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环球企业家 作者:张亮谷重庆
一个拆分出来的子公司如何自创品牌?一家制造企业如何提升自己的研发设计能力?一个第二代创业者如何走出教父阴翳?李琨耀仅用三年就找到答案
过去三年间,明基董事长李琨耀活的有点“人格分裂”。
这个“空中飞人”不仅要不停适应全球各地的时差变化,还在极尽可能进行着“一个人的全球本土化”:在德国,与合作伙伴的任何交流都一板一眼的在座谈会上完成,可到了西班牙,沟通场所就变成了午夜12点以后的歌厅,去到英国,李需要先陪客户在高尔夫球场上操练一番才能进入正题,而在美国,他必须精心布置各类电子消费展的展台,让美国商人意识到他不只是在兜售中国概念……
想知道这种努力成效如何?请看明基2004年的成绩单:其全年收入达5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7%.其中在欧洲的收入占35%左右,大中华区占三分之一弱,美洲和亚洲其他国家各占到16%.这个成绩,如果放诸全球――其所在的数字多媒体行业的老大三星电子2004年总收入为505亿美元,而美国的苹果电脑则在全球刮起一股iPod风潮,一年售出826万台数字音乐播放器――或许并非多么值得炫耀,但对于明基本身,这却已是一个不小的突破。直到2001年底,李琨耀才终于告别总收入上百亿美元的母公司宏,开始自创品牌之路,当时它不仅需要面对网络股泡沫破碎后情绪低迷的全球市场,还必须一改以往ODM厂商的身份,赋予一个前所未有的英文单词BenQ以丰富含义。当时,明基年收入为20亿美元。
在素少国际化成功案例的华人商界,这会是一个令多数企业望而却步的选择。李琨耀却使命感十足:“做贸易,可以在区域成功;做技术,要成功,必须是世界性的”。
更为难得的是,与不少同期完成交接班的华人企业相比,李琨耀几乎也是唯一顺利走出教父荫翳的第二代创业者。在宏时代就显得特立独行的李琨耀在过去三年中为明基打上了个人风格鲜明的标签:紫色标识、予人快乐与生活品质(BringingEnjoymentandQualitytoLife)的诉求、依靠设计提升产品口碑的风格。
“宏花了十年的时间才做到的程度,我们三年就做到了”,2005年3月初,当李琨耀接受《环球企业家》杂志专访,国际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他是如何做到这点的?李的回答又显得颇为谦逊:“毕竟当初我们这批在Acer里的人做这个已经积累了十几年的经验。”
李琨耀之所以是李琨耀,正是由于他会在你认为他应当妥协时坚持,在应当自傲时谦虚。正因此,与李合作近30年的宏集团创始人施振荣评价其为“虽然雄才大略,却也精打细算。”如果想了解李走出个人路线的真实原因,也不妨参考施振荣的答案:“李琨耀对品牌的企图心很强……如果有一天明基的品牌能够赢过宏,可能就是他最大的满足。”
“企图心”对于李琨耀而言永远是一个关键词。2004年,明基自有品牌收入占总收入的40%,李希望这个数字在2008年能够提升到50%以上。到那时,公司的收入目标为1000亿元人民币。
与其雄心同样重要的是,他深知自己该如何去达成实现目标:“像施先生和柳总(指柳传志),他们是很前瞻性的领导人,恰好当时一切都是空白,只要能够领着大家向前,就能遥遥领先。但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是群雄并起了,比的不仅仅是机遇和前瞻性,最终还是要有很强的执行力。”
一个品牌的诞生
“Ben什么?”
“BenQ。”
在今年2月《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的开头,美国人如此玩笑道。你可以将此理解为明基在美国尚不算家喻户晓,但也可将此视为,这个创立只三年的品牌正在得到美国最权威媒体的关注。
2001年,当明基决意自创品牌,互联网泡沫刚刚破灭,原本广受欢迎的IT厂商们不再宠爱加身。这个时候,打出怎样的品牌能够被接受?
