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路局直管站段体制以来,如何进一步规范新体制下的安全管理、防止站段机关化倾向、减少管理盲区、增强站段独立作战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为加强对基层的管理,实现路局与站段在安全管理上的无缝隙对接,在全局推行以逐级负责、现场控制、信息反馈、考核评估为框架的运输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促进站段安全管理逐个走上科学化、规范化道路。
一、现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场安全管理体系存在“两张皮”和“上下一般粗”的问题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个别单位存在为建体系而建体系的倾向。单位虽然重新制定了安全管理规章,形成了一套新的体系,但一些条款没有与现场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原有好的做法、措施没有结合进来,没有真正发挥新体系对现场控制的强化作用。有的单位完全依照路局安全管理体系的文本模式来建新的自己的体系,没有体现自身和现场的特点,细化、完工作不到位,可操作性不强。
2、各个体系之间相互脱节,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
部分单位由于没有完全领会建立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的真正内涵,虽然在条款上按照路局要求建立了四大体系,但各个体系之间没有紧密的内在联系,相互独立,没有构成有机的整体,使安全管理体系在落实过程中效果欠佳。
3、域外单位的安全管理较薄弱
域外是指与段部不在同一地区的段属车间及其它生产机构。域外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本段对域外单位安全控制的力度不足,组织生产的手段不够强。干部现场检查没有细致、明确的检查时间分布、地点分布和关键环节等,使得现场检查的盲目性较大。
4、安全管理信息量不足,信息管理不够规范
由于现场控制体系以及干部安全管理意识方面存在的差距,导致大部分单位的安全信息量偏少。同时各单位对安全信息的分类管理都不尽科学,分析方法比较单一,没有把安全信息当作一种宝贵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利用。
5、逐级负责、逐级考核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部分站段主要领导对考核工作不够重视,经常委托副职代为考核,或者以考核代替管理,其实是放弃了对现场的控制。特别是在车间自我控制、独立作战能力还未成型以前,对车间、科室一级干部的考核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
安全管理体系是针对现场安全实施的一套管理系统,要将安全管理体系直接针对现场并紧密结合,合理吸纳本单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并融会贯通,是建设安全管理体系应有之义。整个运输安全管理体系具有以下特点:四个负责是主线。从管理体系的构成来看,每项责任都体现逐级负责、岗位负责、分工负责、专业负责并始终贯穿在安全管理全过程之中,时时刻刻对安全管理起到规范约束作用。而且现场控制、信息反馈、考核评价各个环节上都与四个负责不可分割。现场控制是起点。现场控制是整个安全管理的起点,各级干部深入到作业现场,既体现了其责任,又发现了问题.产生了信息,同时为评价考核提供依据,再反馈回现场。信息管理是纽带。充分利用好现场反馈的安全管理信息,不但能够将管理层与现场联系起来,而且能够将安全责任、现场控制、考核评估等各个环节联系起来,促进整个安全管理体系形成有机的整体。考核评价是支撑。作业到哪、管理到哪、考核到哪,支撑着整个安全体系的良性运转。没有考核的管理是无效的管理。各个体系按照这样的关系有机结合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有序的管理系统,落实到现场就能真正实现对现场的全面控制。
1、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明确岗位责任
明确安全责任是安全管理的事前准备工作,责任越明确、越细化,准备的就更充分,进入实际操作中就越能提升安全管理的实效性。
(1)要体现量化、细化的原则。明确安全责任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通过合理量化和细化责任条款,激发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为现场控制、信息反馈、考核评价做好铺垫。
(2)要体现高标准“零缺陷”的管理思想。在责任确定中应当依照“零缺陷”管理的思想,严格界定各个岗位安全职责,以提升岗位工作标准促进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3)要体现总体管理意图。要通过对岗位安全责任的调整和梳理,规范整体安全管理的大框架,将管理层的管理意图贯穿到每个岗位中去。
2、完善安全管理体系要以现场控制为核心,做到全覆盖、无遗漏
在实际操作中,现场控制是整个安全管理系统的起点,现场控制的细化就是安全管理系统的细化,只有强有力的现场控制才能推动安全管理的有序化。
(1)要通过细化来强化控制。第一要明确现场控制的内容。现场控制要突出人的控制,职工的行为、干部的负责状况;要突出设备的控制;还要突出作业控制,即人与设备的结合过程。第二,要明确具体控制的作业点分布。第三,要明确在什么时间控制,将别是夜间、交接班时间等。第四,要明确由谁来控制,各级安全管理责任都要落实到人头。第五,要明确怎么控制。这些控制要素构成了现场控制的完整内容。针对以前深入现场但没有控制现场的问题,要做出详细的阶段计划,有意图地合理分布检查控制点,有目的的把容易忽略的处所、时段纳入到管理范围之中,使干部下现场形成对关键环节、作业、地点、时间的全面控制,实现全覆盖、无遗漏。
