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际银行业和金融资本的准入,形成强大的资金流动市场,资金的需求和价格将由市场决定,成本、利润、竞争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三大课题。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取利润是关系到今后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成本是利润的基石,怎样利用和控制成本、管理成本便成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由于我国过去经济体制上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一直缺乏利润驱动机制和成本约束机制。目前,面对国际同行的竞争和市场要求,如何对自身的经营机制、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合理、有效、完善的银行成本管理体系,强化银行成本管理,已成了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商业银行成本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商业银行实施科学的成本管理,有效地控制和降低成本是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是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银行成本管理对于增强商业银行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提升经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种类较多,因而其成本构成也比较复杂。商业银行的成本大体上包括以上部分:存款与借款利息支出、银行员工工经营管理费用、营业性支出与非营业性支出等方面。商业银行强化成本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是增强自身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参与市场竞争、为产品定价的内在需要。改革银行成本管理、创新成本观念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的燃眉之急。
1、竞争的需要。
我国商业银行在未来的竞争中,必须以最低的资金成本、最优的产品质量参与角逐,才能取得竞争优势和较好的收益;必须不断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树立良好的信誉,才能在与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国际银行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达到这些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进行内部优化,掌握先进、成熟的管理技术,提升银行成本管理水平,以加强内部控制来缓和成本对价格的张力,争取价格优势,同时还须加大创新力度,开发高收益产品,达到成本和利润的优化组合,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2、利润最大化的需要。
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根本的经营目标,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利率市场化和利差的缩小、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格局日趋稳定,通过外延式扩张、单纯依靠市场份额创造利润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我国商业银行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利润和可持续发展,不得不转向立足于银行自身的内部挖潜、创新产品、提升质量和降低成本。与管理科学、技术先进的国际银行业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差距尤其明显。必须对传统的银行成本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不断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3、产品定价的需要。
制改革不断深入,金融市场日益完善,利率市场化已处于金融改革的前沿,我国商业银行自主制定金融产品价格逐步具备了外部条件。与此同时,如何对产品进行合理定价,科学地制定价格策略是商业银行赢得市场的重要竞争手段,这些都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对金融产品及产品成本需要有一套科学、具体、系统的组织管理体系,深入研究金融产品的具体构成和控制程序,将金融产品按受益配比原则和交互分配关系核算、分摊企业共同费用,确定合理、客观的产品成本,建立明晰的产品成本体系,为正确制定价格竞争策略提供客观的依据。
4、风险管理的需要。
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涉及范围广泛,服务对象千差万别,信用等级很难测定,隐藏着各式各样的风险因素。但风险往往具有两面性,既可能对商业银行造成损失,也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丰厚的收益。我国商业银行参与市场竞争,必须在风险中搏取利润,正确衡量风险和机会成本,严格对信贷项目的评估、审批和投放,对各种资产风险实行量化管理,针对资金的利率风险、市场风险采取相应措施,合理调整利率期限结构和信贷结构,研究设计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优化产品组合,减少产品投放市场的风险成本。