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团队年龄轻、发展快、变化多、创造力强等特点,决定了在这样的团队中,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并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创业团队管理需要更多的激情、更灵活的管理、更快速的反应和更强的战斗力,这就决定了创业团队有着独特的管理模式与方式。下面就列举几个创业团队管理特点作以简单分析。
目标——创业团队的灵魂
创业团队的成员往往在性格上、特长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创业团队承受巨大压力所必需的。但是,无论这种差别有多大,他们都在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因此,明确而深入人心的目标就成为创业团队管理的灵魂。在这样的目标下,企业文化得以形成,抗压性和创造性被充分激发出来,团队整体表现出统一的步伐和坚韧的战斗力。可以这样说,对共同目标和企业文化的认同感造就了创业团队坚韧的品质,也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商业奇迹!
速度——创业团队成败的关键
与创业型公司相对的是成熟型公司,前者崇尚“速度决定一切”,后者则更多地注重管理的标准化和流程化。成熟型公司的“公平为先”和创业型公司的“效率为先”,二者往往不可兼得。
在创业型公司,公司的运营需要不断有所创新,有时一项业务研发,许多职能部门必须同时参与进来,特别是在出现临时任务的情况下,部门之间固化的工作划分就会被打破。创业公司进行产品创新的“项目组”大多数情况下不符合成熟型公司的“公平”原则,但身在创业团队,一切都以效率为先。
当然,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管理风格。当创业型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势必要更多的人来保持公平。短期内追求效率不代表长期不追求公平。“公平”与“效率”这两种看似极端的状态,可以通过寻求平衡点来中和,这很符合中国人的“中庸”之道。这就像补钙,小孩补钙是为了促进骨骼发育,老人补钙大多为了预防骨质疏松,所需补的钙质各有不同。但人终有一天要从孩童变成老人,终其一生都离不开这种物质。做企业同样,当你追求“效率为先”时,也开始了从效率走向公平,正所谓“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
方式——创业团队管理无定论
最好的管理风格,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在制度和文化等许多方面找到一种平衡。管理是没有定数的,现在我们接触和学习过的管理方法大概不下几十种,像GE绩效、万科制度……但是每个公司的情况不同,即便这些管理方法再高明,也不可能完全拿来复制。到底哪一种是最优的管理模式,这恐怕是没有定论的。两个创业团队,哪怕是相同的行业,所表现出来的管理方式也是不相同的。这是因为创业团队往往没有可以学习的榜样,在全新的模式和环境下,只能借鉴成熟的经验并根据自身情况自我创新。所以说对于创业团队管理方式,只有最合适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一样的两个人,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件事,更不能有完全一样的管理方式。
心态——创业团队经理人必备的素质
管理实际上是一种服务,经理人的职位越高,服务的范围越广,你的上级、下级、客户都是你服务的对象。这其中最吃力的大概也是中层经理人,他们是企业的中流砥柱,往往也是工作难度最大的人,他们是每一项任务具体的上传、下达和执行人,中层的能力往往能够左右事业的成败。因此,创业团队必须对中层经理人的心态做好调整,使他们能够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和执行力,作为高层经理人,调整好中层心态和自身心态,是必备的素质。
心态问题又引申出一个话题,那就是,下级应该在具体业务操作上更为专业。一个经理人需要明确每一项工作的意义和每一项工作的方向,而不必精通所有的具体业务操作,但他的下级应该在具体业务上比他精通。这就好像是一个阶梯,越往上需要能力越全面,视野越宽广,越往下专业能力越强,最下面的基层员工实际上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是最专业的。经理人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假如有10个高层经理人每人懂10件事,某个高管不必精通其他的90件事,但这10件事他应该比任何人都专业。高管又会分配给中层,中层分配给基层,当基层一人精通一件事时,你得到了绝对是1+1>2的效果。
在创业的过程上,我们一直在追求切合企业实际的管理方法,并不断纠正自己和引导其他经理人调整管理心态,掌握创业团队管理技巧,也许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也许这个过程会很复杂,但我们始终都在为寻求最完美的平衡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