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处:经理人
在多年的高级工商管理企业管理授课及企业战略咨询实践工作中,与诸多优秀企业家及高管共谋划略,朝夕相处,所见所思,探寻出了一些当代企业家战略思维的盲点,在具体的学术研创中加为重度验证,并常为企业家提供警示,颇受收益。
“成功有道理,失败有原因。”汕头帝远海运公司董事长李廷福曾对我谈起战略思维对企业家功能价值时感慨地讲道。过去20年,企业家如果不关注企业管理则是无知,而20年后的今天,企业家还只关注企业管理则是无能。思路决定出路,没有规范就没有规模,掌控规模型企业的企业家像大海航行靠舵手,舵手靠领航员,领航员则靠舰长的指向思维,方可乘风破浪到达彼岸。大多从政策经济和机会市场走到今天的企业家,当今面临比以往复杂得多的企业竞争环境,决策失误将是企业家职业生涯最输不起的心头之痛,下面的九个关联企业家战略思维的盲区值得企业领导和企业有志之人关注和归避:
盲区之一:用经营思维替代战略思维
所有的企业家不管处于任何进程阶段,他时刻要思考的思维点一定会围绕四个要素:钱从哪里来?(资本的流向质量和速度)货到哪里去?(市场的走势与顺应)人才怎么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益怎么分?(成果分享的价值)企业家从本质上足以履行资本的增值为主要职责的。
纵观各业界的竞争,从产业始发期的先入为主到乱“市”出英雄,直至产业优化后的各行其道、一统天下,企业家能随势而上的关键要素不仅在业务能力,而是在业界内外资源和能力整合的战略手段。松下说过:“当我的企业只有10个人时,我最能干;当我的企业有100人时,我和他们一起干;而当我的企业有1000人时,我只能站在后面感谢他们,同时,信任来自责任,我会更加负责地看好松下的未来。”目标决定作为,沉迷于企业经营的企业家往往只能在业务层面奋战,在产业变革和企业创新时,缺乏战略思维的企业家会处处被动,隐入迷茫和恐惧。
我的一位学员曾从几万元的企业创始到目前资产达3个亿,是个经营高手,但由于公司的体制一直无法确定产权归属,目前高层积极性每况愈下,这位经营型老总不得不停止经营扩张步伐,重新进行重大的体制革新与产权评估,企业人心动荡,二十年的努力一夜之间进入迷茫。战略思维意识和能力是企业家职业生涯中重要的一个核心质素,以为搞好经营等于成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误区。
盲点之二:关注市场重于关注管理
过去二十多年的政策经济转型时期,创业家的奋斗过程,抓商机找市场是企业家立足商界的本能特质,现在让大多企业家谈市场、谈营销、谈关系一定如数家珍,头头是道,甚至每一个打市场创业历程都是一部动人曲折充满哲理的故事。研究企业商规的我几乎常年成为这些老板的忠实故事听众,品尝体验他们真情回望的市场竞争成败故事。但几乎找不到几位老板能自信地告诉我:这些年创下的几十亿规模的企业最大的成功是我重视管理。相反,只要提管理,他就会回避、头痛,甚至痛诉,或指责自己的经理不行。创业的初期是打市场,创业的中期是管理企业,创业的后期是管理企业文化。我到任何一家企业只要有30人以上的管理干部,我就问老板:“你们公司的管理最大的问题是沟通不良吧!”老板几乎没有不点头的。当企业解决了市场生存能力后不回头重新疏理自己企业的管理内控流程,这个企业的运作必将因内部失衡走向崩盘。
爱多公司一代理商曾经告诉我,他厂里发三车货给他,有一车是广告单张,广告单张到杭州货运站代理商就直接找收破烂的来当废品买走了。这样使用广告费能不让公司倒吗!企业利润是以销售额减去成本而得来,没有成本监控管理意识的企业是企业面临灾难的开始。松下企业到现在公司还是要求每个职员用办公稿纸必须双面写,未富先阔的企业家能走多远啊!
盲点之三:企业家缺乏对自身创业经历的有效总结
一个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中期后一切决策习惯大多是由良好的习惯养成的,而这些良好习惯又都是由创业初期锤炼而成的。故,我从不赞成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推崇成功乃成功之母。正在登上山峰的人去向滚下山坡的人请教怎么上山有多大成功的意义呢。读工商管理也好,自学企业管理经营管理知识也好,企业家不可得意忘形,失意变形,更不可全面否定自己。低头需要勇气,抬头需要底气,奋斗中的企业家有必要对自己的行业历程做一个理性盘点,把以往成败得失心得总结出来有利于企业家发展的创新。
世界上任何的果子在成熟之前都是苦涩的。成功企业家以平常心思维时发现,创业是艰苦的,回忆是甜美的,向往是动人的。
盲点之四:忽视人才和知识的管理
《天下无贼》中的贼头黎叔名言:“你知道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什么吗?――人才!”人才可以跳槽,而老板干不好只能跳楼。企业没有人才就谈不上企业未来。大多中小型企业均是精明老板带一群常被他号称为像驴的下级,强将手下是弱兵,这种“马驴文化”特质的企业很难走远,因为老板缺乏选才标准,没有留人方法更不会有人才规划意识,当然缺人才是心中之痛。优秀的企业家会让庸才变人才,劣等企业家会让人才变庸才,为什么?机制比人才重要!没有一套管理人力资源的机制,孔明也不可能为刘备这个老板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中山一台商告诉我,大多人才有依赖感难有归属感,他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每天有工作日记,“没有记录便没有发生”,他每月发工资上司必须查看下级工作日记,经理辞职必须把工作日记留下,下位新经理必须详读上任经理的业务历程。这叫人才可以走,把知识留下,老板不会为离去的人忧伤,只会为留下来的人祝福!方法比知识重要,企业可以管住固定资产,管理人才的思想可不能那么简单地不去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