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国际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企业培训师观点:国际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银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管理技术成熟与发展以及金融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等原因,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在不断加大。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升了银行金融服务的效率,但同时加大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例如日益发展的电子商务,可能引起包括外部欺诈和难以预料的系统安全等操作风险;随着越来越依靠全球系统的整合,高科技的运用将人工操作带来的风险转变为影响范围更广的系统性风险;在结算和清算系统中使用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这减少了某些风险,但也给银行带来了新的操作风险。

  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管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缓释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同时,加大了操作风险。复杂的风险测量技术、风险的细分以及更为复杂的产品设计,使得化解市场与信用风险的综合性产品与实施方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些复杂的技术为提升风险控制水平提供了空间,但同时带来的复杂性,增大了银行的操作风险。例如,金融衍生产品是金融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基本工具,由于衍生产品具有高杠杆特性,任何操作失误就有可能带来较大的损失。

  金融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跨国界金融交易和服务面临不同的社会、政治和法律制度,增加了银行的操作风险暴露。例如,跨国金融活动面临着更大的法律风险,在对法律的理解、诉讼以及执行等方面都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由于外部金融监管压力和所面临的不断加大的操作风险暴露,国外大型国际性商业银行非常重视操作风险管理,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风险管理体系并积极开发操作风险度量模型,尝试采用高级计量法(AMA),以获得在银行监管资本上的优势,提升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还停留在被动的事后补救层次,远远不适应商业银行改革和国际银行业竞争的需要。近年来,国内银行业暴露的重大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引起了监管部门和业界的高度重视,今年三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了防范操作风险的13条意见。加强操作风险研究,提升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已成当务之急。国外大型银行集团操作风险管理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国际活跃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做法

  (一)适应监管需要,结合内部风险管理的实际,界定操作风险的范畴

  由于操作风险在金融风险中的重要性,近年来,对操作风险的研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管理相比,操作风险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操作风险范畴的界定也是近几年的事。目前,关于操作风险最权威的定义是由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给出的:“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004)这一定义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鉴于巴塞尔协议代表着国际银行监管的发展趋势,巴塞尔协议关于操作风险的定义对各国商业银行界定操作风险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巴塞尔协议关于操作风险的定义是从监管者角度出发的,主要考虑监管需要,不能完全满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实际。各国际活跃银行一般在巴塞尔协议操作风险定义的基础上给出本行的操作风险界定。下面是几家国际性商业银行关于操作风险的定义。

  花旗集团:操作风险是由于内部流程、人员或系统不完善或失败以及外部事件而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同业务操作和市场行为相关联的声誉和授权风险。

  美洲银行:操作风险是由于涉及人员、过程、技术、外部事件、执行、法律、合规与监管(complianceandregulatorymatters)、声誉等事件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渣打银行:操作风险是源于技术、流程、基础设施、人事等方面的失误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以及其他具有操作影响的风险。

  加拿大皇家银行:操作风险是源于流程、技术、人员行为以及外部事件的欠缺或失败而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德意志银行:操作风险是由员工、合同规定和文本保留、技术、基础设施故障和灾祸、外部影响和客户关系等方面产生损失的潜在风险。

  国际活跃银行关于操作风险的定义既保持了和巴塞尔协议的一致性,又体现了本行的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为进一步的开发操作风险管理技术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

  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与操作风险管理框架相关的十条定性原则,银行只有执行这些原则才有资格采取更高级的模型。这些原则概括如下:

  董事会须了解公司操作风险的主要方面,对操作风险管理框架进行审批和定期检查。

  董事会须确保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已接受过有效的内部审计。

  高级管理层应对框架的执行情况负责,银行各个岗位的人员应明确相应的职责。

  银行必须明确目前经营的所有产品、经营活动、程序和系统所有方面的操作风险。

  银行应建立起相关程序对操作风险的整体情况和具体风险暴露损失进行日常监控。

  银行必须有相关的政策、进程和程序来控制或分散操作风险,对替代策略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和适时调整风险暴露水平。

  银行应有应急方案和持续经营计划,以确保在业务发生困难时能保持持续经营。

  银行监管应要求银行具备有成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并将其作为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一部分。

  监管当局应对关联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定期进行独立评估。

  银行应当公开地充分地披露相关信息,使市场参与者对其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做出客观评价。

  以上十条准则的实施构成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操作风险框架包括四个组成部分:战略、流程、基础设施和环境。战略设定了风险管理的总基调和基本方法。它包括业务目标和风险偏好、企业管理风险的方法以及与操作风险管理相关政策的阐释。流程是在既定战略条件下对风险进行管理的日常活动和决策;基础设施则是指用于风险管理中的系统和其他工具;环境包括文化和相关的外部因素。这里文化指的是高层经理人的参与和支持程度,以及他们的决策风格。

  国际活跃银行一般通过建立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制定完整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识别、控制、评估、监测、度量和报告等);重视IT系统的技术支持;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等建立起自身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

  (三)重视操作风险计量模型的开发

  巴塞尔新协议提出了三种操作风险资本度量方法: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AMA),这三种方法在复杂性和风险敏感性方面渐次增强。新巴塞尔协议还规定了银行使用标准法和高级法的资格标准。

  基本指标法是用银行前三年总收入的平均值乘上一个固定的比例得出的值作为操作风险应计提的监管资本。基本指标法一般适用于风险管理水平不高的小型银行。

  巴塞尔委员会建议国际活跃银行至少要使用标准法计算操作风险的监管资本。标准法的基本思路是,银行的业务按照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标准划分为八个业务线,对每个业务线用代表该业务线风险暴露的相应财务指标乘以新协议规定的该业务线的比例系数,然后将各业务线的值相加作为银行的操作风险应计提的监管资本。

