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防范环境风险,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那么,有效的环境风险管理措施有哪些呢?
一、强化企业职责
风险管理是企业的职责,是实施预防性政策的基础工作。风险管理建立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之上。风险分析和评价为风险管理在两个主要方面创造了条件:
①告诉决策者应如何计算风险,并将可能的代价和减少风险的效益在制订政策时考虑进去。与此相关联的是确定“可承受风险”;
②使公众接受风险。往往一些较小的风险,公众不愿接受(如建核电站),而另外一些从客观标准看来风险较大的却被接受(如建火电站)。
保护社会免受灾难,始终是企业的职责。环境风险管理作为企业职责,具有3个层次,即企业级、部门级和社会级。
二、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与方法
①环境风险的控制。对可能出现的和已出现的风险源开展风险评价,事先拟订可行的风险控制行动方案。
②由专家参与风险管理计划的评判和负责行动计划的执行。
③对潜在风险的状况及其控制方案和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公诸于众。
④风险控制人员队伍训练及应急行动方案的演习。
⑤风险管理计划实施效果的规范化核查。
三、重视对公众的影响
①风险管理必须考虑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使可能受事故风险影响的公众感到满意。因此,企业制定的风险管理措施必须明确和容易理解。
②为了减少风险,必须通过规划从布局上解决问题,例如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工厂应规划在远离居住区、位于下风向、重要的水资源流域范围之外。当然,零风险是不现实的,应当考虑技术经济上的可行性。
③应该允许居住在风险较大的环境中而又无法使其动迁到不受影响的区域的人们能在风险的资源分配中得到效益作为补偿回报。
四、建立防范措施
①对于工业生产事故的预防可通过采用较好的零部件,有序的生产维护,良好的培训来降低设备和人为失误频率;而污染事故可以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建造污染物处理设施和良好的运行管理来预防,这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
②也可采用安全报警和控制系统来阻止事故蔓延,但这类风险管理措施必须是系统有效时才起作用,因此同时也会引入报警与控制系统自身的失误率。
③缓冲系统是一种费用较少、效果较好的办法,它不能改变污染源的故障概率,但能减轻损失。
最根本的风险管理措施是将风险管理与全局管理相结合,实现“整体安全”。不只局限于技术上预防,也包含提升效率、效益和产品质量。
五、加强关于风险分析、评价和管理的科学研究
无论是识别、预测和评价风险都有许多不清楚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对于环境风险,当前非常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释放、迁移模型,人群照射损害模型,合理的可接受风险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