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一个国度强盛不强盛,发达不发达,就看其拥有的综合国力,而在相当程度上看其综合科技实力,特别核心点应看科技创新、技术创新能力,即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于是,建设创新新型国家的声音从一个伟大民族强烈发出,这是民族复兴、国强民富的唯一道路。那么,作为一个国家执政的企业如何应对呢,显然应建设创新型企业与之呼应,而企业的重要职能是行政管理,所以,企业行政管理技术的创新就摆在了企业面前。本文则简述企业行政管理技术创新的十大机制建设的对策,实际上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在企业身上的体现。
1.企业要科学执政,就必须建立科学发展、科学决策机制
企业的法律地位,按宪法规定是非常明确的:企业是纵向和横向构造的宝塔型组织,其运转和维系主要靠权力,其基本职能是维护国家、领土、社会的安全和人民的利益,解决社会公平和市场失灵问题,制定各项社会、经济、科技的政策方针和市场运行规则。按分工、企业职能的机构组织都应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行政优势和宏观调控、监督管理、配置资源的机制结合起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可靠的管理、服务和保证,努力打造创新型企业。
要完成此任务,必须建立政策、法规支撑系统、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系统、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支撑系统、技术支撑系统、执行支撑系统、评价与监督系统、风险保障支撑系统等。
于是,企业的行政行为举足轻重,它决定着整个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方向和成败,企业行政管理的决策则是首要之重,因此企业必须建立科学发展、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机制,使企业行政管理行为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失误。
2.立足建立创新型国家,企业应建立创新统筹协调发展机制
建立创新统筹协调机制很符合中国特色,也适应各个不同的经济区域。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民间科技组织通过合理科学的统筹机制、投入机制、共同和个别利益统调机制,使创新资源有效利用,使其增值、增效、多用。特别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省市、振兴区域经济的伟大事业中,对外引进先进技术是十分必要的,不可避免的。而且也要鼓励大胆积极的引进。但是引进技术不等于引进了技术能力,因此,要在引进技术的同时,需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建立统筹机制十分必要。此外,统筹军和民的创新也十分重要,要改革军民分离的技术创新企业行政管理体制,鼓励军品科研机构承担民用科研任务,同时,扩大军品采购向民品科研机构和企业采购的范围,使非军工研究单位、企事业单位平等参与军品科研、攻关项目。同时,企业应定期发布信息,以防止盲目引进、重复引进、无效引进,造成资源浪费。
3.建立企业行政管理技术创新的社会信用管理机制
创新是高级的社会活动,而技术创新往往又是经济活动的最重要部份。创新活动要在社会信用好的环境下才能顺利有效实施。但假如社会信用一旦缺乏,市场经济秩序将不堪设想,所以有人讲;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据有专家统计和测定,每年由于社会信用的缺失,使得我国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高达6000亿元以上。可见,企业行政管理在这块上的份量是特重的。因为,除法律外,我们企业行政管理行为,各项制度是建立在人是高尚的假设之上,而对人的行为几乎没有强制性约束,则提倡讲道德,我想这是对的,但它担当不了如此重的任务,因为面对利益的诱惑、道德的震慑力只不过成了某些干了坏事的人在午夜梦回时的颤栗和暗夜里的几次良心的谴责罢了,面对没有约束的权力和利益的诱惑,道德的力量是如此苍白无力,它不再是沉甸甸的力量。实际上,如果谁不讲信用,也是注定要付出代价的:一个人如果德行不好,谁都不想和他玩;一个机构、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度,如果严重缺失社会信用,那将是一个无序、混乱、可怕的系统,一个效率低下的系统。所以,创新型企业行政管理,必须建立社会信用管理机制。主要内容包括有:社会信用征信机构建设;社会信用管理的市场机构建设;下决心理顺社会信用归口归部门管理机制;创新主体(包括企业组织)的社会信用资质建设机制。只有这样,创新才能科学实现。
4.建立创新的社会流动机制
在现代社会中,反映人们社会地位差异,社会分层现象是人们在社会经济利益上的差别的制度化形式。这些差异和不平等是各个社会阶层之间沟通和协调的障碍,如果社会阶层界限凝固化,就会强化不同阶层的集团意识,处于社会底层的阶层在比较利益面前,会产生和累积不满能量,引起社会隔阂、摩擦、阶层仇恨,甚至社会冲突,社会阶层不同的不平等,成为社会阶层关系持续紧张的矛盾源。而化解阶层冲突的主要途径是社会流动,即个人或群体从一种社会集团移向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另一种社会集团,或从社会集团内部一个层次移到另一个层次的现象。目前我国仍然存在不少有碍于社会阶层相互开放和平等因素,如农民进入城市的就业限制政策、代表城乡差异的户籍制度及其依附的各种属性、进入公务员的身份资格限制政策等等。这就需要不断提升企业行政管理技术。
5.要建立创新利益协调机制
