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商业银行产生,风险就与之相伴、形影不离。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业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则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金融风险的重视和认识的加深,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内涵和理念不断深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一、风险及风险管理概述
随着现代社会活动的复杂,每个人及各类组织每天都要面对各式各样的风险。但是风险到底是什么,国内外的学术界都有自己的观点。有的认为风险是机会,也有的认为风险是损失,更有一部分人认为风险既是机会又是损失。根据风险的客观性、普遍性、损失性和可变性的特征,风险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从主观角度看,风险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否发生?什么时候发生?在哪发生?后果有多严重等,这些都是不确定的;二是从客观角度看,风险又是指各种经营活动中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可以用概率表示,它介于0-1之间。概率为0则不会发生风险,概率为1则必定会发生风险。
从商业活动层面上,风险可以分为行业风险和经营风险。行业风险是指某一特定行业中与生产经营有关的风险,它受到生命周期、行业波动周期以及行业集中程度的等因素的影响。经营风险可以理解为由于采取不当的战略、资源不足,或者是经济环境、竞争环境发生变化而不能实现经营目标的风险。比如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政治风险、流动性风险、环境风险以及声誉风险等。
风险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涉及企业的所有方面。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包括以下几个要素:调整风险偏好和战略、加强风险应对策略(风险降低、消除、转移、保留)、降低经营性意外和损失、识别和管理多重和跨企业的风险及抓住机遇等。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美国花旗银行前董事长沃特·瑞斯顿曾指出:“银行家的任务就是风险管理,简言之,这也是银行的全部业务。”由此可以看出,商业银行是以承担风险、管理风险来盈利的。近几年,我国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面,已经逐步建立风险管理的体系。但是,与国外同行相比,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从而限制了银行风险管理系统在揭示和控制方面的作用,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
首先,传统的管理理念与科学的风险管理存在差距。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而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发达,很多企业的融资都是间接的。因此,银行的运作空间比较狭小。而且,我国银行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风险是一触即发。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过分追求经营的规模,看重短期目标,把风险控制看成是业务员创造利润的碍脚石。
其次,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系统的构架还不完善。
我国很多商业没有制定一套科学的、合理的风险管理规划,各银行设置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也不能尽其所能,风险管理系统仅在某个业务部门有所表现,但是就整个行业而言,它是零散的,缺乏统一管理。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程序,首先是要风险识别,然后是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应对计划,最后是对监察风险。但是在我国很多商业银行中却不是这样操作的。以信贷为例,当客户提出信贷申请时,信贷部经理首先会调查客户,收集客户的相关资料,进行初步审查。信贷经理认可后,收集的资料会送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评估和控制风险,并将研究后的资料返还给信贷部,由信贷部决定是否发放贷款。这里只有审查和审批两个环节,从风险管理的程序看,只有识别风险和评定风险两个步骤,它没有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也没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监察。
第三,我国商业银行评估风险、量化风险的技术还比较落后、简单。
风险被识别后,接着就是要量化风险,以便制定应对风险的计划。我国商业银行量化风险的技术还停留在风险量化的最初阶段,而关键的一些参数和计量模型,因为成本、技术等原因,还没有被大部分商业银行采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主要还是制度与资金计划层面的,比如资产负债指标、头寸管理等。
第四,缺乏风险对冲的工具。
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是商业银行获取收益、规避风险的重要工具,成熟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可以促进金融的创新。但是,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和证券市场目前还不成熟,它们不能为商业银行提供有效的风险对冲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向现代化迈进的脚步。
第五,我国的商业银行缺少风险管理的文化。
风险是企业战略中不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将风险融合到企业文化和价值中是风险管理重要方面之一。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能否把风险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是否能进行成功的风险管理。如果银行的员工都没有意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这种疲软的风险文化会像管理风险妥协,而这也许是致命的。
三、我国商业银行面对风险的对策
近几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正在有序深入推进,利率、汇率和股市也在加速市场化。面对着市场化的风险,对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也在提升。随着我国金融业内部行业结构的整合,市场上出现了一些集银行、保险、信托和证券业务于一身的集团式金融机构。在我国当前体制下,商业银行面对的风险更加复杂多样。因此,商业银行更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为自己的发展保驾护航。
第一,完善商业银行的管理结构。
商业银行应制定政策,准确清晰描述董事会、管理层、风险管理委员会等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和责任。包括风险管理、风险评估、风险监察的等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董事会每年至少要审查一次银行对该政策的执行情况,要确定银行对待风险的态度、方法和可接受的水平。
第二,学习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知识和风险管理技术。
自上世纪末以来,现代金融理论知识不管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被开发。伴随着也产生了大量的风险管理技术,从而提升了金融体系运行的稳定行。因此,我们要“弃之糟粕,取之精华”,有选择地学习并进行改进,从而适合我国的国情,而不是一味的“拿来主义”。
第三,加强主要风险管理。
加强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应该紧随国家产业政策的改变而改变,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防范信贷风险。加强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资金是银行的血液。商业银行不仅要提升银行的日常存贷资金的管理,同时还要合理投资,将流动性风险和效益有机结合。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操作风险是银行面临最大风险之一,也是最容易被控制的风险。各商业银行应该设立严格的流程、程序和政策,减少内部错误或者是欺诈;加强员工的培训,评价银行所使用的系统。
第四,创建风险管理文化。
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有助于管理层之间,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沟通;有助于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的协助,从而银行实现的发展目标。
我国商业银行利在长远,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加快,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能力,对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