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席卷了巴蜀大地,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也严重影响到了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秩序,对学校的日常管理造成了重大的冲击。这次灾难再次唤起了人们对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关注,当前,反思学校应对突发事件存在的问题和探讨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已经成为了各高校的当务之急和不得不面临的十分紧迫的重大课题。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概述
突发事件又被称为紧急事件、危机事件。一般认为,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者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干扰、冲击或危害,甚至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重大事件。而引发高校突发事件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有时可能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必须首先弄清引发突发事件的原因。综观我国近年来高校发生的突发事件,其产生的诱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地震、台风、洪涝、火灾等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引发。自然灾害是自然力造成的灾害现象,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灾害。我国是各种自然灾害的高发地区,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据统计最近15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约3亿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近2000亿元。①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破坏力是极强的,这些灾难一旦在校园中爆发,将对学生造成致命的伤害,学校的教学也将无法正常进行。如:5.12大地震中很多学校校舍被不同程度损坏,师生伤亡惨重;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一女生宿舍因使用“热得快”导致电器故障引发火灾,4名女生跳楼身亡。
第二,社会安全和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引发。高校属于人群高度聚集的地方,容易发生食品中毒和疾病传染等影响到学生身体健康的突发事件。如2003年全国范围内爆发SARS疫情,一些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被感染,引起学生的恐慌,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此外由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快了社会的变迁和转型,一些人在改革中不适应这种变化,心理也逐渐扭曲,高校也很可能成为这些人报复社会发泄不满的对象。如:2003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学生餐厅发生爆炸案,致使多人受伤;2007年在美国和芬兰大学校园里发生多起枪击事件,造成多名学生丧生或受伤。
第三,影响较大的一些政治类突发事件引发的大规模学生运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各
种社会矛盾凸显,国际上的一些突发事件及各种社会思潮对学生来说是具有刺激作用的。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政治敏锐性很强,热情很高,但是由于涉世未深,情绪易激动,从众心理较强,很容易产生行为失范,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如不正确引导,在外力煽动下,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如:我国驻南斯拉夫使馆遇袭事件、我国空军被撞事件、奥运圣火境外传递受阻事件、抵制家乐福事件等。第四,其他影响高校稳定的事件。如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引发的突发事件,大学生各种心理障碍引发的突发事件等。
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从引发高校突发事件的诱因中可以看出高校的稳定正受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加强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已经显得刻不容缓。但是就目前全国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高校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没有完整有效的预防和应急管理机制,我们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危机意识淡薄,师生普遍缺乏防灾常识和自救自护知识
树立危机意识是高校突发事件预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然而很多学校对这些危机却熟视无睹,一方面,高校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不普及,教师和学生都不同程度地缺少必要的避灾、自救、互救常识,对危机缺乏足够重视。有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对“犯罪危机”的警惕性最高,但是在地震、疫情等灾害上认识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高校也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模拟练习。在国外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许多国家都把如何应对地震、洪灾、火灾、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模拟练习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加以重视。但是在我国这方面的训练却显得极其薄弱,几乎没有高校对学生进行突发事件的培训和演练,甚至绝大多数老师也不知道自己身处突发事件时该做什么,怎样做才正确。比如:5.12地震中,多数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防震常识和自救知识,而不能有效地自我救护。据报道地震发生时,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惊慌失措,有的在地面剧烈摇晃时还不知道发生了地震,而有些学生甚至选择了跳楼逃生的方法,结果酿成惨剧。
(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
