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处: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梁信军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以低成本制造为特征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亟待转型。
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贡献已经举足轻重。根据去年年底公布的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民营经济已经占到GDP总量的66%;税收贡献率达71%;而在全社会就业人口中,在民营企业的就业人口已经超过75%。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一,就近满足了庞大的国内市场;二,低成本制造带来的价格优势,而价格优势实际上是它取胜全球的主要竞争优势。
但低成本制造的竞争模式正在遭遇全球范围的挑战,难以继续支撑企业和下一步的持续成长。比如企业界越来越发现在制造业的利润率太低,有时为了增加出口,本国企业间竞相压低价格,不仅苦了国内劳工,破坏了环境与生态,便宜了国外消费者,还要招来国外反倾销起诉和不承认我们是市场经济的国家。
因此,我的结论是:民营企业将“自主”或“被迫”地被推上创新之路,努力促使自己的企业从现在所处的价值链的低端上升到价值链的高端。
“创新成本低”是第二战略竞争力
“创新成本低”将引领中国未来一二十年的成长模式,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又一个战略竞争力。
中国企业不仅在制造方面具有明显领先的成本优势,在自主创新上也同样具有成本优势。也就是说,中国企业不仅制造成本低,其实创新成本也低。可以简单地说,中国企业的创新投入与欧美企业在数值上是等额的,只需去掉货币符号。
比如在医药行业。在欧美研发一个创新药需要近10亿美元/10年的投资,而我国企业研发一个仅在国内市场上市的创新药只需约3000万元/3年人民币的投资,我国企业研发一个面向全球市场的创新药也只需不超过1亿~2亿美元的投资,只相当于欧美企业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创新成本优势十分明显。
同时,由于中国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源源不断可补充的多层次的低成本人力资源、中国已经形成的产业配套基础(耗材、设备、物流等)以及市场就近的反馈成本低等因素,创新成本低这一优势将在未来相当时期内长期存在。
因此,可以说,创新成本低是支撑中国未来十几年中第二、第三波发展的动力,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更可持续利用的竞争利器。
同时,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大量运转灵活、低成本、已经成为全球行业隐形冠军的民营企业,具有极大的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及实力,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上具备体制和机制的双重优势。
当然,中国企业全球发展的背后是国家利益,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全球化发展一定需要企业提供全面的足够的政策支持。
自主创新挑战民营企业家心智模式
自主创新首先需要转变关于“创新投入与当期利润、企业资本数量/质量的关系”的思考方式。现行的会计准则,当期研发投入将立即减少当期利润、当期净资本,导致经营者、有决策权的股东从当期利润、当期绩效导向的考核机制出发,不愿在创新上进行投入。
要改变这个情况,首先要改变认识:认识到投入自主创新其实是为企业未来储备生存和盈利的基础,应该逐年持续投入;认识到高速成长、行业大好的时候正是企业大规模投入自主创新的最好时机。
其次,要转变激励导向,改以企业长期价值而非当期绩效为导向,进而改以企业内部立法的形式确定创新投入在利润或销售收入中的占比,锲而不舍地持续投入,这样坚持三五年必大有收获。
再次,要借鉴华为的压强原理,一方面在企业创新过程中,创新目标的设定要用国际标准和国际视野,更重要的是要将有限的投入聚焦到比较优势领域,以及企业特长上去。
其领域包括能够满足中国特有市场的;依赖中国特有资源或产业成本、产业配套的;已经在全球领先、保持领跑优势等。
通过集中创新资源投入,可以使中国企业在某一点位上的创新投入的压强超过国际同行(去掉货币符号,在数额上几乎等值),从而取得全球比较上的突破。
综上所述,我认为作为民营企业,我们决策者要主动调整我们的心智模式,要把创新变“被迫”为“自主”的选择,在中国企业更多的政策支持下,把“低成本创新能力”锻造成我们下一个战略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