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牛津管理评论》
2009年什么最贵?战略。
在金融海啸的扫荡与经济危机的肃杀面前,企业最需要的是从惊惶、茫然和一片狼藉里镇定下来,看看左右,看看前方,再看看自己,重新找到正确的方向。
如何裁员、如何削减成本、如何调整产品结构、如何重构价值链、如何选择市场……这一切的问题都依赖于一个核心问题的回答:我如何因应环境的变化,调整并确定新的竞争战略?
企业战略的制定,说到底是建立在对于未来情景的一种预判,是将未来的风险与机遇和自身竞争力的结合,并由此来反观和规划当下及长远的行为。说得极端一点,它是企业将自己的竞争力按照决策者的预测进行“押宝”,再通过战略的实施来确保不确定性的最大消除,并进而通过战略实现来将“战略”逸出“赌博”的范畴。
由此,对于企业环境的有效把握,将是企业战略制定的关键。
在这个经济危机渐次袭来的新年,我们感受了太多的压力,我们更愿意在压力里也能预先警惕到还将到来的危险,预见到看似花团锦簇的陷阱,并呼吸到新鲜的变化和新意的商机。
为此,本刊编辑部联合各界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从可能影响到企业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产业、各个领域作出大胆(大胆设定)而谨慎(谨慎论证)的预测,并归纳剔选出十五大趋势。
在经济危机之下,2009年注定是动荡的一年,8%的增长也许能够实现,但失业率会像学者预测的那样攀上两位数吗?大量农民工返乡,能否带来内陆中小城市的开发契机?抑或成为“新土改”停滞的理由?“医改”呢?这一酝酿了多年的新政的实施,会否催生出私人医生这一全新的体面职业?3G终于面世,拥有无限可能的无线城市会到来吗?
2009年的疑问还很多,但有很多东西并没有悬念。在2008年明星企业形象倒塌之后,学会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必修课,从这个意义上说,2009年将成为中国企业的“成年”仪式。“成年”的另一体现,将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目标的变化,从获得资源转为获得技术和能力。获得能力的另一途径是自力更生,比亚迪电动汽车的出现,正是中国企业二次创业、积极转型的有益尝试。
预测未来,大抵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翻开经济学家们的预测记录,包括那些国际上著名机构的预测,都大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但是我们愿意犯险而上,因为这正是企业家们不可逃避的课题,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让这些预测是在雄辩而既有的事实与规律链条上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