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高速公路危化品货车交通事故导致泄漏、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导致危化品泄漏、河道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等环境突发风险事件呈现多发态势,直接影响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安全。由于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比较到位,没有造成不良影响和危害。
但是,在环境应急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应急信息传递渠道不够顺畅,对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送存在迟报、漏报现象;二是应急队伍建设不健全,在突发环境事件中主动发挥作用不够;三是应急专家库和信息库不完善,对环境安全隐患掌握不够;四是应急装备跟不上,对突发环境事件中的特征污染物的浓度、种类、危害程度难以科学及时检测;五是应急演练开展不够,协调配合,发挥整体合力不足。为此,要在五个方面着力:
一、把责任担在肩上当作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放在心上。
应急无小事。环保部门必须以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把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作为日常重要工作扎实落实,时刻保持临战应急状态。
二、把安全隐患排查当作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突破口落实在行动上。
针对黄冈医药化工等高污染企业较多的实际,要定期加强对医药化工企业的生产指导,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落实。重点要加强对沿江沿河医药化工企业和医药化工园区的企业排查,特别是对涉危医药化工企业的危险工段、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运输、危险废物处置等重点监控。对企业厂区内的围堰、事故池、连通管道、应急预案等重点督办。对隐患排查情况建立动态数据库,作到底数明晰、隐患清楚,确保突发环境事件时用得上。
三、把应急处置当作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战检验抓在手上。
应急重在处置,重在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重在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在环境应急处置工作中要作到“五个畅通”:
一是应急值守畅通。要坚持平战结合的原则,分管应急的领导、应急队伍、应急值守人员要保证24小时联系畅通,遇事能联得上、出得来。二是信息传递畅通。要根据事件初始情况、发展态势等因素科学合理判定事件等级,为领导科学决策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要第一时间报送初始信息、事件进程中信息、处置后信息,根据事件发展动态不断调整信息。三是应急队伍畅通。事件发生后要不讲条件、不讲价钱及时赶赴现场,争取时间,掌握主动。四是监测渠道畅通。监测是应急的牛鼻子,是领导决策的科学支撑。要事初及时调送应急监测车辆、应急监测人员和设备到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开展应急监测,在事中要根据事态发展及时调整应急监测方案、监测种类、监测频次,事后要及时开展后续监测判断处置效果和影响。五是处置手段畅通。现场处置要统一发挥、整体联动,科学判定、科学处置,不能蛮干、盲干,要采取综合措施防止发生次生环境污染事故。
四、把应急能力建设当作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石系在身上。
一是要抓紧建立市县两级环境应急专家库。特别是医药化工企业较多的市区、武穴、麻城、罗田、龙感湖等地环境应急专家库不仅要有熟悉本地情况、懂得医药化工生产工艺的“土专家”,更要有一批省内外行业、高校知名专家、教授,并加强与专家的联系和沟通。二是要抓紧完善环境应急预案。要制订完善好高速公路、河流、湖泊等环境敏感区域的环境应急预案,重点要完善好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控制在企业厂区内,做到“污染不出厂”。三是要抓紧锤炼环境应急队伍。采取上挂下派、跟班学习、交叉检查、集中培训、实战预演等方式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四是要抓紧建立环境应急信息库。对境内的各种应急隐患、应急情况做到情况明、底数清。
五、把源头控制当作环境应急管理的“控制闸”举在头上。
一是要严格环评审批。对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浪费,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向水体排放汞、镉、六价铬等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重污染项目以及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连片污染的项目严格实现“四个一律不批”。二是要严格执法监管。对国控企业、省控企业、“双有”企业、“双超”企业、涉危企业等要综合运用执法手段加强监管,对违法排污行为予以坚决打击。三是要严格环保验收。对长期以试生产名义不验收、对“三同时”设施未建成或未建而生产等违法行为要加大整改力度,防止发生污染事故。四是要严格信访办案。信访是环境应急的窗口,是突发环境事件、群体事件的导火索,处置好则能消除隐患。
新时期新形势下,遵守企业危机管理原则,促进民营企业家改革,促进社会和谐,要求我们的企业干部不但要掌握现代管理技能,成为有能力、有魄力、有执行力、有影响力的领导者,更应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成为具有战略管理能力的领导者。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与社会正经历着转型的阵痛,风险与机遇从未如此同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中国企业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竞争和挑战。作为首都企业决策咨询中心的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紧扣时代脉搏,面向广大企业的迫切需要推出执政能力再造高级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