同时必须对各种业务经营进行经常性检查,增加预测、评价、控制风险的投入,增加防范风险的成本以减轻风险作业带来的逆效应,减少产品损失,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二、我国商业银行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与国际银行业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存在成本管理起步晚、管理水平低、经营成本高、产品损失大等突出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产品损失率高、损失成本十分巨大,甚至已经危及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从商业银行主要产品之一贷款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损失率是十分惊人的,据有关业内人士估计,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呆坏帐率约达贷款资产的四分之一强,至少比国际先进商业银行高出两倍,不仅远远超出我国商业银行资本承受能力,甚至加上我国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所有年度上缴利润仍不够弥补。
二是我国商业银行融资渠道单一,筹资方式简单,资金成本居高不下。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大都缺乏必需的资本金,资本结构极不合理,负债资金占比过高,资金成本难以有效降低。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融资渠道十分狭隘,缺乏畅通的资金拆借市场、债券发行市场等,基本是依赖于单位和居民存款,再加上我国存款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对比国际利率市场仍属偏高,资金成本相应较高。
三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落后,资金筹集费用过高。这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归集和增长主要依靠四处设点和广招人员,采取”网点战术”和”人海战术”竞争和发展起来的,而不是依赖产品创新和银行功能开发来吸引客户和增加存款,因此每笔资金成本既包含较高原材料价格”存款利率”,还包含巨大的”采购成本”即筹集费用。在现在利率不断下调后,初步估计我国几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采购费用约占资金成本的三分之一,由于部分网点单产低,各行还存在不少网点的筹资成本高出产品价格的特别现象。
四是我国商业银行成本管理机构庞大,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成本过于高昂。五是我国商业银行的税赋沉重,大大加重银行经营成本。按照我国现行的税务政策,我国商业银行的营业税及附加、房产税、印花税等税费负担占营业收入近10%,而国际商业银行税赋一般不到2%,甚至有的国家不收营业税。此外,我国商业银行还不同程度存在着案发率高、经济损失大、闲置高楼多、无效资产占用大等资源严重浪费现象,大大增加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
(二)成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产品成本高、经营负担重的原因是十分错综复杂的,既有外在的原因,又有银行自身的原因,既有体制、机制不适应原因,也有经营经理人素质的原因,既有历史遗留问题,还有现在依然未能克服的原因。以下分别从外在、体制原因和银行自身两方面成因进行简要分析。
1、外在原因分析:
一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大多脱胎于原先的国家专业银行,历史承接的资产质量差,损失成本高。初步估计仅各家国有商业银行1995年承接各专业银行移交不良资产至少占现在不良资产的70%,因此可见各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损失成本主要缘自原专业银行遗留的。二是受政策限制和企业干预严重,我国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权不能得到维护,我国商业银行不得不发放许多并非自愿的贷款,造成大量的损失资产。三是与其他民营企业家一样,由于所有者的虚拟化造成银行经营责任和经营成果没有真正的负责者,加上企业要求的价值取向并不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完全一致,使我国商业银行丧失强化银行成本管理的内在动力。四是我国商业银行长期生存于计划经济的经济环境,经营管理模式一直笼罩于国家机关单位的思维定式中,形成官僚化严重、组织机构庞杂的银行成本管理体系,造成我国商业银行难以形成精简高效的企业经营组织结构。
2、内在原因分析:
1)金融产品化观念、产品成本观念远未形成。
金融产品是指由金融机构创造的可用于交易的金融资产和金融服务,包括资产性产品、负债性产品和中介性产品。金融产品化是我国商业银行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观念和方法,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经营理念,设计、开发能够满足客户需求、适于市场营销的金融产品投放市场,获取产品利润,树立企业形象一种经营模式。我国商业银行尚未树立金融产品化观念,目前仍以经营存、贷款等传统性业务为主,中间业务发展缓慢,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产品概念模糊,金融产品的认识、研究和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产品的定价、促销、客户研究等组合方式进行产品营销的主动性不够。由于银行产品概念尚未真正树立,对银行产品成本的预测、分析、控制等研究也就无从谈起。
2)激励约束机制缺位,银行成本管理缺乏必要内动力和外压力。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还未能真正实现企业化经营,利润最大化目标尚未真正树立,银行的盈亏、效益的好坏并未与经营经理人的切身利益真正挂钩,而银行成本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还与经理人和员工的小团体利益相矛盾,例如限制乘用车档次、禁止盖高级办公楼等与经理人的心理需求就是一对矛盾,从这个层面看,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银行的经营经理人是不愿意推进成本管理,或者迫于政策压力不得不推行,也都会找各种对策绕弯执行,使成本管理流于形式。
