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战略管理培训 / 战略管理培训:油价2006:高位波澜

战略管理培训:油价2006:高位波澜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战略管理培训

本文出处: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

  石油价格在2005年动荡不已,持续上升,成为当年全球经济金融中最为关注的风险因素。进入2006年,在对全球经济金融的预测中,几乎所有机构仍都把油价波动作为今年的首要风险因素。年初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一场关于全球风险的讨论中,主持曾对现场听众做了一个随机调查,结果34%的参与者认为油价波动是今年全球经济金融的首要风险,高于位于第二位的全球经济金融失衡8个百分点.而油价在2006年以来的跌宕起伏走势也使市场有理由担忧:布兰特原油在1月20日创下今年前3个月的最高价格66.29美元,到2月15日又降至56.19美元,仅在3个月不到的期间内波幅已超过10美元。

  油价何去何从?

  主旋律:高位运行

  油价高位运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石油供给增长的速度在过去的几年里持续低于由经济的增长产生的对石油需求的强劲增长。1980年以来的20多年间,OPEC原油剩余产能大幅下降:1983年时OPEC剩余产能达到最高峰,大约1400万桶/天;1993年到2004年,OPEC剩余产能则在比较低的水平波动,2004年OPEC剩余产能全年平均仅约为130万桶/天。从供给来看,过去三十多年来世界原油产量每年平均增长幅度仅有1.9%,同时已探明原油储量增速也在下降。1999-2003年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年平均增长率接近2%,2004年却骤降至0.49%。

  炼油能力增长的瓶颈也是带动原油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过去20年,除亚太地区炼油能力增长速度稍快以外,世界其他主要地区的炼油能力普遍呈现出增长缓慢的现象,远远滞后于石油需求增长速度。

  日益缩小的供求差距导致石油市场的供求平衡日趋脆弱,国际原油市场将在新的、更高的价格水平上实现平衡。虽然目前世界各国都加大了油田开发投资,但由于采油行业所特有的投资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我们预计世界原油产能和产量在中期内不会出现大幅、快速的增长,原油价格将在较长时期内维持高位运行的状态。

  潜在供给危机

  在脆弱的供需结构下,尤其是在目前国际原油市场的供给链异常薄弱的情况下,任何意外事件的发生都会引发石油市场的大幅波动。

  首先,原油供给非常依赖OPEC中东国家,这些国家原油储量虽然丰富,但原油供给能力的增长却相对不足。这是因为,近年来中东国家对新油田开发和开采的投资不足,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一直预期油价平稳、未能预料到油价迅速攀升至如此高的水平,因而未大幅度增加油田开采投资;另一方面政局的不稳定也抑制了投资;同时,这些国家还不允许外资对本国油田进行开发。

  其次,就主要石油输出国家现有的原油供给能力而言,受这些国家政治动荡和恐怖袭击的影响,供给并不稳定,随时可能会出现供给危机。伊拉克战争仍在继续,目前日均石油出口量仅为120万桶,大大低于战前约260万桶的水平。伊朗的紧张又孕育着新的危机。该国原油日产量约占世界原油日产量的5.4%,其供给稳定与否对油价走势将产生重要影响。商品期货市场上潜在的投机力量也会加大原油价格波动的幅度。在这种情况下,不排除油价在2006年出现短暂冲高至每桶80美元以上,甚至达到100美元的可能性。
  
油价冲击:经济有惊无险

  我们预计,2006年油价仍将波动,但整体水平将维持在2005年水平,不会进一步暴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是有限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增速的放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石油需求的增长速度。

  世界经济在2005年实现了3.2%的增长,较2004年3.8%的增长率大幅放缓,2006年这种放缓的趋势仍将持续,预计2006年增长速度将维持3.2%或略低。亚洲经济的放缓将非常明显,预计东亚地区经济增长率将由2005年的7.8%下降至7.6%,南亚地区经济增长率将由2005年的6.9%下降至6.4%左右。

  亚洲经济增长的放缓将对降低世界石油需求增长速度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亚洲目前是世界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消费量约占到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35%。中、日、韩、印四国占亚洲石油消费总量的70%,是石油生产国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2005年亚洲石油需求的增长速度已经开始放缓。除受经济增长放缓的因素影响以外,亚洲发展中国家企业采取的一些措施也起到重要作用,如泰国在2005年7月和10月分别取消了柴油和汽油的补贴。中国2004年原油进口量比2003年增加了约30%,但2005年原油进口增长率降至-3.6%。预计2006年亚洲石油需求的增长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从而使得油价在2006年不会因需求因素而大幅上涨。

  其次,由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等因素,石油使用效率提升,成为隐性供给增加因素。例如,2004年发达国家的石油密度(即每个单位的产出所使用的石油量)仅为0.8,即每单位的GDP产出所耗费的石油仅有0.8千克,约为1971年石油密度水平的一半。
  第三,油价的剧烈波动使各国更加密切地关注能源安全问题,企业纷纷增加战略石油储备,商业机构也保持一定的库存,这些都有助于减缓价格波动的影响。

  第四,各国对炼油工厂的投资也在持续增长中。长期以来,造成石油行业下游投资增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油价低迷的预期。例如,EIA曾经做过测算,若按照石油价格在25-35美元之间的水平对大型炼油项目进行评估,几乎无法看到盈利的前景。不过,油价在2003年以来的走势对这种情形多少有些改观,石油冶炼行业的投资也开始增加,有些投资项目有望在2006年投产,有助于缓解石油产品的供给压力。

  整体而言,在本轮油价上涨的推动因素中,与供给相比,需求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所以与以前历次石油危机相比,表面相似,实则不同。2006年能够对油价产生重要影响的,恰恰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所带来的需求下降。但由于前述供给风险因素的存在,油价在2006年内大幅波动仍然是可能的。如果从一个更长的区间来看,随着需求的进一步放缓和供需结构的逐步改善,整体油价水平将会回落。

  需要强调的是就目前的油价水平而言,如果剔除通胀及汇率变动因素,仍然低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危机时期油价的高点。因此,观察油价时我们必须关注美元汇率的变动。我们预计美元会在今年继续2004年的趋势贬值,因此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也会相对调整。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