兴趣不高,原因是经理的任期一般短于技术创新的收益期,也就是说技术开发往往减少本期利润,但不一定能增加经理任期内的利润,指望经理接受一种减少其任期内的利润但增加其继任者业绩的技术创新方案是不现实的。

  (六)企业成本核算存在问题

  1993年我国进行会计改革,企业会计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成本核算只是由完全成本法改为制造成本法,其他变化不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需要不断强化,成本核算中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相适应。

  (七)成本资料缺乏准确性

  传统的成本核算多数是采用手工记账,所以,只能进行简单的核算,忽略对一些复杂数据的核算。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计算机大量运用的条件下,就不能再简化核算,而应该对成本的归集和分配进行精确核算,力求成本的准确计算,为全面成本管理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的过程中,深化财务成本管理改革一直是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市场经济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任意驰聘的广阔天地,另一方面使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苦练内功,采取各种措施改进成本管理,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水平进行生产经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代企业管理需要更加关注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也必须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目前我国许多企业所采用的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存在着诸多缺陷,难以满足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加以改进和完善。创新是改进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的首要问题,现在我们需要财务成本管理观念的创新、成本管理制度的创新、成本管理人员及手段的创新。加强成本控制是改进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关键,只有把现代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手段有效地运用于实践当中,使会计和管理科学作出适应环境的经济化调整,配合经济发展的步伐,有节奏地对现有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实施改革,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