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风险管理从1930年代开始萌芽,最早起源于美国。1938年以后,美国企业对风险管理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并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1950年代初风险管理发展成为一门学科。1983年在美国召开的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讨论并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它标志着风险管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ISOGuide73:2002):风险管理一般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处理、风险接受和风险沟通。美国微软公司(Microsoft)发布的《安全风险管理指南2004》将风险管理定义为确定可接受的风险、评估风险的当前程度、采取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以及维持风险程度的流程。
我国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始于1980年代,一些学者将风险管理和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引入我国,在少数企业试用中感觉比较满意。2006年6月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这是我国第一部以企业风险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但作为一门学科,风险管理在我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金融风险、财务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管理领域研究者较多,而在水运安全风险方面研究涉足者较少。
一、水运安全风险的含义和特征
1.水运安全风险的含义
本文所称水运安全风险(以下简称风险)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船舶(系指各类排水或者非排水的船、艇、筏、水上飞行器、潜水器、移动式平台以及其他水上移动装置)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及其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或环境破坏等危险程度的组合。也就是说水运安全风险不仅取决于船舶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而且还与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危险程度有关。若风险用R(risk)表示,船舶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用P(probability)表示,意外事故造成的危险程度用C(criticality)表示。则风险可表达为意外事故的概率与其造成的危险程度的乘积,即R=PC。如:据统计,某一船舶在5年内经常航行某一区段,发生碰撞且造成10万元经济损失的事故概率为每航次的0.001,那么,该船每航次在某一区段航行的碰撞风险是0.01。
风险发生的概率在0-1之间波动。概率越接近1,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越接近0,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2.水运安全风险的特征
客观性。风险是阻碍船舶安全航行、停泊和作业的客观存在,虽然可以采用防范措施防止或降低风险发生导致的损失,但是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这说明水上安全是相对的,风险是绝对的,但风险是可以防范和降低的。
偶然性。从单个船舶来看,船舶航行、停泊和作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风险因素,因此,船舶在何时何地?由何种原因?何种情形?发生意外事故,带来多大损失,具有不确定性或随机性。这反映出船舶安全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可测性。单个船舶发生意外事故虽然是偶然的,其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通过一个统计周期的数理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同类单个船舶意外事故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也就是说通过单个船舶意外事故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同类单个船舶意外事故发生的共同特征,测度船舶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这为人们采取针对性的预防船舶意外事故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二、水运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1.水运安全风险管理的含义
水运安全风险管理(以下简称风险管理),是指水运安全风险经理人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采取风险控制等手段,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以实现安全目标的过程。
具体来说,就是要围绕总体安全目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和信息系统;通过收集初始风险信息,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价,制定和实施风险控制计划,并监督与改进,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从而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安全目标。
2.水运安全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
建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水运安全管理机构实施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主要包括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专职部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基层单位。风险管理委员会是本单位风险管理的领导机构,负责审议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管理流程的判断标准或判断机制,以及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报告;风险管理专职部门是本单位风险管理的组织协调机构,负责风险管理方案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监控;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基层单位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应接受风险管理专职部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3.水运安全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传递、报告、发布等。
采取措施确保向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输入的业务数据和风险量化值的一致性、准确性、及时性、可用性和完整性。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能够进行对各种风险的计量或定量分析;能够实时反映重大风险的监控状态;能够对超过风险预警上限的重大风险实施信息报警;能够满足风险管理内部信息报告制度和对外信息发布管理制度的要求。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实现信息在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之间共享,满足本单位整体和跨职能部门、基层单位的风险管理综合要求。同时,确保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完善或更新。
4.水运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
水运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制定与实施风险控制计划、监督与改进等4个方面:
1)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
对于水运安全管理机构来说,实施安全风险管理,首先要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与水运风险相关的初始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收集初始信息的职责分工要落实到各有关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
在人为风险方面,收集国内外关于人为原因导致的水上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并至少收集与本单位相关的历史事故信息。例如:了望疏忽、麻痹大意、不熟习航道、违反航行规则、车舵使用不当、不使用或不正确地使用雷达和VHF、疲劳驾驶、心理障碍、货物配积载错误等直接原因导致的事故信息。
在机械风险方面,收集国内外关于船舶或水上设施的机械设备故障和船体结构缺陷导致的水上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并至少收集与本单位相关的历史事故信息。例如:主机失灵、舵机失控、雷达失效、船体断裂等主要原因导致的事故信息。
在环境风险方面,收集国内外关于自然灾害导致的水上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并至少收集与本单位相关的历史事故信息。例如:台风、雷雨大风、大雾、暴雨、山洪、海啸、地质滑坡等自然因素导致的事故信息。
在管理风险方面,收集国内外关于经济政策、法律法规不完善、管理制度不严格等间接原因导致的水上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并至少收集与本单位相关的历史事故信息。例如:燃油价格上涨导致船舶改烧重油、船舶淌航,滩头造船以普通钢材代替船用钢材,船员培训教育质量问题、运输市场竞争等间接原因引发的事故信息。
在货物风险方面,收集国内外关于船舶或水上设施所载货物自身危险特性,货物装载、积载不当或超载等原因导致的水上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并至少收集与本单位相关的历史事故信息。例如:某些货物遇水自燃、易滑动或滚动的货物(球团矿石、卷钢、大豆等)致使船舶倾斜等原因的事故信息。
2)进行风险评估
水运安全管理机构应对收集的风险管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风险辨识是指查找管理环境、管理对象和管理环节中有哪些风险,并进行分类和标识。风险分析是对辨识出的风险及其特征进行明确的定义描述,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的条件。风险评价是评估风险对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等,按照国际海事组织的规定,可将风险分为三个等级:无法容忍的、可接受的、可以忽略的。
进行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可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定性方法可采用问卷调查、集体讨论、专家咨询、情景分析、对比和调查研究等。定量方法可采用数理统计推论、计算机模拟、事件树分析等。
3)制定与实施风险控制计划
根据风险评估,针对各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定风险控制计划。计划一般应包括风险控制的具体目标,所需的组织领导,所涉及的监控流程,所需的条件、手段等资源,可能发生的事故前、中、后所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
制定风险控制计划,一般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责任制度。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和基层单位、岗位、人员应负的责任和奖惩制度。
报告制度。明确规定报告人与接受报告人,报告的时间、内容、频率、传递路线、负责处理报告的部门和人员等。
重大风险预警制度。对重大风险进行持续不断的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应急预案制度。根据风险评估,制定各种风险控制的专项预案,及时应对处理突发事件。
检查制度。明确规定检查的对象、内容、方式和负责检查的部门等。
考核评价制度。把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风险管理执行情况与绩效薪酬挂钩。
重要岗位权力制约制度。对重要岗位可设置一岗双人、交叉设岗,相互制约,防止缺位;明确重要岗位的上级部门或人员的监督措施和责任。
风险控制的具体步骤、人员、措施及要求,并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控制措施。
4)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以重大风险、重大事件为控制重点,对风险管理初始信息、风险评估、风险控制计划及控制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采用风险控制自我评估方法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根据变化情况和存在的缺陷及时加以改进。
建立贯穿于整个安全风险管理基本流程,连接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的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渠道,确保信息沟通的及时、准确、完整,是安全风险管理监督与改进的基础。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应定期对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风险控制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有效性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