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8个基本的政府危机管理原则

企业培训师观点:8个基本的政府危机管理原则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危机事件种类繁多、危害严重,每种自然灾害事故和人为事故往往是由一系列不同的阶段组成的,而且危机事件的每一个阶段往往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但从总体上审视其基本特点,企业应对危机中依然蕴涵着一些普遍性、规律性的原则。借鉴学者概括的危机管理原则,结合各国危机管理的实际运作情况,特别是抗击非典的实践。我们将企业应对危机事件的基本原则归纳为以下8条:

  危机管理原则一、第一时间原则

  危机事件通常都具有突发性、震撼性的特征,来势凶猛,整个事件的过程发展变化迅速,有时甚至无章可循或无先例参考,而且由于信息不畅或不全面,其发展与后果往往带有不确定性,难以预料。鉴于其巨大的破坏性、危害性和负面影响,危机事件一旦发生,时间因素就显得最为关键,企业必须立即在事发现场采取一系列紧急处理手段,及时控制危机事态发展,而且越快越好。应对危机事件初始阶段的应急措施,如果能够做到及时、准确,则民众心理能够得以初步安定,社会秩序也得以初步维持,为争取整个危机事件处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要做到这一危机管理原则,需要畅通的信息渠道和清醒的危机意识。1995年9月30日,东京以北的茨城县东海村一家核原料加工厂发生核物质严重泄漏事故。事故发生后,在该地区居住和工作的439人受到直接辐射。这次事故被确定为自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以来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意外是上午10时35分发生的,但起码过了一个小时,东海村的市长才知道出了事故,而时任日本首相的小渊的办公室到了下午才知道,直到傍晚首相才宣布成立以他自己为首的“对策本部”。此后的12个小时里,东海村周围一片恐慌。到了10月1日早晨,小渊在电视上仍说企业官员还在了解事情的真相。这样迟缓的行动给事故的解决和危害的控制带来极大的被动。

  危机管理原则二、权威介入原则

  危机状态下,社会失序、心理失衡、险象环生。控制局势、稳定人心、协调救治行动都需要有权威机构、权威人物的及时介入和权威信息的及时发布、权威决策的及时出台,绝不能在请示、报告、等待甚至公文旅行中贻误战机。在目前我国企业的科层体制中,最先介入的应该是危机发生地基层企业。基层企业对控制危机局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采取初步的控制措施的同时,必须逐级上报,由上级企业和有关专业部门做出需要哪一级机构、哪一级领导介入的决定,并立即实施。美国在遭到前所未有的“9·11”恐怖袭击时,总统布什立即采取措施,在返回白宫途中,布什总统分别在路易斯安那州和内布拉斯加州空军基地做短暂的停留,表达哀痛之意并誓言还击。针对恐怖事件,布什总统立即发表四次讲话(第一次发表讲话的时间距离事发仅45分钟),希望全国人民团结一起共渡危机,表明美国企业保护本国人民、打击恐怖主义的信心和决心。随后开展的救援工作也都井然有序,整个美国的社会秩序也很快得以恢复,为此布什总统本人也得到了美国民众和媒体普遍的称赞。

  危机管理原则三、果断决策原则

  危机决策属于非程序性决策,需要完成两个转换:一是决策方式由从平时的“民主决策”切换为战时的“权威决策”。突发事件来临时给予领导者们的决策时间往往十分有限,任何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或拖延决策都有可能给组织带来致命的伤害。平时为了达成共识,在决策时可以多方酝酿,反复协商,并且要以理服人,少数服从多数,危机时则必须由最高决策者在信息共享、专家咨询的基础上“乾纲独断”,迅速拍板,并且是谁决策谁承担责任。二是决策目标必须从维护“利益共同体”切换为拯救“命运共同体”。平时,维系一个组织(国家、企业或家庭)靠的是共同利益;然而危机来临之时,命运胜于利益。在应对危机之时,各级领导需要马上去做的事情必定会成倍增长,千头万绪常常令人不知从何下手。然而大难临头,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以公众为中心,以公众的切身利益为中心,以公众关注的优先级为中心来分清轻重缓急和先后顺序。只有以公众为中心安排的轻重缓急和优先级,才有可能使得本部门、本企业乃至领导者个人的损害降低至最小。因此,在危机管理原则中,必须集中精力抓好当务之急,切忌三心二意,左顾右盼。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只要危机不解决,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无法根除,试图抵消这种影响的任何努力都只能是事倍功半。

  危机管理原则四、生命第一原则

  在危机事件的应对中,抢救生命与保障人们的基本生存条件,是处理危机和开展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必须以确保受害和受灾人员的安全为基本前提。同时,还应该最大限度地保护参与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人员包括士兵和警察等的生命安全。2000年7月22日傍晚,8名工人在台湾嘉义县番咯乡八掌溪下游进行河床固体工程时,突遇山洪暴发,其中三男一女走避不及,受困于湍急溪流中,在洪水中四人相依为命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苦撑了两个多小时,但救援的直升机却迟迟未到,终于被洪流冲走溺死。由于当时电视媒体在场,整个不幸事件“现场直播”至全岛各地,人们亲眼目睹4名工人在急流中挣扎,直至被洪水吞噬;而人们引颈相盼前往求援的空军海鸥部队和空中警察队却互踢皮球,一个说低空非自己责任区,一个说天候不佳,无法起飞,因而延误了抢救时间。在电视画面的强烈冲击下,台湾整个社会对新当局的不满和愤怒终于爆发出来,纷纷痛斥当局官僚无能,要求有关官员辞职,使一场突发事件迅速升级为一场企业危机。
危机管理原则五、及时沟通原则

