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处:石油经济网
居高不下的国际油价、不断提升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加上紧张的国内成品油供应,都不断叩问中国的能源安全形势。中国的石油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建立和完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刻不容缓。
从国际经验来看,石油储备对稳定石油供求关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多数发达国家在经历两次石油危机后,普遍重视和建立了本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我国自2004年起,开始在镇海、舟山、黄岛、大连4个沿海地区建设第一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目前,镇海、舟山两大基地已基本建成,分别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开始注油;库容约为300万立方米的黄岛基地预计将于今年年底竣工,2008年年底前可投入使用。根据规划,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建成后,预计相当于十余天原油进口量。再加上全国石油系统内部21天进口量的商业石油储备能力,中国总的石油储备能力将超过30天原油进口量。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9月11日在美国指出,2020年中国原油储备将增至国际能源署(IEA)建议的相当于3个月进口量的水平。此外,近日发改委表示,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有望在近期举行正式挂牌仪式。
第一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建成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意味着中国将告别缺乏石油战略储备的历史,中国的能源安全将大有保障。但从整个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说,这还只是千里之行的起始一步,我国构建石油储备体系还有诸如相关管理办法的制定、确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最优储备规模等一系列工作要做。
除石油储备的战略行动正在进行外,天然气储备的相关工作也已展开。9月20日中石油透露,基于国家能源安全方面的考虑,中石油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天然气储备研究,筹建必要的调峰设施。中石油初步规划建设14个储气库群,新建28座储气库,形成160亿至180亿立方米的调峰规模,占总用气量的6%。而9月26日,总投资90.22亿元的中石油大连液化天然气项目在大孤山半岛正式动工。
油气储备的加紧建设将为中国能源安全提供坚实保障。而建立中国自己的能源安全保障机制,还要有自己的思路,根据自身特点作出恰当的安排。
一方面,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应主要立足国内。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由于我国进口石油的绝大部分是按现货价格进行交易,致使我国对国际市场油价的控制影响力比较有限。战略石油储备对国际市场的过于依赖,将会增加其成本和风险。我国油气资源潜力依然很大,而立足于加紧对国内资源的勘探开发和节约利用,将是我国进行战略石油储备的较优选择。
另一方面,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应充分利用份额油。由于短期内我国石油产量不会有太大提升,所以份额油在保证我国石油供应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且其对国际油价的冲击不会太大,因此,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应充分利用海外份额油。
综上所述,随着美国对全球气候变化态度的转变,后京都时代的减排谈判将更加艰巨,作为第二大碳排放国,未来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另外,作为主要的石油进口国,国际油价的持续高涨,无疑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我国应加紧构建能源安全体系,积极开发利用海外油气资源,保障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