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更加灵活、更加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必将逐渐形成,对外贸易的经营效率将进一步提升,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也将增加。外汇风险的增加势必影响企业的利润收入,企业会计如何处理财务报表、如何反映外汇风险,在外汇业务中如何合理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通过对该问题的分析,以期为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提供些许参考。
一、我国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从宏观层面看
我国企业在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时,缺乏一个规范、完善和发达的金融市场与之相配套。2005年汇改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改革措施。这些制度为我国金融市场特别是汇率市场的稳定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金融市场刚刚起步,金融衍生工具品种单一、金融服务业服务意识淡薄、金融服务配套机制不完善都极大挫伤了国内企业利用金融市场管理汇率风险的热情。
(二)从微观层面看
我国企业长期处在国家的“避风港”,面对“突如其来”的汇率风险环境,尚未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汇率风险管理系统。主要表现在:
1.汇率风险意识淡薄
由于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观念较为淡薄,对汇率工具不够了解,限制了其对避险产品的运用。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仍未完全转变经营理念,往往将汇率风险归咎于政策性因素,缺乏主动避险意识。近日,央行上海总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适应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促进上海市外向型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其目的就在于鼓励企业以汇改为契机,在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的同时,保持产品价格优势,推进结构调整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引导企业通过外汇风险管理消除汇率波动的影响,指导企业利用各项外汇政策和外部市场工具管理汇率风险。
2.外汇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计量市场风险的方式很多,包括缺口分析、久期分析、外汇敞口分析、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以及VaR方法等。但我国的企业刚刚起步,有些企业甚至还不能计量本单位承担的外汇敞口风险。即使能够计算出外汇风险敞口,也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手段而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和调整。在运用外汇风险管理的方面,更多的依靠资产负债表表内管理的方法,未能灵活使用货币衍生工具来对冲或减少企业存在的货币风险。
3.缺乏外汇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
我国风险管理的教育起步较晚,专业人才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末行业分类全市从业人员》报告,上海金融业从业人员为19.57万人,占总从业人员数885.51万人的2.2%;而同期香港金融业从业人员达16.77万人,占总从业人数255.91万人的6.6%;美国2000年度和2005年度金融业从业人员分别占总从业人数的11.4%和11%。如参照这两个城市的比例,上海金融业的从业人员应在60万到100万之间,这意味着上海金融人才与世界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而且,与其他金融中心相比,上海虽然拥有熟知本地市场操作的专业人才,但缺乏与国际银行的合作经验,因此,他们会比较倾向于按照本地的习惯操作,而忽视时间性以及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
4.没有建立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系统
外汇风险管理战略就是建立和维持一个健全的风险管理系统。而国内企业由于对风险管理的意识不足,以及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等原因,尽管近年来也建立了一些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但离现代化的风险管理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要大力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数据准确、可靠、及时和安全地传递给决策层,并根据需要对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改进和更新。
二、对我国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建议
汇改后,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一下子把以进出口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推到了汇率风险的最前沿。如何规避汇率风险、保证既得利益的实现成为进出口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地组合运用各种避险策略来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一)树立必要的风险意识
对于汇率风险,我国企业首先应该从观念上给予重视,即确立企业积极管理汇率风险的管理哲学。一方面,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增加未来预期现金流,降低汇率风险;另一方面,通过风险管理稳定企业的经营收入或支出,确保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因此,关键是要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借鉴和引进国外和成熟市场的风险管理方法和经验,建立自己的风险监控体系,对市场参与者进行风险意识的培训,掌握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来化解汇率变化时对我国企业的冲击。
(二)强化企业自身的外汇风险管理能力
1.改变经营运作和结算的方式。
在人民币汇率处于单边上扬趋势下,企业提升出口产品价格、增加内销比重是规避汇率风险最直接的办法。对于进出口频繁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配比(Matching)的方式来实现货币风险管理。配比,即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保持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币种、金额和收付时间上完全相同,从而抵消汇率变动影响的方法。在结算币种的计价选择方面,原则上使用“收硬付软”,即在出口贸易中力争硬币计价结算,在进口贸易中力争软币计价结算。此外,企业也可以通过匹配资产与负债的期限和货币结构来防范汇率风险。比如,当人民币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出口商应尽量多使用即期信用证、跟单托收结算,少使用赊销结算,争取尽早收汇;进口商应尽量多使用远期信用证或延期付款信用证、D/A跟单托收、赊购结算,争取推迟付汇。
2.灵活运用外汇衍生产品。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具有杠杆效应,其主要功能是为了对冲风险和套期保值,有利于企业的资产负债管理,有利于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方便企业筹资。当前我国比较成熟的金融衍生产品有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交易等等。从国外的经验看,外汇衍生产品是企业最主要的避险工具之一。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情况调查”,在我国,运用金融衍生产品是使用贸易融资之外,企业使用最多的汇率避险方式。但我们也应看到,金融衍生产品是汇率风险管理的工具,但由于其具有杠杆作用,所以也是把“双刃剑”,其本身固有的风险性和金融衍生工具运用的复杂性似乎有些让人望而却步。所以,应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行为,以既定的制度和应急措施来防范意外冲击,从而有效地管理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风险。
(三)进行外汇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
从国际经验来看,衍生产品市场的高速发展需要大批从事相关设计、估值、交易、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目前,中国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还非常匮乏。虽然国内已有多所高校开办了诸如金融工程、世界金融、金融风险管理等专业进行专业人才培养,但与国外金融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需要加强本土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交流与合作。国内企业,特别是金融服务类单位和外贸类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的要求,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引进和储备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
(四)建立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风险管理系统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
首先,以适合企业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标准为基础,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制定一套具有很好的可操作的方法,作为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系统执行工作的依据;其次,成立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明确其任务,并在执行安全管理工作方面赋予相当的权力,以保证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系统真正发挥其价值;最后,借助必须的工作流系统,监督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工作的状态、过程和最终结果,以体现计算安全管理部门存在的价值。通过外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将从各部门传递过来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估,测定企业在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并把监控和测评的结果反馈给企业的决策层以及相关部门,最大可能地调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力量来防范企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