  危机改变了组织的运行轨迹,同时也改变了组织与社会公众、利益相关者、组织内人员之间的关系,他们有权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此时,畅通的沟通渠道,高明的公关政策对于维护组织的形象、阻止危机的扩散、降低危机的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公众沟通的关键在于及时把公众须知、欲知、应知的全部信息通过最容易让公众接受的方式发布出去,在公众中树立诚实守信、敢于负责也能够负责的形象。在2003年非典危机中,北京市企业在4月20日以后的危机公关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成功范例。面对北京防治非典的严峻形势和国内外的观望、怀疑态度,作为北京指挥抗非的核心决策人物之一,4月30日,一向低调的王岐山在一次规模庞大的记者招待会上主动亮相,并爽快地接受了中央电视台名牌记者王志的采访,在《面对面》节目与公众作了整整45分钟的“面对面”交流,不仅回答了王志以“质疑”的方式提出的所有尖锐问题,而且主动解答了他“最怕回答”而记者也没有提出的热点问题,其自信、坦诚、务实、亲民的形象,坚定的神情,睿智的谈吐,特别是那句掷地有声的古语“人不自信,谁人信之”,廓清了笼罩在北京市企业头上的疑云,扫荡了北京市民心中的阴云,给北京以信心,给市民以力量。

  危机管理原则六、效率优先原则

  危机发生后,往往会波及比较大的社会范围,这就需要我们集中救助力量,利用短小精悍的精锐部队快速实现有效救助的目标。在政策选择上,平时在日常工作中,为了让下级和公众容易接受和适应某项政策措施,通常会采用比较温和的办法,细水长流,逐步深化,逐渐加以完善。然而在危机时刻则绝不能采用拖泥带水的“渐进式增兵”办法,必须采取高压强势政策,抓住主要矛盾、集中优势兵力首先将事态中的关键因素迅速控制住,否则就有可能势如决堤,一溃千里;在具体救助中救援人员不宜过多,以免造成协调困难,忙中出乱。世界各国在应对危机时都非常重视精干高效的原则,特别是在面对恐怖活动之类的危机事件时,许多国家都建立特种部队专门应对。这些队伍一般都是人员精干、通信手段先进、武器装备精良和专业化、高效能的特殊部队。这些部队在执行应对危机事件的任务时,常常人自为战、组自为战,而决不搞人海战术。

  危机管理原则七、协调一致原则

  由于参与危机应对人员和力量来自各个方面,包括交通、通信、消防、信息、搜救、食品、公共设施、公众救护、物资支持、医疗服务和企业其他部门的人员,以及军队、武装警察官兵等,有的时候还有志愿人员参加,因此,危机管理原则中的协同一致运作特别重要。突发事件的不可回避性以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紧迫性,要求企业在事件发生后,不同职能管理部门之间实现协同运作,明晰企业职能部门与机构的相关职能,优化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发挥整体功效,最大可能地减少事故损失。目前在许多国家,通常由警察治安当局负责事发现场的组织协同工作,如美国法律规定,紧急事务事发现场的组织协同的牵头机构为联邦调查局,危机处理后期协同工作则由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牵头负责。在一些危急的、大规模的、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的涉外危机事件中,有时需要企业首脑直接负责组织协调,统一调度,以保证权威地调度危机应对所需的各种资源并及时作出决策。

  危机管理原则八、科学有序原则

  企业危机应对中所谓的“科学原则”,主要是针对那些因工业技术而引起的灾害以及由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危机事件。其中,前者包括:危险物品、辐射事故、水坝决堤、资源短缺和大面积建筑物着火等;后者包括:干旱、海啸、森林大火、山崩、泥石流、雪崩、暴风雪、飓风、龙卷风、洪水和火山爆发等。对于这些危机事件,应对中一定要注意科学性、技术性,多征求特定技术领域专家的意见,千万不能盲目蛮干。危机管理行为的实施,必须依据一定的评估标准和优先次序,确定现场控制及处理的工作程序。如果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则首先要遵照法律的规定实施;对于社会性危机,迅速有力地恢复正常秩序是首要的目标。要善于甄别主要危害物,采取有效措施,对于一些群体突发事件,应对时要把握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的危机管理原则,区分不同情况,严格把握政策界限。特别是在处理一些暴力型的突发事件过程中,火力的使用要把握火候,掌握尺度,一般以制服对方、解除其抵抗能力为限度。

  新时期新形势下,遵守企业危机管理原则,促进民营企业家改革,促进社会和谐,要求我们的企业干部不但要掌握现代管理技能,成为有能力、有魄力、有执行力、有影响力的领导者,更应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成为具有战略管理能力的领导者。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与社会正经历着转型的阵痛,风险与机遇从未如此同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中国企业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竞争和挑战。作为首都企业决策咨询中心的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紧扣时代脉搏,面向广大企业的迫切需要推出执政能力再造高级研修班。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