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处:当代经理人作者:江中山
中海油并购事件已经尘埃落定,可是其中的思考没有停止。对于中海油来说,在这次流产的并购行动中,体会最深的莫过于下面的事实: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时,作为中介的投资银行顾问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为防止被外国投资银行牵着鼻子走,企业家应该拥有投资银行顾问之外的专为企业服务的核心顾问班底。补充强调的是:这个班底应该包括熟悉对方国对华战略的专家。
中海油老总傅成玉在总结这一并购案时说了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竞争对手竟然动用多年积累的所有政治资源打了一场名副其实的“政治仗”;二是没想到中国加入WTO后一直严格按照商业规则办事,而美国却可以不奉守这一规则!两个原因归结为一点,即美国的对华战略在起作用。
中国企业发展到今天这一步,走向海外已成为必然方向。但是,因为中国企业的体制、发展环境与西方有所不同,在西方一些人看来,中国企业的形象因此也就不同。尤其是对那些“中国威胁论”的制造者,或深受“中国威胁论”影响的人来说,中国企业是有确定的“政治身份”的,这不是多谈一些生意,多按美国的游戏规则来办事,就能够改变的。这一点,美国人最明白。美国《国防新闻》周刊最近刊登一封读者来信指出,“英国并购美国的联合防卫公司(美国陆军布雷德利装甲车的主要生产厂商),美国一点都不在意,何以中海油一案遭到美国反对?这意味着美国采取了双重标准。”美国缘何采取双重标准?就是认为中国企业“身份”不同。
近年来,中国企业家和外国人谈生意,总会被告诫,要多按人家的游戏规则办事,多讲互惠互利。可是,你想多谈生意,你按游戏规则来办事,人家却要既谈生意,也讲战略,或者是生意人谈生意,政客们讲战略。
战略是国家利益的集中体现,岂能不讲?美国人讲的是大战略,是大利益,不是小利益,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不是个别企业的利益。小利益可以让,国家核心利益不可让,即便让,也要看让给谁。诸如中国企业在美国政界人士眼中的形象,美国的核心利益所在,美国的对华战略设想等等,应是我们和美国人谈大生意时要充分研究清楚的问题。
讲战略必须要有技巧,不能像过去那样,总挂在嘴边,高举红旗走向海外。讲战略口头上可以少讲,但心里一定不能少想。要了解美国人做生意的游戏规则,更要了解美国对华的政治态度和战略目标;要了解经贸界的意愿,更要了解政界的运作和立场。
在美国为什么基辛格、布热津斯基、黑格这样的人,退下来以后还那么被重视?就因为他们是战略家,能够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待生意问题。基辛格是推动中美关系解冻的参与者,想和中国做生意的美国公司最看重的就是这一点。当年,邓小平在与基辛格会晤时说,中国正在搞现代化,需要技术进步和创新,你能否推荐一些美国比较好的高科技公司和中国开展合作。基辛格于是就推荐了惠普。惠普成了美国在华投资的第一家高科技公司,惠普的成功被誉为“凝结了两国政治家、企业家的高度共识”。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美国企业对华投资的每一个大型项目的成功,都不仅仅是商业的成功,也是战略的成功。在每一个大项目成功的背后,也都有那些战略顾问的贡献。
因此,即使在商言商,中国企业去海外做生意也应充分重视对象国的对华战略,特别是要去海外做大生意,如事关紧缺资源就更应如此。如果从美国对华战略的角度分析,中海油竞购案遭遇“政治门”,既是意料之外,也是预料之中。这也提醒我们的企业家,在运作跨国项目时,配备了解甚至有能力斡旋对方国家政治层面的国际战略专家,是必须要考虑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