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正在迫使一些外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加速撤出中国,其中以日本与韩国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为主。比如日前日本松下正在考虑将在华的家电产品迁回本土生产。大金已将中国代工生产的家用空调部分转迁回本国的工厂生产。夏普则计划增加日本国内工厂的冰箱生产线。
与中国市场密切的韩国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华新设法人的韩国企业经营管理模式2006年为2294家,2008年为1301家,2010年减至901家,2013年减至817家,2014年上半年进一步锐减到368家。大批日本和韩国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离开中国市场的共同原因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外企优惠减少。
受中国成本上升影响,曾经的一个趋势是跨国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向东南亚各国转移,日企现在又现撤回本土的现象,原因在于,东南亚各国的工资正在迅速上升,印尼、越南和柬埔寨2015年法定的最低月薪比2014年上涨20——30%。在部分国家,最低工资已经达到中国主要城市的80——90%的水平,考虑到这些国家劳动力较低的劳动效率以及不完整的产业链,由中国向这些国家转移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
相反,自日本实施安倍经济学以来,日元汇率大幅贬值,日元兑人民币汇率三年来下跌超过30%。这使得那些以人民币支付工资和运营成本的在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向以日元计价的日本本土出售产品和服务时损失惨重,汇率因素促使他们返回国内。不过,考虑到日本一些家电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本身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逐步萎缩,撤回本土也可能意味着其对未来前景日益看淡。
日元贬值也意味着严重依赖原材料和能源进口的日本,其进口成本也会急剧增加,考虑到老龄化日益严重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如果仅仅因为短期的汇率波动,日本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返回本国几乎是自杀式的选择,所以,返回本土是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本身对未来失去信心的表现。
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促使日韩等国制造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撤离,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本身主要依靠成本优势而不具有核心竞争力与创新能力,在全球需求不足且产能过剩的环境中,成本压力骤增。另一方面,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环境保护以及政策优惠的减少也是经济转型的结果,一些低附加值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必然会外迁或倒闭。近日,大量中国制鞋工厂、服装代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倒闭就代表了一个这样的趋势。
在劳动力逐步向服务业转移的过程中,中国制造业能否提升效率,保持市场占有率是至关重要的,否则,会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日本当年就因“空心化”而导致资产泡沫,但其在海外仍然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而中国台湾经济则因空心化而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