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战略管理培训 / 战略管理培训:中国企业如何正视“弱势并购”(二)

战略管理培训:中国企业如何正视“弱势并购”(二)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战略管理培训

本文出处:中外管理作者:宏君

弱势下如何掌握主动?

虽然,进军海外是中国企业发展壮大后必然的选择,但目前具备这种能力的中国企业并不多,进军海外似乎仍需要不断修炼。

美国前商务部副部长、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院长JeffreyGarten今年在北京参加IBM年度论坛时曾经提到了一个成功率较高的并购法则。他说:如果有两家公司长期合作,彼此了解,它们的并购就容易成功;另外,如果一家大公司要买一家小公司,成功的机会也较高;但如果一家企业要买与自己规模相当,或是规模比自己还大的企业,那就要小心了。面对“蛇吞象”式并购,中国企业也应该小心了,弄不好最终会令企业难以消化。

而且,并购研究专家从大量的企业并购案例中发现一条重要的规律:并购是否成功,主要是看并购方能够给被并购企业带来什么,而不是从被并购企业获得什么。而这也正是中国企业往往想不清楚的问题。

“中国企业并购时往往仅考虑如何解决自己目前的困境,却忽视了:并购式拓展只是从一个难题转换为另外一个难题,就像千斤重担从一个肩上换到了另外一个肩上。这同样考验中国企业的实力和智慧。而且因为并购是一种大投入、大运作的经营方式,风险更加集聚,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企业多年的积累毁于一旦。”这位专家说道。

而且,这些被中国公司并购的失败企业,实际上并不是被中国企业打败的,而是受挫于第三方企业,比如:被TCL并购的阿尔卡特手机是败在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的手下;被联想并购的IBMPC是败在康柏、戴尔的手下。在此前提下,中国企业不能也不敢以胜利者的姿态去接收。为此,他们必须接受被并购企业提出的诸多要求:人员不能裁、工资不能减、管理制度不能改,整体的管理甚至还要受被并购方所控制。

如此一来,如何才能摆脱原来的困境?则是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你要买的是什么?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企业必须思考自己的战略,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虽然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具有深刻的经济根源,决不是一个短期的偶然行为。但海外并购并不适合每一个中国本土企业,中国企业采取海外并购战略时,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全面分析,切不可操之过急。

德国著名的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罗兰?贝格,曾经对于“中国企业正在世界各地掀起一波声势浩大的并购浪潮”的现象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企业有太多的机会导向,而非战略导向。只图便宜而做出的不慎决策,会让企业长远受损。(相关报道参见本刊今年第7期)

业内人士评价上汽、南汽抢购英国罗孚个案时表示:南汽以近6000万英镑的价格购得罗孚汽车的制造、研发和发动机生产分部,相比1994年β砉?司??亿英镑拿下整个罗孚汽车集团,价格不算昂贵。但由于宝马、本田的核心技术并不在此次并购项内,南汽集团只是买下了一个空壳。除前期投入外,工人的工资、维持英国工厂运营和重新研发所需资金都是巨额数字,对自身资金并不充足的南汽而言,要使其健康运转,难关漫漫……并购的风险,从成功之日起才逐渐摆上案头。

面对找上门来的机会,面对豪门伸出的橄榄枝,中国企业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我要的到底是什么?

你会恰当地表达自己吗?

回到近期发生的并购案例,比如:中海油和海尔,都未果而终。分析主要原因:其一,冷战思维作祟;其二,沟通问题。

金岩石指出:美国老百姓其实并不关心中国。但联想并购IBM,海尔争购美泰克,然后是中海油并购优尼科,这三大并购实际上把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变成了美国老百姓都相信的事情了。于是,中海油谈判的对象就不是优尼科了,而是美国企业。于是,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就成了一场注定要受挫的交易。

有关海尔退出竞购美泰克的原因,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价格因素;二是政治因素,海尔并购美泰克可能会引起美国政界的高度关注;三是商业因素,海尔计划准备保留美泰克在美国的销售和配送团队,同时把产品制造转移到低成本的中国,然而该设想遭到工会组织严密的美泰克员工的反对。

以上两个案例中,美国政界固有的冷战思维以及美国民众的误解,是中国企业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而“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海外并购是中国企业的政治图谋,中国欲图控制他国自然资源”、“中国私营企业也与企业存在紧密联系”等论调,尽管都源自不折不扣的误解,但这是目前中国企业现在到海外发展时所难免的困局。

正如并购专家王巍所说:“我们如何进入全球,如何在全球的舞台上合情合理地表达自己,这是中海油这次并购提出的新题目,这才是有价值的。中海油的管理层毕竟通过这次并购与全球企业短兵相接,给予我们全国和业界看到了不同经营理念正面冲突的机会,这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如果我们总结得好,这种积极意义将推动我们下一步海外并购。”

所以,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如何沟通,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尤其重要。但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却存在先天不足。要解决,王巍指出:“首先第一要了解自己是谁;第二要了解人家的规则是什么,我们争取要学会它,并且利用好中国自身的庞大力量去逐渐改变规则”。

中国企业出门了海外并购来到了

当三国时代到来……

任何产业的周期都要经历从春秋到战国再到三国的过程,也就是说,一个行业是最大的三家企业控制70%的市场份额,余下的30%由小企业控制,这些小企业每天都有可能死亡。

在一个行业的春秋时期,企业各干各的,每个企业都活得很好,正所谓“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但好景不长,很快就会展开战争,进入战国时期,战国的结果是三国鼎立,产业趋于成熟。可以说,任何产业都是在大多数企业走向死亡的过程中成熟的。而并购则是企业在走向死亡的过程中不断新生的结果。

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当你知道企业早晚要死的时候,你有两种选择:一是通过并购脱胎换骨,一是干脆卖给别人。

所以并购不神秘,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必然选择。这也是傅成玉、张瑞敏等经营者们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企业在经历春秋、战国之后,到了三国时期,这时的必然结果是三家企业都不赚钱。因为只要这三家企业把价格拉上来,就会有一大堆小企业以低价进行竞争,就会再度回到战国。

所以这三家企业只能把价压低,这样的结果是当产业的生命周期衰退的时候,一年之内就会把前几年赚的钱都赔掉。如果在这个时期企业活了下来,就还有机会再赚几年,然后再准备赔掉。

也就是说,企业真正的暴利时期是春秋和战国时期,成熟企业的利润率也就只能比银行利润高一两个点。而企业能不能盈利取决于借银行多少钱,如果负债高,企业就必然走向死亡。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