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战略管理培训 / 战略管理培训:跟诸葛亮学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培训:跟诸葛亮学战略管理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战略管理培训

本文出处:中华管理在线

企业间的竞争,相当程度上表现为战略思维、战略定位的竞争。

有资料表明,世界上倒闭企业85%是因战略失误造成。然而战略制定和战略规划的实施却一直是我国企业的弱项。因此,我国企业的经理人都应该好好跟三国时期的智圣—诸葛亮学习。

刘备虽然有着一个高贵的出身,但是建立基业的历程却是坎坷崎岖的,遇到诸葛亮之前,他基本上过着四处漂泊、寄人篱下的生活。刘备虽有兴复汉室的远大目标,但这目标过于含糊,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待他“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之后,诸葛亮为他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草庐对策”,使得刘备及其部下形成了统一的愿景目标,后来“草庐对策”几乎完全变成现实。

诸葛亮谋略之源?

诸葛亮为什么能够提出这么高明的见解呢?关键在于:一是诸葛亮躬耕于南阳10年(197-207年),而南阳当时是知名大都会,其政治、经济、文化、科教、教育居领先地位。被后人誉为“科圣”的张衡,“医圣”的张仲景都于此诞生和成才。这样的环境使得诸葛亮掌握了足够的信息;二是诸葛亮不仅有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丑”媳妇,而且岳父黄承彦家是当地的豪门,家庭的社会关系网络,对于诸葛亮了解上层社会、增长自己见识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诸葛亮广交士林,发奋苦读,经常与庞统、司马徽、黄承彦、徐庶等有学问、有才能的好友讥讽时事,分析谈论社会,得出了对天下局势比较正确的见解。然后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分析筹划,提出了联孙抗曹的“草庐对策”,并把它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战略目标是取荆州。因为诸葛亮15岁就随叔叔来到荆州,叔叔死后,才“躬耕于南阳”,对荆州“北据汉、沔,南临南海,东联吴会,西通巴蜀”,是重要的政治、军事要地早已了解。并且诸葛亮论证了取得荆州的可行性,更加坚定了刘备的信心。

第二个阶段的战略目标是收得益州。益州地势险要,沃野千里,是个天府之国。占有了益州,既可以依险据守,割据一方,也可以出兵夺取天下,是一个攻守兼备的良好根据地。

第三个阶段战略目标是三分天下,形成曹操、孙权、刘备三家鼎立的形势。因为当时刘备虽有兴复汉室的雄心,但曹操、孙权势力已经形成气候,凭刘备的实力想一统天下是不切合实际的,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取得自己立足之地的是现实的选择。

第四阶段战略目标是在实现上述目标后,出师北伐,恢复中原,兴复汉室。

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精辟分析,使刘备顿开茅塞,诸葛亮也自此辍耕,先后辅佐刘备、刘禅两代成帝业,鼎足一方。

说到战略,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著名“草庐对策”可谓是极佳战略,其总体规划方向明确,层次分明,分步施行,极大地激励了刘备及其属下的将士,关羽、张飞、赵云等将领沿着这一战略目标,先取荆州、后夺西川,火烧赤壁而终成蜀、魏、吴三分天下鼎足之势。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可以说是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汇报的“草庐对策”规划目标实现的阶段性总结,《后出师表》是根据当时政治经济形势对“草庐对策”战略规划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草庐对策”、《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构成了诸葛亮的整个战略体系。特别是诸葛亮躬耕于南阳10年才总结出“草庐对策”,并为此鞠躬尽瘁的精神,为我们后人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企业家该向诸葛亮学什么?

20世纪美国一位著名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提出:战略的本质是抉择、权衡和各适其位。迈克尔·波特的“抉择、权衡”,其实就是“草庐对策”方案中诸葛亮经过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环境等形势进行精辟分析评价,权衡刘备自身的能力,为刘备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三分天下”格局的文字概述。“各适其位”就是激励刘备并组织其属下按照战略规划,发挥每一个人的智慧,运用好每一个战术,打赢每一场战争的具体实践的描写。

1992年美籍华人、美国寰球实业董事长赵连仁在南阳武侯祠写下了“运帷幄之筹谋,披肝沥肝,六经以惟二表;本圣贤者道范,寄命托孤,三代而下此人”的赞美诗句。因此,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角度分析,清康熙二年十月南阳知府王维新称赞诸葛亮为“韬略宗师”一点也不为过。诸葛亮确实伟大,他堪称我国历史上一位战略管理大师,是今天我们企业学习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典范:战略制定需要“躬耕隐居”十年精神,战略规划的实施需要鞠躬尽瘁精神!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