(2)要加强域外管理的力度。在实施生产力布局调整、合并站段以后,域外机构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域外生产组织过程较本段内部繁杂零乱,难度更大,更容易发生问题,所以域外管理是我们生产组织和安全管理上的短板。必须建立一个“高效、有序、机动性强、适应性强、协调性强,行政指挥灵活”的生产组织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要从生产指挥、设备质量监控、作业过程控制等各个方面下功夫完善管理制度,并作为重点内容纳入现场控制当中,做到对域外现场的控制不低于对本段的控制力度。
(3)要强化对设备的控制。目前,设备控制的内容在现场越来越复杂,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问题的根源就出在设备上。设备管理的技术性强、科技含量高,因此管理难度不低于对人的管理难度。设备也是一个现场,所以对设备的控制应该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办法,不但要通过设备发现设备本身的问题,还要通过设备发现职工素质的问题,也要通过设备来反映干部管理的问题。
3、规范安全信息管理
(1)把信息当作事件来处理。信息不仅仅是个符号,它反映的是一个事件。事件的内容非常丰富,无论违章违纪问题,还是设备质量和作业问题,都能反馈为一个事件。大量的信息能反映干部的负责程度,能反映现场的作业状态,能反映控制的力度和覆盖面。只有大量的现场信息综合起来,才能反映现场的实际状况,管理层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对策。
(2)提升信息的可识别性。要解决信息的可识别问题,就必须统一信息特征,便于对单位、对个人进行评价,便于管理人员进行分析,便于信息在安全管理中的深层次利用。首先信息要全息化,特征必须齐全,谁发现的问题,发现了哪个车间班组、哪个人的问题、什么地点发生的问题、什么时间发生的问题,发现在什么类型的作业上,或者哪个设备上。这些基本特征必须完整。其次信息的特征和分类必须统一,这样信息才能被方便地识别,否则就失去了信息的作用。
(3)实施信息分级管理、分类管理。车间、站段、路局要对信息进行分级管理。哪一级机构处理哪一类信息要予以明确。信息量大幅度增加以后,管理层要学会处理重要信息,信息的分析要满足管理的需要。信息分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常规分析也称为技术分析,另一种是管理分析或者称为行政分析。常规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确定下一步安全生产的重点。需要强调的是对信息的管理分析。首先,主要是针对干部负责与否、要求的定量是否完成、后半夜到现场控制的内容是否完成等内容进行分析。形成对干部的评价;其次,要针对车间和班组的分析,了解车间、班组的管理状态,确定薄弱班组、重点环节;第三。要针对职工个人进行分析,明确经常违章、不落实标准化的关键人员;第四。要把这些分析积累起来,为考核使用干部、评价班组长和职工提供依据。
(4)实行记名式检查,提升现场检查质量。干部到现场检查必须进行登记,留下管理痕迹。从现场检查登记中可以反映出干部是否到现场,是否发现问题,工作质量如何等情况。这样就可以提升检查信息的可追踪性,防止机关化作风和官僚主义,杜绝现场弄虚作假和敷衍了事行为。
4、严格考核,落实逐级负责
(1)要体现逐级考核的原则,站段长要考核到车间正职,站段副职要考核到车间副职,车间要考核到班组职工。
(2)要逐项考核。对于干部来讲,无论是现场检查的兑现率、检查发现问题率。还是检查的质量,都要逐项落实考核。对于职工来讲,从作业质量到作业纪律各个方面都要纳入考核程序。
(3)要累计考核。要将考核结果累积至少一年以上,每个季度评出等级。同时还要对干部职工个人信息资料做好积累,通过长期积累的资料来评价干部、职工的行为素质、业务素质。业务素质不达标或者行为素质水平过低;都要采取相应措施。
三、对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的几点思考
1、只有管理有序才能保证安全可控
安全管理要保证在正常平稳的状态下不放松、不失控,在安全波动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应对,尽快进入正常秩序。最大的问题和教训是安全不好的时候蜂拥而上,安全好的时候刀枪入库。健全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就是要实现在任何情况下现场安全管理都保持有条不紊的目标。
2、现场是检验安全管理的唯一标准
一个单位的安全管理好环,绝不在于资料的好坏、制度的多少,不经过现场这个环节,安全就无法控制。站段独立作战能力主要体现在安全控制能力和现场控制能力上。基层单位必须对当前直管站段体制下的安全管理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真正提升现场作业的可控能力和站段独立作战能力。
3、要强调安全管理常态化,提升现场自控能力
常态是指不受外界干扰,按照自身的规律去组织安全生产。安全管理要靠自身的内动力来实现,这时候管理体系就要发挥作用。我们要不断探索完善这种机制,维护这个体系、这种常态,形成管理内在的持久性,久而久之。干部职工产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安全自然会有序可控。
建设安全管理体系是规范当前站段安全管理,促进安全生产“有序可控、持续稳定”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要通过这一方法,指导站段逐步强化独立作战能力。为路局的安全生产夯实基础。
新时期新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要求我们的企业干部不但要掌握现代管理技能,成为有能力、有魄力、有执行力、有影响力的领导者,更应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成为具有战略管理能力的领导者。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与社会正经历着转型的阵痛,风险与机遇从未如此同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中国企业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竞争和挑战。作为首都企业决策咨询中心的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紧扣时代脉搏,面向广大企业的迫切需要推出执政能力再造高级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