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当时李琨耀已经明确了明基的产品线方向:提供给普通消费者的时尚数字科技。但品牌具体的意义该是怎样,并不清楚――这不仅关系到推广的有效性,更决定着品牌本身的风格。
为了将思路清晰化,2001年1月,明基请来了国际顶尖的品牌设计与顾问公司朗涛(Landor)帮助其设计。在对方访问了明基在台湾、大陆、欧洲、美洲各地数十名的主管之后,朗涛发觉这些人都希望做和生活性结合程度高,提升生活质量与快乐的工作,于是品牌内涵被定位为“人的生活和快乐”。
接下来是品牌的名字。它必须好记,且全球各地的消费者都能将其响亮的念出来。因此,它最好是4个字母的单词,最多不能超过5个字母。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最初还只是在英文中筛选,随后德文、法文、西班牙文甚至是拉丁文单词都加入进来,但合意的名字都已经被注册掉了。
最后的选择是:造字。仅仅提出创意是不够的,朗涛还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内部调查,这个新单词是否容易被误解。这是一个经常出现奇怪问题的过程,即使是最终被敲定的BenQ,也曾被明基的日本员工指出,BenQ与日语中的厕所的读音接近。而在正式推出后,有颇多人将其念为“bank”,这迫使明基将“Q”大写。
仅是定下了英文名字,就用了9个月的时间。事后看来,这是值得的:在一个经济环境沉闷的时期,快乐是最容易被接纳的概念。而随着电脑与数字家电市场的逐渐合流,近两年内所有的电脑厂商、家电厂商都越发重视用户体验(请参看本刊本期封面文章《商业艺术家》),李琨耀的选择就显得相当明智。
回忆时李琨耀表示,当初之所以如此较真,根本原因仍然在于他当时就清楚最大的缺陷是知名度不足:“新的品牌出来之后,怎么让人知道我们?品牌有什么内涵?有什么愿景?要带给客户什么样的信息?我这个品牌和顾客有什么样的关系?有什么样的故事给他?――这就是品牌的价值――必须想清楚。”
为了将效果做到最好,李琨耀努力在每一个环节都借用第一流的外脑,除了朗涛,为明基设计蝴蝶纹VI的是澳大利亚卡托-培奈尔合伙人公司(CatoPurnellPartners)的创始人肯.卡托(KenCato)。
据称,自创品牌三年来,明基一共投资了一亿美元的宣传费用,李琨耀认为这笔投资的回报显然更高。以至于同期将公司标识改为Lenovo的联想集团的杨元庆,就曾向李琨耀讨教打造品牌之道。
执行力
虽然明基推出品牌是三年前的事情,但相关准备早在五年前就已经开始。当时李琨耀的首要工作是把宏内部,甚至已经离开宏,但曾有过运作品牌经验的人集合过来。比如明基现在的全球营销总部负责人王文璨,在宏扩展欧洲市场时,曾在意大利、英国有过八年驻扎经验。
即使如此,现实问题仍比预期中多的多。核心仍是:在重金打造出一个品牌后,如何将产品的品质与品牌的属性统一起来?明基的工程师,多数出自宏,明基的产品如何与宏的产品差异化?
让此过程更为挑战的是,从一开始,李琨耀就以欧洲市场作为其主攻方向。之所以做此选择,考虑是:明基要建立的是一个追求生活品质的品牌,欧洲是全球最讲究生活品质的地方,只有在欧洲成功,才能去说服世界各地的消费者。
同时跨越两个障碍的方法,是撑杆跳。明基几乎用遍了英国、法国、德国的设计咨询公司。如2004年在德国汉诺威电脑及通讯博览会(Cebit)上亮相的无线键盘鼠标套装AM750/AM730,就是由BMW(宝马汽车)美国工作室基于BMW的旗舰SUV车型X5设计的。
不过,拿来主义并非没有原则,如在国际上颇富名声的设计咨询公司Ideo,因为属于美系风格,就未被采用。而且,借用外脑并不意味着全盘外包,其重点还是沟通各地的文化和捕捉流行风潮,最终的设计工作仍有大量明基自身的工程师配合。
现在,明基从事研发的工程师有3000多人,去年仅手机就推出了21款。其最近在台湾推出的A520型手机,拥有着皮革触感和双面纹理。其创意来源?欧洲时尚界许多流行的衣服和皮包正采用类似的设计图形,这让此款手机与夏奈尔皮包等奢侈品能够融洽相处,热卖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