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我国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培训师观点:我国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不仅是企业的生命,甚至是决定未来发展的法宝。建立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为产品质量保障搭建基本框架,但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当然,不能说产品有了问题就否定一切。我们必须通过不断的认识问题,并有效的加以整改,将产品质量问题管理到最低限度。

  要做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自然离不开“人”,产品质量管理原则其一就是“全员参与”,这体现了人在质量工作中的重要性。但就公司的产品质量管理状况来讲,目前仍有部分员工质量意识淡薄,产生该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质量理念不够强,认为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只是几个人的事情,与己无关;

  2、对产品出质量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和产生的后果认识不足;

  3、操作人员不以一项工作作为自己工作的长期目标。

  整个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当中,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需引起我们的共同关注。

  一、个别产品的设计开发质量不完善

  好的产品质量,首要因素是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水平、“设计和开发”的管理分别从“策划、输入、评审、验证、确认、更改”等方面来规范设计过程。对设计和开发质量的重要性要有高度的认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也不排除个别产品存在设计缺陷,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设计和开发”的指标与用户实际的使用条件有差距;

  2、有时迫于进度方面的要求,忽略了“设计和开发”所必经的管理程序;

  3、由于开发人员专业技能的限制,其综合开发能力提升的速度,赶不上形势迫切的需求;

  4、产品只做定型开发,不做生产定型或批量生产的一些产品就会暴露出开发阶段存在的不足。

  二、产品质量管理问题

  尤其是对外协、外购厂家产品的质量的管理尚需进一步加强。过程管理,应该是各工序人员的操作进行产品质量管理,目前操作质量管理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人员操作熟练程度受到影响,因为熟练操作通常需要一个过程。

  2、由于交付进度等原因,个别整机生产时出现流动现象,这样或多或少地影响整机的一致性。

  3、部分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

  4、检验人员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产品的评审力度需加强

  “评审”与整机有关要求的评审,“设计和开发”的评审,整机试制中的“工艺评审”、“整机质量的评审”等,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产品评审时间短,生产前状态评审的频次不够。

  解决的措施有:

  一、强化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

  1、通过会议宣贯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强调人与产品的关系,每个人工作不到位都可能导致产品的不合格。如:操作人员未按规程操作,生产现场环境维持不到位,开发人员在开发时,对整机的装配验证不足,作业指导书(或相关文件)编写不准确等等。

  2、定期制作“警示”牌,或在现场拍摄的图片制成幻灯片形式,组织相关人员尤其是操作人员观看。

  3、对相关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或签订“质量责任书”以约束其质量行为。

  二、提升设计和开发质量

  1、抓源头,切实做好与整机开发有关的评审工作,避免对产品性能所进行的评审不到位,避免未能充分发现问题或对发现的问题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2、严格执行“设计和开发”程序,对于整机的交付进度有特殊要求的,方式可灵活多样,充分借鉴成熟机型的开发思想,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重点的评审、验证。

  3、对于生产定型,即使用户没有强制要求的也应该做到评审,尤其是对那些批量生产中暴露出问题的零部件,应将相关信息反馈给供应商,共同寻找解决方案,避免带着问题生产,留下隐患。

  三、加强配套件的管理

  1、要充分认识配套件的重要性,寻求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2、配套件从采购文件的制定到最终使用的众多环节贯穿起来,相对关键性的零件,其采购文件在制定过程中,要与设计输入文件作充分的对照,包括用户下达的设计任务书及相关文件,同时应该对采购文件实施动态管理,在产品研制的不同阶段,一旦用户对配套件要求发生变化或者设计指标发生变化导致所用的配套件发生变化时,能及时的修改采购文件,采购文件作为采购源头,应避免出错否则后续工作都是徒劳,而且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3、加强对外协外购厂家产品质量管理,除了要执行相应的管理程序外,还要加强对外协外购厂家生产过程的监督,尤其对那些还没有较完整的质量保证手段的供方,需积极的帮助他们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手段,不断的将外协外购产品的使用情况与生产厂家进行沟通,一旦有质量问题,促使他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四、严格管理操作质量:

  1、对那些操作人员,尤其是工序的人员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如对工作出色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提升工作岗位人员的吸引力,这样可避免操作人员对产品质量波动造成的经济损失。

  2、减少整机的流动性,通过合理的编排生产计划,一旦多个用户提出的整机交付期出现重叠,可与用户先行协调,尽量将交付进度错开。

  3、充分发挥检验人员对整机开发、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作用,作业指导书(或相关文件)的检验要求及检验方法要规定到位,使检验操作有依据,保证检验数量的合理性。

  五、加强整机评审力度:

  1、将输出与输入的文件、产品进行对照,输入文件包括用户下达的开发任务书及相关文件,同时对用户要求使用的原材料的规格、型号甚至是否有指定的供方购买等内容进行评审。

  2、除了评审最终产品外,还要对产品的形成过程进行重点评审。

  3、对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审,还应加强产品生产前状态的评审力度,将产品质量管理点前移,尽可能地避免后续出现不合格品,从而避免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

  事实证明,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往往不是制度不全,而是缺乏有效的监督。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