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冯大刚
小灵通这堆旧奶酪的绝对数量并没有减少,只是UT斯达康的胃口已经变得更大。
“明年IPTV(网络电视)对公司营收的贡献率将会在15%到20%之间,”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董事长吴鹰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对UT斯达康来说,IPTV后面一定藏着一个比小灵通更大的市场机会。”
更大的机会
“我亲自来抓IPTV发展。”吴鹰说。他拿小灵通和IPTV相比,“两者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小灵通必须拥有一定的频率资源,在发展中国家更适合,而IPTV是没有限制的,任何国家都需要。对互联网历史发展来说,IPTV也一定是一个革命性的应用。”
事实上,UT斯达康对IPTV的研究早在四年前就开始了。吴鹰说UT斯达康的看法跟别人可能不一样:“别人认为3G确实是增长点,我们也觉得是,但这个市场竞争很激烈,而且固网运营商的优势并没有体现出来,甚至还体现出了劣势和局限性。”UT斯达康并没有放弃3G,在北京的试验网和“3G-PHS共存”的思路都能证明这一点。但UT斯达康在3G方面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可言。
“移动电话为什么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是因为解放了人们对空间的限制。而IPTV可以在时间上和频道上解放人类,这是IPTV的本质。同时,IPTV必须要有时移(Time-shifted)的功能――这是UT斯达康的独有技术――才是真正的IPTV.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也是颠覆性的技术,绝对会带来人们看电视方式的转变。”吴鹰这样说,并立即解释道:“但这种颠覆并不是对电视的冲击,而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具体来讲,“在UT斯达康无线、宽带和终端三个事业部中,去年对公司贡献最大的是小灵通系统设备,今年将会是终端(包括PAS、CDMA和GSM)。今年IPTV贡献还不算很大,到明年,IPTV会开始为公司营收做出一个比较大的贡献,比如15%到20%――包括终端产品在内。”吴鹰的信心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在IPTV方面我们又是一个先行者,很多先进的理念都在跟着我们的方式走。技术上我们领先,成熟度我们领先,对IPTV的理解我们领先,而且在产业链上我们跟电信、广电都有很好的沟通。”
市场研究公司MRG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随着欧洲、亚洲和北美地区开始试验和播放通过IP网络传送的电视节目,IPTV市场的增长速度将加快,预计到2008年,全球新增IPTV用户数量将从2004年的200万增加到2600万。
事实上,UT斯达康业务在海外推进的步伐早就迈开了,UT斯达康与日本Yahoo!BB合作的IPTV项目就有500万用户正在进行安装,这还只是第一期的系统容量。通过与美国DSSI公司合作,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和佛罗里达州,UT斯达康的IPTV实际用户也已达到10万。国内方面,UT斯达康宽带事业部总监李颖认为,中国发展IPTV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制约IPTV发展的瓶颈已被打破,中国正处在IPTV爆发的前夜。
五大难点
UT斯达康似乎总在做与虎谋皮的事。网络和牌照的问题是UT斯达康推行IPTV面临的客观问题,这两个问题牵涉到了电信运营商和广电网络两个垄断阵营的利益。
在用谁的网络的问题上,吴鹰认为,未来的IPTV将基于互联网技术,但基本应该是在一个封闭的网络中进行。这个网络可以依附于电信或者广电网络,但电信相对有优势。因为电信可以提供大量的带宽。
这牵涉到了敏感话题。在中国,IPTV往往被作为数字电视的竞争者提出来。但在政策的限制下,拥有网络资源的电信运营商无法独立实施IPTV,而拥有牌照等政策资源的广电部门则对数字电视的推广表现出有心无力。截至2004年年底,官方数字显示,中国数字电视用户不过106万户。“我们呼吁电信、广电能联合起来,利用广电的牌照和电信的基础设施,一起来做。”吴鹰表示,“IPTV一定会大大增进数字电视的进程。”
而从主观上来说,IPTV的发展在吴鹰看来也仍然面临着其他三大难点,即内容本身谁来建设、技术谁来提供和资金从何支出。
在IPTV产业链中,UT斯达康给自己的定位是设备提供商,但基于以上已经提及的难点,UT斯达康也不得不做很多工作,包括一些内容的收集等,这些方面涉及到了政策问题。
不过吴鹰也不觉得存在一些难点是件坏事,“这些是瓶颈,但不是坏事”,因为“谁能解决这些问题,谁就能发展起来”。记者了解到,目前UT斯达康已经与中国网通合作,在国内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等省开展IPTV技术系统试验,尽管这些试验点的规模都很小,但这些也许正是UT斯达康尝试解决运营、内容等难点的开始。
而在技术与资金方面,UT斯达康也已经取得了某些优势。其mVision解决方案是目前世界上惟一大规模商用超过百万用户级的IPTV系统。此前,UT斯达康公司高级副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黄晓庆在3月2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IPTV技术已经成熟,特别是光纤到户(FTTP)技术,由于UT斯达康GEPON(千兆无源以太光网络方案)方案的发布,其成本也由原来的1000~2000美金下降到了200美金左右。这使得带宽增加几十倍而成本不会增加,可以被用户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