3)银行成本的概念模糊不清,银行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是国有银行,长期以来成本核算和管理采取的是机关事业型,成本核算只有对某个网点、某个支行的成本概念和成本核算,管理方式脱离不了费用率和核定费用定额两种模式,因此银行成本管理的重点也只能停留在”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度水”的层面上。作为经营产品的企业,如何将企业成本按照经营产品进行归集分摊,实行规范的产品成本核算,研究多种形式的产品成本管理模式手段,尤其是广泛运用现代化的成本分析研究方法技术推进银行成本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差距,也是我国商业银行成本管理水平低下的重要方面。
4)创新机制尚未完善,金融创新能力不足。
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根据对客户市场的调查研究,研究、开发、整合各种业务功能,实现对各业务品种、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等方面进行的创造性变革。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金融创新渐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挖掘新市场和新机会、重新分配市场、扩展业务领域的关键。就我国商业银行来言,市场调查和客户研究刚刚起步,也尚未设立专门的产品研究开发部门,对比国际商业银行强大的市场调研能力和产品开发部门,先进的科研手段和技术武装基础上的产品创新能力,我国商业银行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也将大大削弱我国商业银行产品竞争能力,不得不牺牲利润换取份额,表现在筹资市场竞争上就会体现在我国商业银行不得不付出更高的代价保证足够的资金来源。
5)对银行成本管理缺少认真的研究和有效的探索,造成银行成本管理水平落后。
在这两方面,国际银行业远远走在我国商业银行之前。美英等国家从二十世纪初就开始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进行实证研究,对各种资金来源和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和探讨,总结出许多相当有价值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我国理论界和商业银行对成本管理研究仍处起步阶段,金融理论界潜心于国家宏观货币政策和市场理论教多,专业会计理论界也主要埋头于工业商业的产品成本研究,专注于银行产品及其成本研究的极其欠缺。与此同时,银行界经营经理人由于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的实践历时无多,在加上互相封闭,缺乏沟通学习渠道,业界的成本管理研究和实践确实处于摸索过程,导致我国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研究和实践的滞后。
三、改革我国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途径和措施
近年来,随着效益为中心的经营观念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益意识有所增强,如何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切实降低经营成本,缩小与国外产品成本的差距,增强盈利能力,需要我国商业银行在产权体制、经营机制、制度创新等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入来彻底解决,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有效的探索。
1、转变经营理念,改革激励机制。
商业银行成本管理的深入开展,需要银行经营经理人切实转变经营观念,牢固树立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这一方面依靠银行经营经理人自身不断学习、思考和提升,更重要的是需要创造一种促使我国商业银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内在机制。为此必须改革和调整我国商业银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如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和保值增值能力的要求和考核,并以此作为银行经营经理人责任目标的核心内容;认真推进银行经营效益与职工工资总额的挂钩分配,真正体现哪家银行盈利多、创造价值大,哪家银行职工工资收入就应高;扎实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经理人的年薪制并实行重奖重罚;允许并鼓励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益提升、不良资产盘活、成本管理等作出贡献的员工加大奖励等,真正将银行的经营经理人和全体员工的利益与银行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才可能为银行成本管理的深入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2、开展成本研究,推行管理会计。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界普遍存在的银行产品概念模糊,银行产品成本认知不深的实际情况,业界和理论界应加强对银行产品的系统研究和总结,将银行产品成本的研究象工商企业产品成本研究一样深入,将银行产品的采购、整理、包装、设计、开发、营销、管理、回收等各环节成本的记载、归集、分摊、分析等方法系统化、规范化,建立一系列具有可比性的金融产品成本分析程序、方法体系,并逐步建立行业产品成本参照体系,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产品成本的确定和控制奠定基础。在实践工作中,为实现银行成本管理的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将银行成本管理责任落实到银行各项具体经营活动中,在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是促进各行经营经理人和全体员工树立投入产出观念、研究和制定产品成本标准、积极探索各项银行成本管理的具体办法、不断提升成本控制水平的十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应进行大力研究和广泛开展。
