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处:中国经济信息网
2006年至2010年,预计世界经济复苏,未来五年世界经济增速在4.3%左右;全球纺织已进入新的增长期,纺织贸易增速在6.5%左右,但在新时期面临新的发展特点。这些预测是早报特派北京记者刚刚从北京了解到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珏洲在北京服博会期间还提出:"日益全球化的现代生产方式,使纺织业的竞争焦点从劳动力比较优势转向决定供应链附加值的创新优势。"
结构调整:
横向重组成转移主流
伴随贸易壁垒的日益减少,纺织产业内的国际贸易日益增长。业内分析,从1990年到2004年世界纤维加工总量增长了一半,而纤维制品贸易却增长了一倍,这一形势在未来五年将继续推进。据悉,1990年到2004年,发达国家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仍增长122.3%,占全球出口额的48.5%。
各国在产业不同环节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即使在发达国家之间或发展中国家之间,同样存在互补关系,产业横向结构重组已成为当代纺织产业结构转移的主流。 杜珏洲分析:"发达国家技术进步越快,向其他国家转出的成熟生产技术就越多。但这并非整个产业的衰退,转移一方面使发达国家获得更大的技术研发投入机会,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质量和低成本劳动,降低跨国生产总成本,从而获得跨国产业更大效益。"
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杜珏洲说:"可通过承接产业低端制造环节获得融入全球化的发展机遇,同时利用知识外溢效应和提升创新能力,带来后发优势,实现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策略选择:
竞争又合作的全球关系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无论是资源禀赋好的国家还是差的国家,在新趋势下,尽管各自的机遇、发展的层次、路径不同,但有一点相同:都离不开既合作又竞争的全球化关系。
"自由贸易是大势所趋,倒行逆施的贸易保护主义终将退出历史舞台。"杜珏洲认为,发达国家既可以从跨国配置中获得更大的垄断利润,同时也面对发展中国家后发优势的挑战;发展中国家
杜珏洲透露美国贸易委员会的权威调查结论
交融:国际品牌蜂拥入境
业界人士分析,国际品牌服装在中国中心城市市场占有很高的比例。北京35个中高档市场:总计5940个销售点内进口品牌占53%,其中顶级商场80%以上是进口品牌。上海淮海路共经销1159个服装品牌,进口品牌占60%。
杜珏洲说,在1997年之前,只有18家外国零售企业进入中国,截止到2004年末正式批准进入达314家,2005年上半年批准59家,是2004年全年的1.9倍。其中七大外资零售商(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欧尚、易初莲花、好又多、乐购)在中国59个大城市拥有306家连锁店,在中国大型综合超市中外资比重已超过61%。
预测:保持超10%年增速
"中国虽然已建成世界纺织业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但还不是纺织强国。劳动生产率还较低,粗放型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
面临世界纺织业总趋势挑战,以及环保、资源、能源、水源和成本提升的制约。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产业提升已是必然选择。
业界人士说,中国经济处于新的增长期,2000-2005年增速达9.5%,到2020人均GDP将比2000年增长3倍,预计国内的衣着消费需求和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都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纺织行业将保持超过10%的年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