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内外高校中发生的一连串危机事件,向人们发出了高校稳定和安全的警讯,使我们认识到不仅要重视学生日常管理,还要重视突发危机事件的防范和有效解决。高校经理人应该制定合理的危机管理策略,有效预防和制止危机。
危机管理策略一、加快校园危机管理法制化建设
1、制定有关校园危机管理的全国性法律
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对学校与大学生的关系界定本身就存在着争议,对校园危机管理的相关规章如今也还处于空白地带;而对学校内成员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只能散见于《宪法》、《民法通则》、《教师法》,这些法律中对学生合法权益保护的规定也不具体。2001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了“校园暴力与公共政策”国际研讨会,就专门讨论过校园暴力的解决对策。九届全国人大700位代表已向大会议案组提交了21份关于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的议案,共同呼吁要切实保护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人身安全;在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方廷钰委员也建议制定一部《校园法》来解决校园这一特殊场所中发生的暴力事件;上海已率先为校园安全立法。所以,在宪法的指导下,在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制定有关校园危机管理策略的全国性法律,使校园危机管理策略有法可依,以保障校园的安全。
2、通过立法确定高校危机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
高校危机管理策略中,全国乃至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至今缺乏具有会商决策功能的综合体系和综合协调部门,也没有建立起处理不同危机事件之间的综合协调机制,目前高校危机事件的处理一般都由校保卫机构具体负责日常的事务,事发时再成立相应的危机应对临时机构。但是校保卫机构只是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法律并没有赋予其保卫人员的执法权,临时成立的危机应对机构其法律地位也未得到法律保障,这就造成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低效率。毋庸置疑,通过全国性立法工作由相关法律明确规定高校危机管理机构的机构设置、职能地位、权力责任以及经费来源等内容,才能确定这些机构的高度权威性,确保在发生突发危机事件时能够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实施救援;保卫人员获得法律赋予的执法权,才能有效打击违法犯罪,制止扰乱校园秩序的行为。
危机管理策略二、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安全教育
1、转变观念,树立大安全观
所谓“大安全观”是指人们从全局出发,以人的安全为核心,对安全主体(谁安全)、安全内容(什么安全)、安全手段(如何获得安全)和安全目标(达到的目的)等不同时期安全问题的与时俱进的看法与观念。大安全观的安全是对应于事故与灾祸而言的,除了防止各类生产事故外,更要避免日常生活灾害,主要是交通事故、城市火灾、有害物质泄露、城市生命线系统崩溃、居家事故、恐怖事件等;此外还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及环境公害的影响,如地震、水灾等。一直以来,人们的安全观念停留在对生活中的生命、财产、事故安全等传统安全观上,随着社会的进步,改革的发展,我国经济、文化、信息、网络等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发展急需一个安全稳定的大环境,需要我们重视非传统安全观,大学生必须树立大安全观,加强安全教育以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安全威胁。
2、与时俱进,创新教育内容
当前,威胁大学生安全因素的范围越来越广,来自于经济、金融、生态、信息、资源、疾病、犯罪、恐怖等等方面。当代大学生将在不同的领域接受各个行业中的安全考验,必然要求高校在设置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时,必须站在大安全观的角度,做到既要专又要广,形成一个教育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不断拓展和延伸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除了原有的重视大学生传统安全教育外,还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文化安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大学生应该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安全防范能力,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自己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自觉接受安全知识教育,提升大学生安全素养。
3、加大投入,建设教育队伍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专职队伍建设,提升安全教育队伍的政治素质,提升校园安保人员的知识水平,增加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引导学生加强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破坏活动的警惕,正确对待国内、国际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加强安全教育队伍的业务培训,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高校在加强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中,不能把此项工作完全放到辅导员身上,应该调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力量,通过学校宣传、教务、学工、保卫部门的协调配合,发动班主任、任课教师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在领导重视,制度保障的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增加校园的安全设施建设,加大校园安全教育管理的网络化和科技化。
4、统一认识,加强制度化建设