  为鼓励银行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新巴塞尔协议鼓励国际活跃银行开发和使用高级计量法。高级计量法是针对风险管理水平高的国际活跃银行,在满足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一系列资格标准的条件,并得到监管部门的同意下,允许银行自己开发风险敏感性强的操作风险计量模型。巴塞尔委员会推荐的高级计量法有内部衡量法(IMA)、损失分布法(LDA)和平衡记分卡法。其他的高级法还有极值法和贝叶斯网络方法等。高级计量法要求有充分的历史损失数据资料,对开发的模型要进行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并通过监管部门的审批。由于运用高级计量法可以在计提监管资本上获得优势,有利于提升在同业的竞争力,而且高级计量法代表着操作风险管理技术的水平,国际活跃银行都在积极开发高级计量法模型。许多银行都已建立了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库(LossEventDatabase,LED),例如加拿大皇家银行的LED收集了超过25000美元的损失的具体信息。通过数据库可以得到诸如操作风险损失的频率、强度和其他特性等信息。一些银行利用内部LED,以外部损失数据为补充,已开发出了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模型,走在了国际银行业的前列。

  二、国际活跃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做法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同国际活跃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国际活跃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上的做法代表了国际银行业的最高水平,体现了操作风险管理上的先进理念。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正在陆续股份制改造,股改上市后,作为大型现代商业银行,将与国际活跃银行同台竞争。认真学习和研究国际活跃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做法对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启示1:确立对风险足够敏感的资本配置观

  国际活跃银行重视操作风险管理,积极开发高级计量法模型,源于其具有很强的风险资本意识,有敏感的资本配置观。现代风险管理的核心是资本配置。我国商业银行按照风险配置资本在实践上几乎处于空白。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偏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近年来我国银行资产增长较快,银行处于快速扩张期,资本的动态配置不足;二是银行盈利空间有限,通过自身积累增加资本的能力不足;三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发达,银行缺乏有效的外部注资渠道。就市场、信用和操作等诸多风险中,也许操作风险是仅次于银行官本位的第二大风险因素。仅仅将新巴塞尔协议视为监管要求是不够的,需要从司库、监管、风险管理和股东权益等多方面考虑资本配置的必要性以及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的确立问题,是商业银行在监管资本、经济资本和权益资本等多视角的考虑中求得平衡(钟伟、王元,2004)。

  启示2:建立操作风险组织结构

  国际活跃银行都非常重视操作风险的管理,建立起了操作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明确划分董事会、经营者、相关职能部门和员工的责任和权利。在董事会中建立相应的委员会之类的操作风险决策机构,明确公司高层经营者负责操作风险管理。我国银行的风险管理明显缺乏有效的运作机制和组织保障。我国大多数银行没有建立现代意义上的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也没有专职的风险经理,无论是内部稽核部门还是信贷管理部门或资金管理部门都没有承担起独立的、具有权威性的、能够有效管理银行风险的职责。目前,我国银行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我国银行的主体国有商业银行正处于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过程之中。银行应按照本行实际情况,构建由银行高层领导的操作风险组织结构,对操作风险管理给与组织上的保证。

  启示3:将操作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国际活跃银行都将操作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对操作风险实行全过程的管理。风险和控制自我评估(RiskandControlSelf-Assessment,RCSA)是实现操作风险全过程管理的有效手段。国际活跃银行都建立了有效的风险控制和评估体系。在这方面我国商业银行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商业银行要在完善现有内控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在全行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并将操作风险作为一种主要风险来管理,确保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受到内审部门全面、有效的监督。

  启示4:重视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操作风险同内部员工的行为密切相关,因此,操作风险往往带有较强的文化色彩。不同银行具有不同企业文化,而风险文化在银行企业文化中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国际活跃银行都非常重视风险管理文化。银行的风险偏好(riskappetite)、风险战略和风险限度是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重要内容,各项业务操作都与之保持一致。国际活跃银行还非常重视员工行为和道德上与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相容性。通过制定《行为规范》(codeofethics),设立道德与纪律委员会(EthicsandComplianceCommittee)等方式树立员工对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认同,约束员工行为。我国银行在风险管理文化上还刚刚起步,各家银行要科学定位自己的风险偏好(riskappetite)、风险战略和风险限度,并构建起与之相应的风险管理文化,为操作风险管理创造好的文化环境。

  启示5:重视操作风险量化管理

  操作风险度量是为其分配监管资本的基础。国际活跃银行在积极推动操作风险的量化管理,已经开始着手建设损失事件数据库(LossEventDatabase,LED),并积极开发各种高级法度量(AMA)模型。目前,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主要对象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对操作风险管理还处于定性分析阶段。银行监管资本只针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尚未涵盖操作风险,更谈不上操作风险的资本计量模型的开发与应用了。然而,将银行资本金涵盖的风险范围扩大到操作风险以及开发相应的计量模型体现了国际银行业监管和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要充分重视操作风险量化管理,加强有关理论的研究,探索适应我国银行业实际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

  新时期新形势下,遵守企业危机管理原则,促进民营企业家改革,促进社会和谐,要求我们的企业干部不但要掌握现代管理技能,成为有能力、有魄力、有执行力、有影响力的领导者,更应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成为具有战略管理能力的领导者。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与社会正经历着转型的阵痛,风险与机遇从未如此同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中国企业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竞争和挑战。作为首都企业决策咨询中心的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紧扣时代脉搏,面向广大企业的迫切需要推出执政能力再造高级研修班。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