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成本管理目标及其实现问题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成本管理目标及其实现问题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成本是表明企业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指标,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企业劳动生产率、物料消耗、生产设备利用等各方面活动的成效。因此,确定企业成本管理目标,加强和重视成本管理的研究是现代企业理财工作中不容忽视的课题。

  一、企业成本管理目标

  根据“收入-成本=利润”的会计等式,我们不难从中得出以下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只有降低成本,才能增加企业盈利。因此,企业的成本管理目标在于不断降低企业成本,这是因为:

  1.从企业自身看

  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重要条件就是加强成本管理,降低生产经营耗费,从而有效地促使企业改善生产经营管理,促使企业价值最大化。成本的降低意味着企业可以用较少的物力和人力生产出同样多的产品,或者以同样多的物力和人力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与此同时,随着成本的降低,企业还可以减少流动资金占用,这样就可以将节约出来的物资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用于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增加生产,从而加速企业自身的壮大和发展。另外,通过成本管理,可以揭示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厉行节约的情况,总结降低成本的经验,解决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企业更加有效的组织生产,全面改善经营管理,促使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2.从国家角度看

  企业加强和重视成本管理,不断降低成本,对增加国家财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所需的资金,主要依靠各微观经济主体特别是企业所提供的各项税利,而企业税利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成本水平的高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成本越低,税利就会越多,从而为国家提供的财政资金也就会越多。根据有关专家的估计,就当前我国企业的生产规模来看,全国工业企业的成本每降低1%,就可为国家多积累资金几十亿元。可见,企业重视成本管理目标对增加国家财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正确认识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几个关系

  1.正确认识产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在管理会计上,成本按其与业务量的关系。一般来说,增加产量,可以降低产品单位成本中的固定成本,从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但是,如果只强调增加产量,而忽视节约各项消耗,也可能会引起单位产品中的变动成本的上升而提升成本。因此,在企业成本管理目标中,首先必须研究产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正确地考察和分析成本降低的方向。

  首先,必须正确认识产量与单位成本之间的客观内在联系。在实际工作中,为便于随时测定产量变动对单位成本的影响,实践中可采用下面简化的公式来计算成本降低率,即:成本降低率=[1-1÷(1+产量增加%)]×固定成本在成本中原来的比重。这一公式反映了产量与成本之间的客观内在联系,它表明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则产量的变动对成本的影响程度也越大。根据这个公式,基于一定的成本构成,产量变动对成本水平的影响程度,可以事先列表计算,以便在成本管理目标中提升预见性,减少盲目性。

  其次,在不同产量情况下的单位成本水平和成本降低幅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在产量基数比较小或新投产产品的企业,通过增加产量来降低成本的潜力相对大些,当产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或一直生产的老产品,则用增加产量的办法来降低成本的潜力就相对变小。此时,应当从节约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入手,降低材料的消耗量或在材料采购价格上下功夫等。

  以上关于产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原理表明,在现代成本管理目标中,企业应当遵循“增产”与“节约”并重的原则,做到既抓增产又抓节约,以增产求节约,以节约促增产。

  2.正确认识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加强质量管理,保证企业为社会提供优质、优价的产品,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必须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正确认识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权衡利弊与得失,采取较适宜的措施,以实现成本管理目标。

  首先,质量与成本之间是统一的。因为提升产品质量就意味着提升产品的合格品率,减少废品率,降低产品返修率,从而节约了材料、人工以及其他费用的消耗,使成本得以降低,这是质量与成本之间的统一。

  其次,质量与成本之间又是矛盾的。我们知道,为了保证生产出优质合格的产品,本身就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且在一定的情况下,要提升产品质量,往往会相应地使产品成本增加,这就是质量与成本之间的矛盾。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为了提升产品的设计质量,设计人员会不惜工本地采用高级材料、先进设备和加工方法等,造成不必要的浪费。(2)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和提升产品质量,预防废、次品的发生,就必然支付更多的预防成本和发生更多的检验成本。

  上述关于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原理表明,在现实的成本管理目标中,必须反对忽视质量的降低成本,也反对忽视成本的提升质量;应当提倡在提升质量的过程中降低成本,在降低成本的过程中提升质量。

  3.正确认识效益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利润作为经济效益的绝对指标之一,其表达式为:利润=收入-成本。据此,长期以来在会计学界得出下列命题:当收入一定时,成本越低,利润就越大。应当说这一命题在理论上是无可厚非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有时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并没有提升;有时增加了成本,反而带来了经济效益。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对效益与成本之间的关系重新加以认识。首先,“成本越低越好”或“降低成本就能提升经济效益”的认识是片面的。因为利润(效益的绝对指标)不是成本的单值函数,而是收入与成本共同作用下的多值函数,即利润=f(收入,成本)。这一表达式说明,降低成本不仅会影响利润,而且也会影响收入,即自变量(收入、成本)之间也相互存在着关系。例如企业为了降低材料成本,采购劣质价低的材料,其结果是材料成本降低了,但由于用料低劣而往往会使产品质量下降,从而使销售收入减少。显然,如果收入减少额大于成本降低额时,利润也就跟着下降了。可见,判断一项成本是否开支或压缩的标准,关键是看该项成本支出是否小于或等于由此带来的相应收入,只要成本支出小于或等于企业的收入,就应扩大开支,增加成本促销,因为此时增加成本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大于降低成本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其次,成本与效益之间的正确关系也是既统一又矛盾的。具体地说,成本对经济效益既有正面的影响(二者之间的统一),也有负面的影响(二者之间的矛盾);且在这一对矛盾体中,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成本是第二位的,成本的增加或减少必须由经济效益来决定的,而非成本决定经济效益。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原理表明:在现代成本管理工作中,必须要摈弃过去那种从成本出发来研究效益的被动做法,而应当实行从效益出发来研究成本的积极做法,也就是将成本看成是为获得收益而支付的代价。因此,在成本管理上对不能获得收益的支出就不让其发生,否则将得不偿失;而对效益高的支出就要选择最优的方案。
(二)企业实现成本管理目标的基本措施

