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成功营销
内战:三家标准纷争
然而,新一代碟机中国标准尚在技术开发的过程中,就上演了一场群雄逐鹿的标准争夺战。
先是2003年6月,EVD阵营的火马微电子公司代表任为民离开公司,成立了凯诚高清电子技术公司。2004年1月开始,凯诚高清研发的HDV技术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上,而且是以EVD挑战者的身份出现。在凯诚高清成立后不久,上海晶晨半导体有限公司开发、生产出了HVD解码芯片,同时推出了自己的整机系统集成方案和碟片制作软件。2004年4月28日,创维、长虹和TCL等19家彩电企业宣布成立HVD产业联盟,与EVD、HDV抢占市场。
2004年7月8日,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宣布:从即日起,新一代高密度数字激光视盘系统(EVD)标准将在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网站上正式公示,同时,信产部很快也会对HDV、HVD等展开测试。
从这天起,EVD、HDV和HVD三家开始打起了营销公关战。
与HDV、HVD相比,EVD由于有企业立项背景以及众多碟机生产企业的参股,所以早在2003年底第一批碟机正式上市销售前,就已经是媒体关注的对象,在业内更是有较高的知名度。而HDV和HVD,在2004年以前,基本没有什么人知道它们的存在。
但在HDV产品上市后不久,它的知名度就迅速上升,这与它从一开始就以EVD竞争对手的姿态出现不无关系。查看各大媒体,有关HDV的文章,大多都将其与EVD进行类比,而且在很长时间内,有些媒体的比较结果往往都是HDV在某方面优于EVD.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凯诚高清新闻发言人雷霆证实,有专业公关公司在策划指导,但拒绝透露是哪家公司。
而与凯诚高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负责开发EVD的阜国数字缺乏市场意识,公司竟然长期没有一个专门负责市场和媒体的人员。
在面对绝大多数不懂技术的消费者时,一方面是凯诚高清在公关公司的帮助下进行各种市场运作,一方面是阜国数字市场人员的缺位。市场的风向标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
2004年1月2日,新科EVD在北京的大中、国美两个家电卖场开始销售,尽管尚无大规模的广告宣传,而且价格也比多数DVD贵了一倍左右,但销售情况还是非常喜人,开卖仅6个小时就售出了100余台。不过,这个热销势头随着越来越多攻击EVD声音的出现,没能继续保持。
2003年11月18日才组建的EVD产业联盟出现分化,创维集团投奔HVD阵营,主推HVD,直到今天,还没有回归。步步高、长虹转作壁上观,等到EVD成为行业标准,才推出EVD产品。另外一个联盟成员、重要的DVD生产企业万利达,到目前还没有放弃观望的态度。连产业联盟都因为阜国数字缺乏市场意识而分化,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的态度就更可想而知了。
EVD阵营的这种被动局面直到2005年才出现根本性的改变。
外战:产业链较量
中国高清碟机标准战暂时息鼓,蓝光DVD和HD-DVD眼看就要整合杀入中国市场,EVD将面临更加严峻的一场战役。对于EVD来说,HDV和HVD的搅局只是热身赛,未来如何与蓝光阵营进行较量和博弈,将是对中国标准的最大考验。
用速度与蓝光阵营的博弈
在这场纠纷中,EVD阵营可以说是损失不小,因为HDV、HVD的出现,他们白白多等了200多天才成为行业推荐性标准。而与蓝光DVD、HD-DVD的赛跑中,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时间。
2002年2月10日,索尼、飞利浦、松下、日立、先锋、三星、LG、夏普和汤姆逊等企业共同发布了0.9版的蓝光技术标准。与原有的DVD相比,新规格蓝光光盘在激光照射方式、光盘构造上都大不相同。蓝光的记录容量达到了50GB,但是蓝光技术成本过于高昂,大大延迟了蓝光成为下一代DVD标准的进程。
