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自然灾害和各种群体性事件的集中爆发,我国企业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应急管理的理论研究也逐渐沸腾。应急管理作为新鲜事物和新兴学科其历史意义是值得肯定的,但就我国的应急管理现状而言,它应该恢复到理性,恢复到常规,恢复到现实。因为我国应急管理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激进现象,这应该引起人们的警惕。
第一、应急管理的诞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即应急管理的诞生是有社会基础的,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应该是自下而上的,不应该是自上而下的,它不是空中楼阁,不可以直接“舶来”用的。从社会角度分析,应急管理能力反映的是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个体等一切社会要素应对危机的意识和行动效率,这种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必须以理性、道德、知识信仰为依托,在盲目、狂热、冲动和非理性的社会环境中,难以形成有效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从学科理论的角度分析,应急管理理论必须建立在完善而理性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上,或者说没有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科学系统的研究,就不可能形成完善的、高水平的应急管理理论,因为应急管理体系的效率是依托完善的组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组织管理基础上的。以个体人为例,他的应急意识和能力需要培养,但这培养过程是由小到大的,手段是综合的,其中无意识的人格完善和综合素质教育是重点,而有针对性的应急管理教育是众多教育手段中的一种,把这种手段提出来单独研究强调可以,但如果忽视人成长过程中应急能力的自然培养和应急机能培养,这就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应急管理体系不应该成为掩盖、转移社会矛盾的手顿。
第二、应急管理的对象是突发性的灾害,突发即非人为,突发即不可预测,人为的事故不能作为应急管理体系研究的对象。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人为的突发事件,这类事件也具有集中爆发性、破坏性和群体性特征,但这类事件通常是可以预知的,是可以预防的,但由于观念和管理体制上的原因导致本可以避免的灾难发生,这种责任明确和后果可控的灾难不宜作为应急管理范畴。这类事件属于日常管理问题,不是应急管理问题。这种区分的目的在于督促社会日常工作的完善,不是否定、推脱应对紧急事故的责任。如果把人为的事故与不可预知的灾难混为一谈,会影响社会对灾难责任的认定和追求,也会影响社会对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要求,而正是日常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才是减少不必要损失和牺牲的最好手段,而对于紧急的、不可预测的突发灾难,人们是无法有效规避的。
第三、应急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企业形象,尽管成功的应急管理有利于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根本上是由企业合法性决定的,合法的企业必然获得多数人支持,而政策合理性和决策效率表面上有利于促成企业形象工程建设,但也往往混淆合法性问题,因为开明而专政的企业也能做到决策高效,二者的区别在于合法的企业必然可以有效决策,以企业形象原则至上的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到科学决策。企业应急管理的目的在于较少灾难,减少损失,减少痛苦,这必然要求把提升社会应对应急能力作为工作突破,把不断提升社会个体管理能力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能力作为工作重心,而不是为了应急而应急,这种认识和区分有利于调动社会对应急管理体系的信心和兴趣。
第四,在应急管理问题上,学者不应该跟从潮流,不应该盲从企业,企业应急管理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形象,因为灾难不仅可以转移视线,更会激起人们的善良和爱心,通过灾难,以及有效应对灾难可以有效巩固企业执政地位,论证执政合法性,所以,企业对建立应急管理体系是狂热的、盲目的,这种狂热和盲目是必然的,否则就不是企业,这是企业的本质决定的。特别是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人们会对企业产生信任危机,企业一定会千方百计地依靠应急管理来缓解社会对企业的压力。这样,企业就会急功近利地跨越日常社会管理程序,跨越应急管理学科基础,而对应急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拔苗助长。现实社会中正是对日常公共管理的忽视,对基础性理论认识和研究的欠缺,才导致了日益频发的事故和日益严重的危害,例如各种环境污染事件、食品安全事件和群体事件等等,这些危害是人为的,是可以避免的,而真正的突发性灾害要想幸免难度太大,成本也很高!这可以在屡次爆发的地震中找到证明,刚刚发生的泥石流和洪水也可以证明,所以,在应急管理研究和构建这一问题上,学者应该保持冷静和清醒,要敢于托企业的“后退”,敢于浇企业的凉水。这才是真正的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学者盲目跟从企业只会加剧企业的狂热和自好感,后果不堪设想。
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固然重要,但日常管理更为重要,企业管理固然重要,但社会自我管理更为重要。
新时期新形势下,促进民营企业家改革,促进社会和谐,要求我们的企业干部不但要掌握现代管理技能,成为有能力、有魄力、有执行力、有影响力的领导者,更应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成为具有战略管理能力的领导者。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与社会正经历着转型的阵痛,风险与机遇从未如此同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中国企业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竞争和挑战。作为首都企业决策咨询中心的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紧扣时代脉搏,面向广大企业的迫切需要推出执政能力再造高级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