我国高校中至今仍然没有建立具有决策功能的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协调部门,也没有建立起处理不同突发事件间的协调机制。当突发事件爆发时学校不能加以协调,严重地影响了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一是现行的应急管理组织多为临时性的松散组织,体系不健全影响了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如:2003年爆发的SARS疫情,为应对危机我国很多高校建立了各类的应急管理机构,但是多数机构事后都被解散。这种临时性机构延续性差,突发事件处理的经验和教训不能有效保留和存储,同时这类临时机构针对性强不完全适用于其他的突发事件。二是高校应急管理参与力量不足且单一,没有形成高校大社区的应急管理机制。在当今的时代发展条件下,高校与社会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只依靠高校自身解决学校危机的做法是不实际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也需要社会其他部门和人员的支持,但是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形成企业、学校、社区、家庭和媒体等相关方的联动机制,各方信息缺乏沟通和交流,不利于学校对突发事件的防范和管理。三是沿用滞后型应对套路,管理方式落后。由于危机意识淡薄和信息量有限等原因,高校对危机的评估和预测能力不强,缺乏较为系统的应急预案、财政预算和物质储备,突发事件一旦爆发(特别是自然灾害),必然导致决策能力弱化,不能有效的整合各种资源,而造成大的损失。
(三)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缺乏足够的法律规范和制度支持
从我国现行的法律来看,尚未对高校突发事件管理进行专门的立法,而对学校内成员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只能散见于《民法通则》、《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中。但是这些还远不能满足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中需要解决的所有法律问题。所以,目前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还是依靠学校惯用的一些规章制度,而这些规章制度并不具备法律效力,而且也无法满足各类突发事件管理的需要,同时也不能发挥前期预防管理作用。
三、改革创新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针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不断改革和创新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具体来讲,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建立一套科学的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
凡事应做到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高校应该在各方面加强日常的应急教育、应急意识培养、应急预测、预防和演练等,让应急管理深入到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首先,应利用各种途径提升师生的危机意识,这是消除和减少危机隐患的有效举措。学校可以同有关部门一起组织编写预防地震、雪灾、火灾、洪水、传染病、交通事故等灾害防范和自救知识读本,将预防教育列入高校必修课程,进行预防突发事件知识培训;通过警示宣传、纪念活动、模拟演习等,使大学生居安思危;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理性爱国教育等,传播法律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遵纪守法的意识,提升辨别是非能力、行为自控能力和自我防范能力。其次,高校应制定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预案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宗旨,把生命放在首位,以减少财产损失,尽快恢复学校的安全稳定和学校形象为目的。制定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事态的发展,根据情况不断修正和完善预案。对于自然事故灾害预案,学校还应组织师生进行演练,以确保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再次,要提升高校建筑和设施抵御自然事故灾害的能力。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防灾减灾标准,做好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的规划和选址,保证质量,配备相关的避灾设施建设,提升校舍的抗灾能力;对已建校舍要开展安全检查,整改隐患。
(二)建立健全高校突发事件管理的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是突发事件管理的决策、指挥、协调部门,是实现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管理的组织保证。一个系统、一个区域、一个学校,均应成立相互独立的突发事件组织管理体系,集中学校和社会资源,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经验,更好地处理学校突发事件。高校应成立一个健全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一般来说这个组织体系应该包括决策组(由学校核心党政领导组成)、执行组(由各院系、行政部门、党团系统、学生社团、后勤等)和咨询协助组(由心理咨询师、信息管理人员、法律顾问、学校医生和社会其他相关部门和人员等)。决策组处于核心地位,负责指挥应对突发事件、确定执行组人员、对突发事件管理做出决策;执行组是决策组制定突发事件管理计划的具体实施者;咨询协助组为决策组提供信息和帮助,三个部门缺一不可,只有大家分工协作才能更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三)完善高校突发事件的保障机制
为了实现对突发事件的有效管理,还必须有完善的保障机制。首先应加强突发事件管理的法制建设,这将有效防止处理突发事件时胡乱决策或相互推诿现象发生。一方面在立法上,我国应加快校园安全立法步伐,对于地方上的相应立法行为应给予支持和鼓励,另一方面在制度建设上,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负起职责,加强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建设的指导和支持。其次高校应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是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高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专家讲座、团队辅导、社团活动、网络匿名咨询等途径和形式,在大学生中倡导和树立“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理念,做好心理危机的提前预防,并与社会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进行合作,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有效的保障。
新时期新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民营企业家改革,促进社会和谐,要求我们的企业干部不但要掌握现代管理技能,成为有能力、有魄力、有执行力、有影响力的领导者,更应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成为具有战略管理能力的领导者。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与社会正经历着转型的阵痛,风险与机遇从未如此同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中国企业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竞争和挑战。作为首都企业决策咨询中心的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紧扣时代脉搏,面向广大企业的迫切需要推出执政能力再造高级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