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基层环境应急管理应力争做到“五个第一”

企业培训师观点:基层环境应急管理应力争做到“五个第一”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目前,我国正处于突发环境事件的高发期,突发环境事件的成因也日趋复杂,给基层环境应急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提升对事件处理的应变能力,力争做到“五个第一”,是当今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当前基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部分领导重视不够,应急预案不健全。一些地方对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环境应急概念模糊,对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的理念尚未真正形成。基层环境应急预案缺乏操作性,甚至在预案编制上有部分地区存在部门抄企业、企业抄部门、下级抄上级的现象。个别地方还存在应急预案未能及时修订完善、预案与预案之间衔接不够、对应急物资储备和灾害状况估计不足、缺乏应有的防范意识等问题。同时,基层很多群众防灾知识匮乏,应急、应变、防灾能力低下,导致在灾害来临之际不知所措。这些问题必然给基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

  二是应急机制不健全,应急任务不明确。环境应急与监察任务不明确,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的应急管理理念得不到落实,一些地方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存在“有事一拥而上,平时无人负责”的现象。环境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上下信息不共享。《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环境应急机构必须独立。但从实际来看,大多数地方落实并不理想,有些地方企业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把环境应急机构当做企业的“救火队”、“消防员”,与国家环境应急管理机构缺乏上下联动,缺乏信任与沟通,缺乏信息共享。

  三是应急队伍建设滞后,应急应对能力不足。环境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就要求基层应急队伍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到位、第一时间作为,并要处置妥当。一旦不能妥善处置,往往会出现公众恐慌的局面,导致环境污染事态进一步恶化。目前,基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应急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一些地方无应急指挥机构、无应急专业人才、无应急专项资金、无应急专项技能,应急救援力量和装备严重不足,一旦发生重特大事故,基层的应急救援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救援需要。

  一、认清形势,探索创新,推进基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一是未雨绸缪,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目前,基层环境应急工作机制还不健全,内部未形成有效机制,对外联动机制仍处于探讨摸索阶段。因此,要结合实际,以加强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为契机,加快促进地方环境应急机构的建设。针对本地区的主要环境风险类别,做好风险源的识别、监控、管理工作。基层环境应急管理部门必须加大环境隐患排查力度,积极做好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排查工作。

  二是固本强基,大力推进基层应急网络、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环境应急能力。推进环境应急网络建设,积极与国家环境应急机构在软件上对接,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做到第一时间准确判断,便于协同指挥。高度重视基层环境应急部门标准化建设,自上而下地完善环境应急装备配置,配备完善的应急监测和人员防护装备,为处理好突发环境事件打下坚实基础。针对突发事件的不同类型实行分类管理,明确参与部门及职责分工,明确应急工作程序,突出重点核心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演练活动。

  三是厉兵秣马,建好3支队伍,努力提升基层应急应对能力。突发环境事件能否妥善处理,取决于基层环境应急机构是否具备3支队伍:一支综合素质强的管理队伍、一支年富力强的救援处置队伍、一支经验丰富的专家队伍。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通过演练完善预案,增强基层环境应急准备工作的针对性。要做好防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大力推进应急管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经常性地开展以“减灾”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特别是通过新闻媒体,将防灾知识送到千家万户。

  四是对症下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我国的公共应急管理体制建构于全能企业的理念之下,全能企业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企业无所不能、无所不包。企业确实应该在应急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但主导作用不是全部作用。企业在公共应急管理中应充分保障、促进社会中介组织和公众的积极参与,这样可降低企业公共应急管理的成本,提升公共应急管理的效率。另外,民间组织调集社会资源的能力、动员志愿者的能力、内部管理运作能力以及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等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主动适应,从容应对,全面提升基层环境应急能力

  环境应急工作人员要正确处理好应急事件,必须保持头脑冷静,要力争做到“五个第一”。

  第一时间报告,说清风险源和影响范围。在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环境应急管理人员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调查了解情况,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做出初步认定,并把情况及时上报同级人民企业和上级环保部门。在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向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报告,并报送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控制事故蔓延。接到事件信息后,要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开展工作,尽可能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污染物性质和数量、人员伤亡与疏散情况、可能产生的污染隐患与后果、已采取的应急监测措施、是否存在跨界污染、是否需上级协助等情况。

  第一时间开展监测,有效降低事件成本。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要抓住时机,在第一时间开展应急监测工作。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的扩散速度以及事件发生地的气象和地域特点,确定污染物的扩散范围。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的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的依据。

  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信息,努力提升企业公信度。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社会上易产生各种猜测和议论,甚至会产生一些谣言,引起群众恐慌。因此,及时发布信息,做好舆论引导,是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一环。应当及时、准确、如实地向社会发布突发环境事件的起因、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程度、事故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情况、采取的积极防控措施等,维护社会稳定大局,提升企业公信度。

  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调查,积极做好风险评估及处置工作。突发环境事件由于事发突然、现场复杂、人员混杂,在处理过程中易造成现场破坏和证据丢失,给调查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第一时间组织展开调查,积极做好环境风险评估及处置,有利于环境应急工作人员及时准确弄清污染源和污染因子,为企业决策提供法律依据,有利于保留企业的违法证据,为事后责任认定提供第一手资料。

  我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环境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也处于开拓创新期,基层要做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就必须具备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打造专业管理队伍,准确地把握环境事件的特点,遵循自然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基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这是历史赋予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2011年是“十二五”环保规划开局之年,如何做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对于顺利完成规划目标任务至关重要。要围绕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有效防控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环境安全大局稳定。

  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企业危机管理工作,促进民营企业家改革,促进社会和谐,要求我们的企业干部不但要掌握现代管理技能,成为有能力、有魄力、有执行力、有影响力的领导者,更应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成为具有战略管理能力的领导者。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与社会正经历着转型的阵痛,风险与机遇从未如此同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中国企业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竞争和挑战。作为首都企业决策咨询中心的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紧扣时代脉搏,面向广大企业的迫切需要推出执政能力再造高级研修班。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