然而,蓝光阵营正在加快进度。2005年1月份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消费电子大展(CES)上,飞利浦已经展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可以播放蓝光DVD碟片的商用刻录机。业内人士指出,这台机器一步到位集成了刻录功能。而且从2005年的第二个季度起,DELL电脑也将开始把蓝光DVD作为其产品的标准配置。有专家分析,一旦蓝光DVD真正产业化后,与EVD产品的成本差距将非常小。市场调研公司In-Stat近日预测,2009年DVD产品的销售额将达到765亿美元,而在升级换代市场上,蓝光阵营将胜出。
阜国数字市场经理姜娜告诉记者,在成为国内行业推荐性标准后,他们的工作重心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国际标准的申请,二是要实现市场规模化,三是技术的延伸、开发,让更多的企业分享EVD的成果。其实,说白了,这三部分的工作都是一个目的,搭建囊括尽可能多利益方的产业链。
尽管如此,EVD产业链的配套仍然值得担心。在碟机制造方面,姜娜发给记者一份厂商名单,包括了新科、上广电、夏新、步步高、TCL、长虹、海尔、海信、杰科、志高等厂家。但记者在北京一些家电卖场实地调查时发现,目前只有新科一家品牌的EVD播放机在柜台销售。名单中的有些企业,虽然已经宣布加入EVD联盟,但目前还没有制造出EVD产品。
EVD如何与蓝光阵营相抗衡?速度是它的制胜法宝。专业人士警告,根据蓝光DVD的时间表,蓝光将于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EVD必须在两到三年内占据市场优势地位。
蓝光DVD硬件产业化障碍
目前,世界上80%以上的DVD在中国生产,而且中国也是碟机的消费大国。在蓝光DVD和HD-DVD的硬件设备生产商名录里,还没有出现中国企业的名字,EVD成为行业推荐性标准后,步步高等传统碟机生产企业、TCL、长虹、海信等新兴碟机力量,纷纷投入这一阵营。蓝光DVD、HD-DVD虽然都有不少硬件生产商加盟,但真正开始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
前不久,国内一个知名DVD生产企业的销售主管向记者透露,他们现在还没有开始规模化生产这三大播放系统的任何一种,原因是三大播放系统的内容供应还不丰富,以及自身资金实力的不足。
其实,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硬件生产商,投资回报都是他们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蓝光DVD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全新的光盘结构,使得光盘容量明显增大。但这种全新的光盘结构,不可能使用现有的DVD生产线来完成光盘的生产。HD-DVD盘片的生产,虽然不需要建设全新的生产线,但也要求生产线进行一定的改动,而EVD盘片的生产,与他们相比,要简单很多,几乎不用更新生产线。Memory-Tech公司的资料显示,新的HD-DVD生产线的成本大约在1350万人民币,索尼最新的蓝光DVD盘片生产线的造价则为2300万人民币,这对于光盘生产商来说,成本的差异非常明显。
在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蓝光DVD盘片的价格至少在20美元以上,盘片生产商如何以这种远远超出了大部分用户可接受范围的价格销售盘片,无疑是一种非常冒险的行为。EVD盘片虽然采用的是原有的红光技术,但红光技术的单张盘片目前可以扩展到10GB左右的容量,也就是说可以达到存储110分钟左右高清节目内容的要求,而目前世界上98%的电影,长度都是在110分钟以内。最主要的是,因为不用更新什么设备,所以原有的盘片生产商可以轻易地生产EVD格式的盘片。
另一方面,也因为光盘的设计与DVD毫不兼容,而提升了蓝光DVD激光头的设计难度与生产成本。而EVD、HD-DVD与DVD相兼容的盘片结构设计,让光头的设计难度大幅降低,从而间接降低了新光头的成本,这也使播放硬件生产商现有的制造设备可以继续使用,这样就可以提升现有资产利用率,从而降低成本,向市场上提供大部分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价格范围内的产品,提升消费的便利性。目前,蓝光DVD、HD-DVD的碟机样机都已经先后面市并标出销售价格,蓝光DVD的价格是4000美元,HD-DVD是1000美元左右,而在2004年年底,新科的EVD就已经降到了1000人民币以内。
不过,EVD阵营与其他两家相比,PC设备生产商的缺乏是它的短板,如果没有这类企业的支持,EVD将丧失一个空间巨大、利润丰厚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