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对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6点建议

企业培训师观点:对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6点建议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实现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伴随着不确定性,即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管理就是风险管理。法律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中的一种越来越受到众多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的重视。现就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提出法律意见如下。

  一、法律风险概述

  (一)定义

  提到“风险”,人们往往联想到“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这与其称之为“风险”,不如称之为“危险”。“风险”的范围应该比“危险”的范围广,它不仅包括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而且包括收益发生的可能性。但在本文中,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将风险限定为企业发生潜在经济损失或其他损害的变动程度。这样,法律风险就是企业处理法律事务发生潜在经济损失或其他损害的变动程度。

  (二)法律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法律风险管理可以减少企业损失。

  法律风险,融通于各种企业风险中,不是孤立的一种企业风险,从形成原因和表现形式上看,有直接的法律风险,即法律因数导致的、或者由于经营管理时缺乏法律支持而带来的各种企业风险,例如:企业决策判断时缺乏法务支持而导致的决策风险、企业管理体系中合同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管理人员法律意识等欠缺而导致的管理风险、立法调整而导致的非经营风险;有间接的法律风险,即非法律因数导致的企业风险发生后,给企业带来的各种风险,例如:财务风险带来的法律风险、企业经营失败后给股东带来的企业清算责任、企业决策在实施中因为战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的经营失败给企业带来的民事赔偿以及法律纠纷。可以说,企业任何一种行为都潜藏着法律风险。法律风险,只是企业在社会海洋中航行时触碰到的各种“暗礁”(风险)的一种;但是,企业的任何一种“撞礁”风险,最后都会带来法律风险。

  2、法律风险管理可以提升企业价值。

  法律风险管理是企业全面标准化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体系、企业道德规范和相关合规体制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细密的企业管理体系。说其可以提升企业价值,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理由:

  (1)在“公司治理”成为热门话题的今天,良好的法律风险管理本身就可以增强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如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对企业管理的信心,有利于企业融资。

  (2)良好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存在表明了企业良好的治理结构,可以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支持企业的长远发展。

  (3)企业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债权人及股东,还有消费者、供应商、社区居民、企业等,良好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可以为企业赢得公众信任,有利于企业发展。

  (4)中国企业正在或已经进入全球市场,良好的法律风险管理可以有力的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获得市场的认可。

  二、法律风险识别及评估

  (一)法律风险识别

  按照引发法律风险的因素来源,可以将法律风险划分为环境风险和控制风险。(以下按重要性择类简述)

  1、环境风险

  (1)司法管辖

  企业在不同司法管辖地域活动,面临的风险是不一样的。

  就国内来讲,虽然中国存在着法律形式上的统一,如存在着统一的中央立法权、统一的法院、检察院系统等,但由于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地方立法权以及各地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影响,导致企业在中国不同地域开展经营活动时存在着不同的法律风险。

  站在国际经济交往的角度看,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存在着不同的法律制度及文化,中国企业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如果不对此加以重视,将面对越来越多的法律风险,陷入法律危机之中。随着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增加,中国企业的法律风险权重也相应增加。

  (2)企业形式

  国家对不同的企业形式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从而使企业面临不同的法律风险,如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就存在着很大区别。上市公司要面对证券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承担信息披露等义务,由此面临被证券监管部门处罚的风险及被众多的证券投资者起诉的风险。

  (3)行业类别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监管环境。医药、生物技术、金融、信息技术、能源特别是煤炭等行业面临企业严格的监管,这些行业的风险权重往往高于其他行业。

  (4)采购和销售活动

  采购和销售是企业的日常主要的经营活动,企业往往要面对着众多的供应商和消费者,并与他们建立各种法律关系,产生法律风险。

  中国企业的采购和销售活动越来越国际化,相应的带来了新型的法律风险。从外国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等商品的企业,面临外国供应商破产、违约等风险。向外国销售商品的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产品责任纠纷及反倾销。

  (5)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显着,对于一些严重依赖知识产权的企业如IT公司等,知识产权的获得或丧失往往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

  (6)其他

  除了以上环境因素外,还包括其他一些系统性风险如国家立法行为给企业所带来的风险,企业内部决策、劳动人事政策等所带来的风险等。
2、控制风险

  (1)法务投资

  目前,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在法律事务上的投资,但与其所面临的风险来讲是很不够的。众多的私营中小企业只有没有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很少有甚至没有内部的法务部门。这些企业存在着潜在的法律风险,当这些风险积蓄到一定程度,将严重威胁企业的生存。

