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基层行商业性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培训师观点:基层行商业性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当前,农发行加大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信贷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基层农发行的经营环境和客户群体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商业性贷款业务出现快速增长和扩张的态势,信贷风险管理面临新的情况和挑战,如何准确把握和有效防范商业性贷款风险成为现阶段基层农发行信贷风险管理中亟待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基层行商业性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一是制度设计存在缺馅。在基层行的客户服务部门,既抓客户营销,又抓贷后管理,往往采用“谁调查、谁负责、谁管理”的政策,可能造成难以及时发现贷款风险,或者即使发现风险问题也不愿上报的状况,潜在风险较大。二是风险防范体系不尽完善。为了加强商业性贷款管理,总行、省分行出台了一系列贷款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对有效防范贷款风险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基层农发行自身对防范风险认识不清晰,对企业风险缺乏全面了解和评价,管理手段单一,有针对性的各类贷款风险防控机制不到位,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措施不尽完善,全面全程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滞后,直接影响到贷款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二)信贷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农发行长期从事政策性信贷业务,发放的贷款属于政策性贷款,在信贷管理上以执行政策为主,信贷风险管理意识不强。随着贷款业务范围拓展,商业性贷款急剧增加,以风险管理为重要目标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由于正处于逐步进入商业性贷款业务领域的阶段,对商业性贷款企业缺乏必要的管理机制和足够的认识,不能完全适应商业性信贷风险管理要求。甚至个别信贷人员法纪观念淡薄,职业道德差,为了谋取私利,人为造成贷款风险。

  (三)信贷风险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一是贷前调查作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需要信贷人员对企业生产经营、产品和市场前景等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对账、表、证等相关数据进行核实,通过全面分析后再对企业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由于信贷人员对新开办的商业性贷款缺乏相关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前期贷款调查时力不从心,掌握情况和贷前分析不够全面、真实、准确。二是贷时审查作为风险控制的核心环节,必须对贷款对象、信用风险分析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评估,以此确定贷款风险度,确定是否能投放,投放多少。但由于受前期调查内容、有关材料限制以及缺乏全面的专业审查人员,使审查审批环节发挥的核心控制作用弱化。三是贷后检查作为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信贷人员应经常到企业了解生产经营、资金流向等情况,认真分析贷款风险变化,但目前因信贷人员业务素质跟不上贷后管理需要,部分人员只能对数据资料进行收集移位,不能进行分析,发现不了问题,摸不准风险点。同时受人少事多忙于日常应付以及人员“老化”等影响,基层行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重放轻管”现象,没有严格按照贷后管理要求去落实,未能真正达到检查和发现风险、控制风险的目的。

  (四)信贷抵押效力不足。

  实际操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超抵押额发放贷款。一旦贷款产生风险,超抵押物价值的贷款部分将无法追偿。二是土地使用权与房产在办理抵押时分离。在实施追索时将产生法律纠纷,给保全资产带来困难。三是未依法进行抵押登记造成抵押无效、抵押物未按规定进行保险。四是国有独资企业固定资产、关键设备、成套设备或重要建筑物作为抵押的没有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文件。五是贷后抵押管理中的风险,如抵押人随意处置抵押物,抵押物灭失,抵押时效丧失,抵押被非法裁定、抵押权不能依法行使等引发的风险。

  二、加强基层行商业性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关系。

  一是坚持发展意识与风险意识并重。牢固树立发展业务的危机感、紧迫感,同时也要充分认识风险的客观性,既要排除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追求业务发展和总量扩张的片面认识,又要克服存在畏难情绪、畏缩不前、怕承担责任的不良心理。二是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全面协调。摆正发展与管理、质量与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做到发展规模与管理水平相匹配,与队伍素质相匹配,与区域客户资源、信用环境相匹配,力求规模适度、风险可控、质量优先、效益良好。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稳健经营。当前,重点支持中长期贷款业务以及具有明显优势和行业特色的项目,确保商业性贷款业务发展“好字优先”和“稳中求进”。
  (二)树立信贷风险意识,实行全程风险管理。一是严格执行银监会贷款新规。

  商业性贷款可借鉴封闭管理的成功经验,实行“项目派驻经理制”,从严监督贷款用途,定期了解贷款使用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针对风险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适时调整和加强监管措施,实施全程管理。二是适当调整制度设计。在支行也要建立前、后台分离机制,实行贷款营销与贷后管理相分离,增设信贷风险管理岗,由二级分行向支行委派风险管理经理,或将支行风险管理人员上收一级,由二级分行信贷风险管理部统一管理,实行全面风险管理。三是加强市场调查分析。企业产品利润受行业平均利润的制约,关联市场的发展状况、饱和程度也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进而影响贷款安全。要密切关注企业相关产品市场动态,以便作出相应的贷款政策调整,向企业发出预警信息,提前规避风险。四是建立客户经理检查报告制度和基层行贷款分析会议制度。发挥CM2006信贷管理系统和信贷基础信息核查系统的作用,着重分析企业经营管理、财务效益、贷款质量和风险预警信息,提出防范化解的措施,及时解决贷后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风险关口前移,有效地防控贷款风险。

  (三)多管齐下,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强化执行力与责任感建设。

  要严格把握政策和准入条件,以防范政策风险。要全面落实尽职调查责任、规范操作责任、贷后管理责任、风险预警责任、贷款本息按期收回责任,以防范道德风险、管理风险和操作风险,促使信贷业务得到有效发展。二是严格信贷准入制度。认真开展贷款资格认定及信用等级评定,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健全配套管理制度。建立对客户信用的动态监控体系,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信贷原则,逐步实现由控制单笔信贷风险向控制客户风险转变,以防范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三是加大对企业及法人的全面审查力度。要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征信咨询系统,掌握企业及法人的征信状况,帮助其进行正确的信贷决策。对企业的企业支持程度、支农方式、社会效益和社会效应等进行全面了解,同时要对企业法人及主要股东的道德品质、经营能力等进行深入调查,最大限度地防范和控制由于企业自身因素可能导致的风险。四是要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对商业性贷款要落实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或项目资本金,以保证贷款安全。同时,建立企业风险保证金制度,要求企业使用贷款需交纳约定风险保证金,以减少贷款风险。

  (四)落实担保制度,确保抵押担保合法有效。

  高度重视合同文本的合规性,办理抵押担保贷款业务时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选择合格的保证人和抵(质)押品,确保抵押品所有权和他项权证证件齐全,价值充足,易于变现,避免担保抵押无效问题,真正做到抵押足值、手续合法。一是严格按信贷风险管理制度规定程序办理抵押、保险、公证等手续,严禁逆程序操作,做到操作序时、规范。二是对抵(质)押物进行严格法律审查,办理贷款行作为保险赔偿第一受益人的财产保险。三是对抵押物必须经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既要评估现时价值,还要评估远期价值。根据评估值按比例确定抵押贷款额度,绝不允许超过抵押值发放贷款。四是加强对抵押物的贷后监管,防止随着时间推移,抵押物严重贬值,甚至毁损灭失。

  新时期新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民营企业家改革,促进社会和谐,要求我们的企业干部不但要掌握现代管理技能,成为有能力、有魄力、有执行力、有影响力的领导者,更应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成为具有战略管理能力的领导者。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与社会正经历着转型的阵痛,风险与机遇从未如此同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中国企业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竞争和挑战。作为首都企业决策咨询中心的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紧扣时代脉搏,面向广大企业的迫切需要推出执政能力再造高级研修班。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