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战略管理培训 / 战略管理培训:同仁堂:海外扩张秘方

战略管理培训:同仁堂:海外扩张秘方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战略管理培训

本文出处:当代经理人作者:张一君

在《“国之瑰宝”同仁堂》画册的最后一页,清晰印着这样一行字:“2003年,同仁堂集团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实现销售收入43.5亿元,利润总额2.5亿元,利税总额5.5亿元,出口创汇1720万美元。”其中,“出口创汇1720万美元”被重重地划上了一条红色底线。在同仁堂看来,一个中药企业在中国企业频频受挫于国外市场的今天,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值得骄傲,同时也值得思考和回顾。

  从香港开始

 1993年,同仁堂的第一家大陆外合资企业――香港同仁堂药膳有限公司开业,在当时引起了全港的轰动。

  “当时的媒体曾经这样报道说,香港街头有两个地方门前需要排队:英国大使馆门前签证排队,同仁堂药店门前买药排队。”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宣传部金永年部长至今还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选择香港作为第一个海外扩展的根据地,同仁堂有着充分的理由。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固守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习俗;而且,同仁堂的长期合作伙伴――香港源昌公司,从五十年代开始就在香港代理同仁堂的产品,这个时段也几乎是同仁堂中药最早走向国外的时间。

  而几乎就在同时,同仁堂取得了进出口权,这对已经看到巨大海外空间的同仁堂来说,扫清了外扩道路上的贸易障碍。

  虽然如此,同仁堂在迈出第一步前还是有刹那的迟疑。“主要面临的是观念上的问题。”金永年说,“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企业还没有走出去的经验,中药就更没有了。”

  不过,长期以来,香港市民对同仁堂产品的反应是非常积极;而且市场调研人员反馈回来的信息也是切实可行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再者,“只要在香港建了店,就是作了广告,还有什么形式的广告会比在繁华街头建店的效果更好呢?”金永年说。本着这样退一步的想法,同仁堂人迈出了开拓大陆市场之外的第一步。

  认证先行

  但是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巨大差异,同仁堂在海外的发展道路很难算得上一帆风顺。

  “同仁堂最先遭遇的壁垒是来自技术方面的,国外的卫生组织很难接受中药组合,认为这种组合不能用”科学“解释。”金永年说。得不到卫生组织的认可,也就很难得到当地民众的认可,这无疑成了同仁堂立足国外的绊脚石之一。

  而且,不同于其他产品的是,中药有很多成分是不能严格量化分析的,但西药的标准就是精确的量化;更加麻烦的是,还有一些中药成分是某些国家的禁用药品,比如中药方子中常含的黄连,就是有些国家的禁药。

  “解决这种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通过他们当地的认证。”金永年说,“力争每一种产品出去,都能够经过当地药证部门的认可。只有这样,同仁堂的成药才不会在当地人民的疑惑中存在。”

  1997年,同仁堂集团所属企业八条主要生产线通过澳大利亚的GMP认证。不仅如此,同仁堂还加大了在专利技术方面的投入,2003年的科研投入达9851万元。在向海外发展的这几年,同仁堂在很多国家都申请了专利,认证和专利双管齐下,牢牢把握了自己海外发展的技术基础。

  “稳”字当头

  1993年过后,同仁堂每年都以“缓慢”的脚步向外发展。“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是,同仁堂在海外的存在形式大都是合资公司,当然这些公司大都是同仁堂控股。”同仁堂认为,比较其他的形式,合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风险。

  在香港建第一家店时,同仁堂其实并没有实际出资,只是拿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入了25%的股,但随后建立的一系列合资公司中,同仁堂都力争拥有51%以上的股份,“只有这样,同仁堂才能让远在千里万里之外的招牌保持本来的风貌。”

  锁定合资方式后,紧接着的问题就是选择合资伙伴了。“如果选择合作方不当,看似降低风险的合资方式可能更加充满了危险。”金永年说。同仁堂对合作方的要求严格,考察也相当仔细。一般情况下,只有本身经济效益好、在当地影响力大、与当地企业关系良好的企业才可能成为同仁堂的合作伙伴。当然,这些指标不是靠听来的,同仁堂有自己特定的考察评定标准。

  另外作为零售企业,选择店铺地段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同仁堂往往不惜巨大的代价去选择一个城市中的中心位置。”无论在香港、狮城,还是在伦敦、汉城,同仁堂药店永远处于最繁华的闹市街头。

  去过同仁堂海外店铺的人都知道,不管在哪个国家的哪个街头,同仁堂店内都保持着北京特色。“确实如此,中药是中国特色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在向外发展中,不仅输出产品,还输出文化。”金永年说。同仁堂药店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很多外国人也是怀着对京腔京韵的好奇、对中国文化的憧憬走进同仁堂的。

  保持这种特色的方法之一就是高级管理人员采用派驻制,同仁堂海外合资企业的高管大都是国内派驻出去的。“这些派驻出去的人员都是在同仁堂集团工作多年的,对同仁堂文化有深刻的理解。”

  面临的挑战

  当被问及同仁堂在海外发展历程中碰到的最棘手问题时,金永年脱口而出:“人才和法规限制!”

  人才短缺是长期以来困扰同仁堂海外发展的瓶颈。“由于需要保持同仁堂的特色,我们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跨国管理知识和经验,也需要对同仁堂文化有深刻的了解。”

  但事实往往与愿望完全相反:拥有丰富跨国管理知识和经验的人才本来就很少,而一旦拥有这种知识和经验的人又大都不是在国内受的教育,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都很少,对同仁堂文化的了解就更少了。

  文化差异是困扰同仁堂海外发展的又一核心问题。拿2004年3月31日在汉城隆重开业的合资公司――北京同仁堂(保宁)株式会社来说,同仁堂的著名产品牛黄清心丸就无法进入韩国市场。

  “因为韩国医药界不允许成药进入,所以同仁堂在韩国销售的只是一些保健性质的药。”金永年不无惆怅地说,“这些限制致使同仁堂的很多核心产品都不能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人们对同仁堂的认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偏颇。”

  在其他对中药文化不太了解的国家和地区,相似的情形发生不止一两次了。2004年1月6日成立的同仁堂台湾旗舰店,也因为政策法规的某些限制,只能销售一些“药食同源”的大枣、桂圆类产品。

  即使这样,同仁堂走向世界的步伐还是不可阻挡。到目前为止,同仁堂已经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海内外340多家分店(分公司)、27个剂型生产线已通过国家GMP认证、9条生产线通过澳大利亚GMP认证。金永年还透露说,同仁堂在海外生产的企业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