3、减少管理层次,重整组织机构。
我国商业银行原有组织管理结构模式不科学,是制约经营成本难以下降的重要方面。从纵向看,现在我国商业银行大多实行”三级或四级管理,一级经营”的管理模式,管理阶层多、信息传导环节多、管理半径小,严重影响银行的经营拓展能力和决策反应速度。横向看,我国商业银行企业办社会的特征仍然明显,造成管理部门多、管理人员多、管理职能条块分割,官僚化办公习气重等现象。这同时也是管理效率低,银行成本管理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借助于生产和管理模式的电子化程度大幅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要努力减少管理层次,扩大管理半径,增加管理层的经营意识和能力。同时,应参照西方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重整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职能部门,按照产品营销、产品开发、支持保障、内部管理几大块合理设置部门,重整合并管理部门,并精选复合型管理人员,精简管理人员,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4、优化网点布置,促进减员增效。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刚刚经历规模过度扩张、以追求市场份额为基本目标的发展历程,各行都遗留相当数量的布局十分不合理的低产网点,甚至不少尚未达到盈亏平衡点。在此发展期间,各行也招聘了大量素质不甚适应的员工,从而大大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的网点经营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大增加了机构成本负担和人员成本。因此,以准确的盈亏测算和发展前景为前提,进行科学的规模布局,整合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机构网点,积极推进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加强成本管理不得不采取的现实选择。
5、健全风险监控,减少资产损失。
多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形成大量的呆帐坏帐,造成大量的损失成本,尽管有相当复杂的客观背景和体制原因,但不能不说与我国商业银行未认真建立完备的风险监控体系有莫大的关系。从成本管理角度看,如果将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的5%(约500亿元)用于一套有效监控体系的建立,假设它的正常运作能使银行由于主观失误造成的呆坏帐损失少一半,将可以避免约2500亿元的损失成本。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重新构建一套组织严密、运做高效、反应灵敏、处理果断的风险防范、预测、分析、监控、化解,并有效广泛收集和应对市场、客户、政策等各方面信息的风险监控体系,是保障我国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和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6、加强市场调研,加大产品创新。
增强市场调研能力,增进我国商业银行对客户有效需求的收集、判断和分析能力,并能及时整合银行的功能,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求、高品位、高智慧的新产品,通过别具吸引力的产品和有效的营销来开拓市场,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才能有效减轻依靠提升银行产品筹集成本或降低产品价格进行竞争的压力,促使银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7、改变内审重点,引进效益审计。
内审是对各级经营经理人的经营管理行为的进行审查、评估的重要手段,但我国商业银行的内审行为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常常只局限于合规性、合法性审计,而对经营管理行为的合理性和效益性基本未做审计。由于它只重视操作的规范性,而未注重结果的合理性,因而也常常发现不了经营中真正存在的成本或效益问题。因此,扩大审计监督的范围,增加对经营管理行为的效益性审计,不断发现银行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促进银行成本管理深化的另一重要手段。
8、合理调整资源配置结构,提升费用使用效率。
如果商业银行管理成本过高,应通过压缩非经营部门组织规模及人员等资源占用,削减综合管理费用,降低管理成本,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业务发展中去,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
财务总监需要做好银行成本管理的工作。现代意义上的财务总监是公司重要的战略决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之一,是穿插于金融市场和价值管理之间的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传统的财务管理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当今的财务管理人员及企业经理人,不仅要遵循某些传统的原则,还必须了解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及财务管理发展趋势,并掌握最新的策略与技术,以便高效地完成工作,给企业所有者和股东们提供强有力的利益保障与支持!
清华大学财务总监领导力再造高级研修班旨在从系统和宏观层面帮助企业财务总监及所有高层经理人提升其现代战略财务能力,增强全局观念和财务控制能力,以更全面、更深刻的眼光审视企业价值,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可持续增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