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企业培训师观点: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企业严重依赖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渠道,造成商业银行贷款存在着巨大信用风险,急需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目前,银行普遍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资金运用的压力加大,开拓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已成为现实的选择。

  一、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特殊性

  中小企业贷款相对大企业具有额度小、时效性要求高、期限短、频率高、对贷款价格敏感度低等特点,这在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和管理机制上提出了与大型企业不同的要求。按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有关规定,贷款总金额较小的中小企业贷款可以作为零售贷款管理,中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因此也具有零售贷款信用风险的特点。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01年1月发布的《内部评级方法》把零售贷款定义为:“由大量小额贷款所构成的同质组合,这些贷款的借款人是消费者或者小企业,任何单笔贷款所增加的风险较小。”两年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03年7月发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给出零售贷款更详细的界定。归入零售贷款的资产需满足下列标准:(1)对个人的贷款,包括循环信贷和信用额度,个人定期贷款和租赁,不管金额大小,均作为零售贷款对待;(2)住房抵押贷款,不管其金额大小或是以共同拥有的住房作抵押物,只要借款人是拥有住房的个人均作为零售贷款;(3)对小企业的贷款,如果银行包括其控股的金融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对单个小企业的总贷款金额在100万欧元以下,则将其作为零售贷款。个人担保的小企业贷款作相同处理。此外,银行需对零售贷款进行打包,组成资产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

  该协议要求银行必须利用至少五年的数据来估计零售贷款的信用风险特征,包括违约风险暴露(EAD)、预期损失(EL)、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有效期限(M)、意外损失(UL)等。

  零售贷款的信用风险有其特殊性。首先,零售贷款的借款人通常是个人或小企业,缺乏评级资料可供利用;其次,单笔贷款的金额相对较小。第三,借款人是否违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因素。如违约的社会成本、信息成本和法律成本,这些因素很难量化。第四,零售贷款缺乏二级市场。无法根据二级市场的价格来建立价格预期或进行价值评估。尽管资产证券化技术实现了抵押贷款、信用卡或汽车贷款组合的流动,但是人们对单笔零售贷款的信用风险主要变量如LGD、PD等依然知之甚少。因此,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特殊性使得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公司贷款业务或批发业务的风险管理模式,应针对中小企业特点和贷款风险特征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二、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建设

  (一)信用评分模型是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的发展趋势

  传统方法中,专家制度属于单变量测定法,它的缺陷在于不能对不同的财务比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评级结果主要凭借专家的主观判断,标准不一致、随意性大。综合评估方法是目前国内银行普遍采用的方法,简便易行,比较适合规模较大的公司,但用该方法评估中小企业成本高、效率低、评级的标准不科学,导致中小企业准入门槛过高,无法获得银行贷款。信用评分模型的优点是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决策更有效率等。信用评分模型的应用可以提升贷款申请过程的速度,以及实现借款过程的自动化。凭借信用评分的帮助,银行能够在很短时间内量化与特别申请者信用关联的风险。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数量众多、数额较小的中小企业。

  目前信用评分模型的开发和应用在国内还比较落后,但随着金融非中介化趋势加强,中小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融资程度也加强,因此,借鉴国外信用风险管理的经验、成果,构建新型的信用风险识别模型,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近年来中小企业贷款违约已经积累了一定量样本,为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的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为每个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档案。

  银行能够通过征信系统低成本获取企业和企业主各类信息,将有助于其建立完善、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评分系统。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也将有助于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对企业和企业主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力,促进整个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建立信用体系对控制信用风险、提升贷款质量、提升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和积极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一)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从银行的角度看,加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产品设计与客户分类相结合。利用信用风险模型对中小企业客户进行细分,在此基础上针对细分的客户群,开发出适合该客户群收益、风险与流动性特征的创新产品,在通用评分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开发针对特定行业、贷款项目的更实用的、精准度更高的各类专用评分模型。既能够提升银行的产品营销能力和竞争力,又能够运用利率杠杆来进行信用风险管理。
2.注重提升银行信用风险分析技术。一是要注重财务指标的分析,尤其是现金流分析。地方性银行尤其要改变以往只看有无抵押、担保的传统做法,应充分利用企业财务指标建立信用风险分析模型。二是要注重对非财务指标的考察,加强对企业家个人信用状况、企业特征等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建立包含这些关键指标的信用评分模型,使得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价更全面、客观。

  3.注重积累中小企业信贷历史数据。优秀模型的建立需要多年的历史数据支持,目前中小企业历史数据资料非常欠缺,央行建立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刚刚起步。应加快建设,搜集、积累更详细的数据,并建立数据及时更新的长效机制,使银行能够通过数据库低成本获取中小企业各类信息,为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研发提供数据平台。同时也有助于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对企业和企业家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力,促进整个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

  4.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模型预测的准确性是建立在真实、公允的财务报表信息的基础上,信息不对称是制约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的关键因素。建议尽快实现银行征信部门与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信息联网核查避免企业多套设帐、多套报表的情况,确保企业信息的真实性。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在办理贷款卡审查的过程中,应要求企业提供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中介机构的市场监管,提升社会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和诚信水平,保证验资报告、审计报告的公正、真实。

  (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制度政策环境方面的缺陷已经成为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贷款违约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下四个方面对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贷款违约风险的制度因素和政策环境进行了分析,对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系统性建议。

  1.进一步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实证分析发现,利率、借款数额、借款期限等与违约之间具有内生性关系,利率是可以起到甄别企业风险和配置信贷资金的作用的。因而,要进一步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改革,银行可以基于企业风险评价设置相应利率,一方面可以约束企业违约行为,一方面提升银行的收益。

  2.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建立专业的信用增级公司为低信用级别企业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提供增级。信用担保制度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项金融支持制度。目前国内的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担保上的一大缺陷就是自身资本实力不足,不能最大限度地为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因此企业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本着“企业扶持,市场运作,规范管理,加快发展”的原则,采取具体措施促进担保机构开展业务。

  3.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健全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增强诚信经营理念。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应该成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借鉴国内外客户信用分析模型、客户信用评级方法与技术、合约管理、营销预警和应收账款管理技术,建立健全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大力推行“3+1”1科学信用风险管理模式,从原始资料积累开始,对企业进行全程信用管理。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根据企业和不同客户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宜的授信额度,将信用风险管理的重点转向事前和事中阶段,形成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全覆盖,实现信用风险管理与企业经营发展的良性互动,提升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持久发展能力。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