根据国家现有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校园内部的危机管理策略;落实安全责任制,要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落实责任人的相关责任,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让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来关心安全问题,树立“安全无小事”的防范意识;将大学生的安全管理融入社会保险机制,减少学校在学生发生安全事故后的处理赔偿难度;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常规化,在坚持开展讲座、演习等活动的基础上,将安全教育引入课堂,安排学分,排入课表。
危机管理策略三、建立高校危机心理干预机制
(1)高校应加强对危机心理干预机制的建设,明确危机心理干预机制的作用,为危机之后进行心理干预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2)在领导重视的前提下,配置专门场所开设危机心理干预工作室之类的机构,明确高校危机心理干预的实施机构和职责,科学制定并规范心理危机干预流程,同时还要在高校预算开支中拨出一定数量的资金保证其正常、高效地运行,提供必要的设备、办公用品,在此基础上形成完善的监督评估机制保证其绩效;(3)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的信息沟通及危机响应网络,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总支)副书记直接参与危机事件的处理,各年级辅导员负责,班主任、各院(系)学生会组织分管,班级层面设置班长、团支书、党员寝室长的四维一体的责任人制度,将学生危机管理策略深入到各寝室及学生本人,确保心理危机信息快速及时地传递;(4)通过学生会、社团组织以成立协会、分支部门的形式进行危机之后的心理干预,学校的危机心理干预室给予其技术上的指导和工作上的规划,督促和支持其在危机之后的心理干预和救助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5)招聘校园中的心理干预志愿者,吸收对心理干预有兴趣和一定基础的学生参与,平时加强对志愿者的心理干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其成为身边危机之后的第一心理干预工作者;(6)加强校园之中文化生活载体的建设,借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来传递危机心理干预的相关知识,将心理干预和校园文化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引导高校危机相关群体积极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试,形成互助心理干预的氛围;(7)加强与社会、NGO组织的联系,学习NGO组织善于组织、进行心理干预的优点,通过交流,学习和储备进行危机心理干预的知识和经验,甚至将其纳入到高校危机心理干预的后备支持力量,最终构建一个完善的全面参与机制。
危机管理策略四、高校危机应急管理系统的构建
高校危机应急管理系统的构建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有地方特色的制度化体系。在其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基本功能、构建原则、构成框架等基本要素,以便与企业危机管理策略相衔接。
基本功能:(1)救助控制功能。对受灾地区提供及时的人员、物品和资金援助,控制住事态的发展,以防进一步恶化。(2)社会稳定功能。通过及时的信息发布,有效果断的措施施行,稳定民心,维持社会秩序。(3)恢复重建功能。通过对受灾地区政策、资金、人员、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当地受灾群众进行生产自救,发展经济,稳定政治,重新恢复和建立各种秩序。(4)自我完善功能。无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天灾人祸准备得多么充分,总会有疏漏和不足,最完美的准备就是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发现薄弱环节,不断地提升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并且最有效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害。
构建原则:(1)时效性原则。鉴于危机巨大的破坏性、危害性和负面效应,一旦发生,必须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并且切实起到作用,将危机带来的对人员生命和财产的威胁及损失控制住,尽量减小到最低限度。(2)协同性原则。建立一个综合协调机构来牵头负责组织协同工作,指挥调度来自不同部门的人员和物资,这样才能政令通畅,职责清晰,行动迅速,绩效显着。(3)安全性原则。危机应对中,最主要的是以人为本,既要确保受害和受灾人员的生命安全,也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参与危机应对的应急人员的生命安全,在保证人员生命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对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的保障。(4)合法性原则。危机的应对行为要有法可依,一方面,决策机构有权使用危机发生时的特殊权力,但是不能误用、滥用,否则要追究责任;另一方面,师生可以依法对决策机构的特殊权利进行监督和限制,保护自身基本权利。(5)科学性原则。对在危机应对过程中遇到的科学性、技术性问题,要多征求特定技术领域内专家的意见,不能盲目蛮干。(6)可靠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网络信息系统稳定可靠,平时和紧急时都能发挥相同的功效;第二,人员、物品、资金储备到位,确保可以随时征调投入使用;第三,在科学性原则作为前提条件下,危机发生时,决策命令有效施行,应急机制能切实起到控制危机事态发展,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
构成框架:把危机管理策略分成危机前、危机和危机后三个大的阶段,在相应阶段分别建立起预防和准备子系统、管理和反应子系统及恢复和重建子系统。预防和准备子系统:这是建设高校危机管理策略的第一步,主要是通过立法、资源储备和人员培训为高校危机管理策略的制定奠定基础。具体要做的准备工作包括建立一个危机处理常设机构,事先选定好指挥决策机构的成员,制定应急计划,提供完备充足的通信设施,做好充分的物资储备,建立起与相关重要机构部门的联系等。管理和反应子系统:是指通过对危机监测,认识和辨别出危机发生前的各种症状,在危机显现爆发之前对其进行隔离控制,采取行动控制事态的蔓延,通过指挥决策机构的应急管理和应急管理系统功效的发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危机,迅速恢复校园秩序,将危机造成的破坏和利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其主要包括情境状态识别、心理干预、人员物资调度和信息发布四个关键部分。恢复和重建子系统:指在危机已经得到根本控制,需要采取措施缩减危机的破坏程度,尽力把情状恢复到危机发生之前。其主要作用在于秩序恢复、设施重建、人员安置、心理平复、独立调查和组织变革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