  (2)法务机构设置

  企业法律事务机构的地位显示了企业对法律风险的重视程度。该机构的设置直接影响企业化解法律风险的效率。对于一些设有法务部门的中国企业来讲,法务部门往往附属于其他机构或处于边缘状态,法务人员往往被看成是处理企业诉讼事务的内部专职“律师”,较少参与企业合规管理。

  (3)法务人力资源

  企业法务人员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水平。企业应当对这些人员制定统一的业绩评价制度及培训和升迁计划。

  (4)法务内控制度

  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信条就是“契约至上”。企业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合同,法律事务内控制度往往就是合同管理制度。法律事务内控制度采用以下几个因素来评价:合规管理制度、合同管理、资源共享等

  (5)外聘律师的协调

  外聘律师作为法律专业人士,有着更加专业化的知识和经验,更有利于企业法律风险的化解。因此,与企业外聘律师的协调程度影响企业法律风险的权重。

  (6)其他

  包括法务部门与企业部门的配合、政策的执行力度等。

  (二)法律风险评估

  通过以上对法律风险管理环境的分析,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简略的法律风险评价体系。我们可以在此评价体系基础上对企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首先按照风险评价体系对企业所面临的法律环境进行分析,识别出企业所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然后,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是否足以提供化解这些风险的应对之道。最后我们就可以估计该企业的控制风险的大小。

  另外,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企业总会面临一些风险如立法、战争等,这些风险我们称之为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往往与整个法律系统以及国家政治、经济等宏观方面相关,因此系统性风险往往随国家宏观发展趋势而变化,企业无法通过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而消除它。

  三、完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议

  通过以上对企业法律风险的评估,本律师就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提出以下意见。

  (一)完善法务系统,提升法务部门的作用。

  中国企业法务部门的工作重点往往是为企业提供交易和诉讼支持,无异于外聘律师事务所,缺乏战略管理职能,这不利于企业发展。企业法务人员应谋求作为高级管理队伍成员参与企业总体战略决策,参与管理预防性法律工作和相关合规事务,如公司治理、法规方面的合规事务以及企业行为规范等。聘请专业律师作为常年法律顾问指导企业法务建设。

  (二)加大法务资本投入,增强法务人力资源建设。

  目前企业对外投资时往往忽视相应的法务投入配合,导致投资项目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甚至项目失败。企业应在作出投资决策时相应加大法务建设,并做好预决算,在日常管理中应提升法务人员素质。

  (三)制定法律风险管理战略。

  企业在制定商业战略时,应制定法律风险管理战略与之相配合,从而有效的实施商业计划。

  (四)重视企业知识产权事务的管理。

  企业既要注意保障本企业的知识产权和相关商业秘密不被非法披露、使用、转让,还应预防企业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卷入知识产权纠纷或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纠纷。另外,随着企业大力推进国际化、全球化的战略,企业还应重视商标的国际注册、专利的国外注册、软件的国外版权登记,并在国际化战略实施过程中,避免外国的竞争对手利用知识产权手段对企业采取壁垒遏制战术,避免侵犯外国企业的知识产权。

  (五)加强立法调整对企业影响的前瞻研究。

  立法调整会对企业赖以生存的经济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决定企业的命运。如果我们能够对立法倾向作一定的跟踪与研究,就会对企业投资、经营提供很好的参考作用。

  (六)及时、优化、全面地处理法律纠纷。

  企业的经营行为,在本质上表现为谋利行为,在形式上则通过法律行为而实现,企业在经营中,因此发生各种法律纠纷是难免的。法律纠纷解决不及时或者方法有误,将会给企业扩大不必要的损失。对于潜在的法律纠纷,企业应当评估其显性化的可能以及将会对企业的影响,并作好方案准备,提前化解法律风险。对于已经产生的法律纠纷,企业应当评估其法律风险并决定采用非讼方法解决还是诉讼方法解决,是让步解决还是不让步解决。另外,法律纠纷的解决,必须得到专业人员的支持,制订详细的方案和步骤,准备有关的法律文件。

  套用一句时髦的话讲,“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只有将法律风险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才能真正提升竞争力,延长生存期限。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