  前已表明,企业成本管理目标在于降低成本。那么企业究竟应从何入手、采取哪些措施来达到成本管理目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合理降低变动成本。在企业发生的耗费中,属于变动成本的项目主要包括企业由外部供给的材料费、外部加工费等。从企业管理角度看,降低这些变动成本主要措施有:

  1.降低物料消耗成本。

  据统计,在企业的成本构成项目中,物耗成本一般占产品成本的比重达65%~70%,虽然行业不同其构成也有所差别,但高比例确是事实。因此,降低物耗成本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其主要措施有:(1)运用VA(ValueAnalysis价值分析)降低材料成本。VA是一种依靠追求产品功能,寻找达到这种功能最小成本的替代品而进行的降低成本活动。它是用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材质、结构,有组织地寻找具有同等功能,而成本比较低的代用品。因此,VA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性地利用材料的活动。(2)实现零部件、原材料的标准化。企业应当制定全企业的技术标准,其中要明确规定标准材料和标准配件,以减少原料浪费。(3)降低外部加工费。降低外部加工费的关键是要通过“货比三家”来选择合理的加工单位,并做到“知彼知己”,以确定合理的、对企业最为有利的外部加工单价。(4)提升材料的有效利用率。要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合理用料,避免大材小用、优材劣用,并合理下料,充分利用边角余料,开展综合利用。(5)按经济批量采购材料。采用经济批量法进行材料控制,并加强运输和储存管理,以降低材料的采购成本、流通成本和储存成本。

  2.排除直接人工浪费。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直接生产工人的薪资是采用计件付酬的办法(除非工人各自完成的产品难以单独计量的),因此它是一项重要的变动成本。而降低直接人工成本的关键在于节约人力、提升劳动生产率。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提升生产工人的科技文化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我国企业的长期实践证明,把科技进步和智力开发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强人才培养,是提升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的关键。

  (2)加强劳动管理,排除无效的劳动。一方面通过提升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消除主观方面造成的停工;另一方面不断改进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实行专业化生产,以尽量排除无效的劳动。

  (3)正确处理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工资增长之间的关系。只有当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程度大于平均工资增长的幅度时,提升劳动生产率才能降低成本。因此,企业应当在增加产量、缩短劳动时间的同时,编制定员、实行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认真执行工资计划,加强工资费用管理

  其次,尽力压缩固定成本。在企业发生的耗费中,属于固定成本的主要项目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费、间接人工成本及其他管理性的费用等。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设法压缩固定成本是降低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管理角度看,压缩企业固定成本的主要措施有:

  1.降低间接人工成本。

  企业的设计、生产技术、生产管理、材料供应、销售、财务等间接部门的人工成本浪费及其严重,降低间接人工成本,是当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目标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改进间接部门的业务。(2)实行间接业务标准化。(3)改善内部管理组织。(4)改革用人制度,实行专业职务制度。只有利用专业职务制度,用得其所,才能使人才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减少生产设备浪费。

  生产设备浪费主要表现在设备利用率不高、管理不善,从而导致折旧费和维护费偏高。因此,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升设备的有效利用程度,以减少生产设备浪费、降低单位成本中的折旧费和维护费。而排除设备浪费,提升设备利用率的主要措施有:(1)加强生产设备管理。主要包括:对现有设备进行“挖、革、改”,以准确把握设备能力实际发挥的程度;对生产设备实行计划检修、维护,以减少不必要的停工损失;开展设备分析,分析设备构成和利用情况,积极处置闲置设备,以减少不合理的资金占用。(2)搞好生产经营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关键在于想方设法地使企业有饱满的、均衡的生产任务,保证设备“吃得饱”,避免“忙闲不均”。

  3.避免经营管理损失。

  企业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损失或为了管理需要而发生的耗费,从成本习性上看,大都属于固定成本。因此,排除管理损失,对压缩固定成本、降低保本点、提升企业盈利具有重要的意义。排除管理损失的主要措施有:(1)提升产品质量,减少废品损失。(2)加强存货管理,避免存货损失。(3)加速货款回收,避免坏账损失。(4)加强货币管理,避免资金浪费。(5)提升管理水平,避免决策失误。科学的决策是企业管理的关键,对降低成本、提升经济效益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重视人才培养,提升经理人的管理素质,建立合理的决策组织,以科学的决策理论来指导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以促使企业提升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从而避免或减少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财务总监应该确定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现代意义上的财务总监是公司重要的战略决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之一,是穿插于金融市场和价值管理之间的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传统的财务管理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当今的财务管理人员及企业经理人,不仅要遵循某些传统的原则,还必须了解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及财务管理发展趋势,并掌握最新的策略与技术,以便高效地完成工作,给企业所有者和股东们提供强有力的利益保障与支持!

  清华大学财务总监领导力再造高级研修班旨在从系统和宏观层面帮助企业财务总监及所有高层经理人提升其现代战略财务能力,增强全局观念和财务控制能力,以更全面、更深刻的眼光审视企业价值,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可持续增长的目标。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