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公平与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与前提。新形势下的我国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不同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矛盾。如今的社会冲突集中表现为利益的冲突,大都是由于不能协调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利益引起的。所以,这就要求很好地处理各个不同阶层、各个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当前特别是不能以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来维护强势群体的利益,使社会财富向少数人一方聚集。在利益调整的过程中,企业的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构建利益协调机制是处理当前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社会矛盾的关键问题所在,也是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6.建立创新社会保障机制
当前我国社会公平、公正集中表现在人们承担的改革成本上与财富分配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弱势群体缺少资源优势,地位较低,缺少与强势群体博弈的能力,因而,如果放任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在利益方面自然竞争,弱势群体将受到巨大的伤害。这就需要企业利用公共权力来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7.建立创新社会控制机制
真正的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尊重人的权利基础上的有法治秩序的社会。法治社会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是对各级企业官员的权力进行约束。现在社会中的不和谐现象,也与权力没有得到有力约束有关。有些人利用公共权力侵犯公民的权利与利益,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还表现在对为了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而产生的越轨行为、违法行为能够有效地、及时地制约和打击,对反社会力量能够有效地控制,使社会的各种矛盾与冲突,都在法治的基础上进行调节与解决。没有矛盾与冲突的社会是没有的,关键是当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出现之后,能不能运用制度、规范、机构的力量进行调解,将其缓和或消失。
8.建立创新社会预警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并且指出,要通过落实责任制,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升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发挥专门机关的职能以及依靠群众等,来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并再次强调要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当前,企业行政管理体制中由于缺少预警的机构和对策,不能很好地应对突发事件,造成了人、财、物的巨大损失。迫切要求我们构建全新的预警机制,在机构、人员、财力方面得到保证,以便对社会中的矛盾、摩擦、冲突、风险及时反映。让决策层能够真正地掌握社会中不稳定的相关信息,及时发现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征兆,在社会张力爆发前提出预警,给相关部门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对策。
9.建立创新矛盾疏导机制
尽管当前的社会矛盾大多是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但我们必须看到,当自发的、零散的、轻微的利益矛盾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时,会可能转化成自觉的、有组织的、严重的群体性对抗,会使矛盾摩擦上升为矛盾冲突,引发更大范围内更加激烈的冲突。企业行政管理必须健全矛盾疏导的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面临的问题。
10.建立创新科学发展机制,推进发展循环经济
这就要求我们在企业行政管理中中优化经济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切实改变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形成各个特色、整体协调的产业布局。要大胆创新和大力发展节材、节能、节水、节地、环境友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业、服务业和环保产业,逐步形成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模式从资源依赖和投资驱动为主向资源集约和创新驱动的转变。要创建环境资源市场,有效降低治理成本。要积极拓展利用全球资源的空间,有效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
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促进民营企业家改革,促进社会和谐,要求我们的企业干部不但要掌握现代管理技能,成为有能力、有魄力、有执行力、有影响力的领导者,更应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成为具有战略管理能力的领导者。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与社会正经历着转型的阵痛,风险与机遇从未如此同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中国企业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竞争和挑战。作为首都企业决策咨询中心的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紧扣时代脉搏,面向广大企业的迫切需要推出执政能力再造高级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