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处:中华工商时报
产能过剩逼迫企业转型如何应对又一轮宏观调控。
伴随着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铁矿石价格不断的攀升,控制钢铁生产的成本已经成为国内各大钢铁生产企业最为关注的话题。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第三次会议(扩大会议)暨第二次会员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民营企业家代表们围绕”钢铁企业的低成本运行模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据了解,2006年我国新投入钢铁行业的资金2246亿元,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高达6109亿元,产钢4.18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8.48%,而国内市场消费仅3.84亿吨,产能明显过剩。
”产能过剩使得价格和成本竞争更加激烈。”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副秘书长刘勇昌在会上说,”为解决产能过剩,我们只能依赖出口。但是因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压力和国际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反过来又制约着出口继续增长。”
与此同时,我国的民营钢铁企业多数主体设备建成后,为抓住市场机遇,便立即投入运行,不少企业在工艺不完善,设施不完备,工艺不配套的情况下就投入了运行。刘勇昌指出:”这为高成本埋下隐患,也造成了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问题。”
原料、燃料也一直是民营钢铁企业降低成本的主神经。近年来,铁矿石供应由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国产和进口铁矿石身价均被抬高,市场采购挑选的空间变窄,整个行业都在寻求解决之道,而我国民营钢铁企业没有自己的矿源,原料、燃料主要靠外购—国内市场采购和进口。因此,原冶金部生产司司长、烧结专家张志勋坦言,民营钢铁企业要通过充分提升原料、燃料的利用率来控制生产成本。
从原燃料价格处于下游,最后成品跃至上游的德龙公司,在会上结合自身建言:”要降低就应树立全员降低成本、挖掘成本潜力的意识;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是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运行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物质基础;全面推行成本核算制度。”
另外,此次大会还总结了冶金商会2006年的工作,明确了商会2007年的工作思路。
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高峰论坛日前在上海举行。论坛的主题是:后宏观调控时代中国民营钢铁发展之路。近60家我国民营钢铁企业代表与会。
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会长、江苏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说,近几年来我国钢铁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民营钢铁企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国国内民用钢铁企业产钢量的比重达到了40%,已经成为中国钢铁企业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作为中国民营冶金业的组织,全国工商联冶金商会为此也深感责任重大,我们清醒地看到,在国家宏观调控大背景下,中国民营钢铁企业尽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还面临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希望大家群策群力,把经验奉献出来共同分享,共同为我国民营钢铁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副会长、上海复星集团副董事长梁信军在题为《汇聚成长力量,共铸产业辉煌》的主题演讲中表示,2005年以来民营钢铁企业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现在整个钢材市场已经不再是机会导向,而是转向价值创造导向,竞争环境更加激烈。”因此,要提醒民营企业应该采取的对策,第一是狠抓创新。第二个对策,要继续保持民营企业的低成本这样的一个传统优势。第三个对策是不断突破,相对含金量比较高的上游产业,我们民营企业也应该介入一些,第四个对策是向下延伸,就是积极推动我们的产品在下游应用市场的形成和扩大。比如说像对我们板材的制造企业而言,可以主动介入钢管的制造,甚至进入造船业。其他的对策还包括:立足企业竞争优势,积极参与和介入行业的整合;实现销地生产或者资源地生产等。同时,建设安全的多融资渠道,首先是股权性产权性的融资,这包括上市之类的;再就是利用好国内外的私募基金,我们复星集团就有志于国内钢铁产业的基金;还可以积极利用好现有的信托基金和学习使用长期贷款,尤其是要创造条件去贷款。”梁信军指出。
梁信军最后还向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提了六点建议。他说,为了更好地促进我们会员防范风险,首先建议建立、健全组织内部的市场协调机制,通过内部协调会员企业自律,提升企业的市场行为,同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其次,应由商会出面,主动建立起与国内商业上下游的机制以及钢铁商业的需求,促进和配合会员企业和用户单位建立起长期供求关系。第三,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呼吁打破现在仍存在的行政性垄断,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的环境。第四,与媒体建立机制,搭建民营钢铁企业与媒体的互动平台,正面宣传民营企业的创业精神对社会的贡献,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第五,要呼吁并影响企业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创新的步伐,开发多层次多品种的金融工具,为民营钢铁企业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第六,进一步发挥组织作用,建立民营钢铁企业风险防范和危机的处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