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战略管理培训 / 战略管理培训:商业银行重新定位中小企业战略

战略管理培训:商业银行重新定位中小企业战略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战略管理培训

世华财讯多家商业银行近一年来已着手从战略层面谋划和布局中小企业业务,正是得益于以上战略的实施及在体制机制上的创新,08年以来,信贷紧缩政策并未令这些银行中小企业业务受到很大影响,反倒成为调整信贷结构、大力开拓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良好契机。

  据金融时报8月11日报道,2008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令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遭遇困难。在从紧宏观政策环境下,国家呼吁商业银行加大力度支持中小企业,便成为中小企业解困的首选要求。

  事实上,企业和有关监管部门一直非常重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出台了多项有效措施改善其融资环境。但从过往的情况看,一些商业银行常常口头上表示支持,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念歪了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这些银行并没有从根本上认清开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对社会和银行自身的重要性;二是由于外部环境以及银行内部机制尚未具备足够的条件,以致银行在对待中小企业战略问题上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只有将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引入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战略,才有可能使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得到大的改观。

  尽管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已欣喜地看到,近一年来,不少商业银行已经着手从战略层面谋划和布局中小企业业务,通过资源倾斜、内部机制改革以及产品创新,迈出了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业务的新一步,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以交通银行(601328,股吧)和民生银行(600016,股吧)为例,在今年信贷资源有限、一些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规模受“挤压”情况下,交行小企业贷款增幅却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幅近7个百分点;而民生银行今年给予中小企业金融业务高比例的资源配置,在总额900亿元新增贷款中,就有150亿元分给了主营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工商企业金融事业部,再加上其他分行的额度,大约有200亿元资金用于发展中小企业业务。对于向来不受银行重视的中小企业给予力度如此之大的资源倾斜,这在过去恐怕是难以想象的。

  商业银行之所以对中小企业“另眼相看”,来自于其在新形势下的战略思考和重新定位。据了解,在年初工作会议上,交行就明确提出把中小企业业务作为全行业务的战略重点并实施资源倾斜。这些措施包括,对中小企业信贷下达专项指标,并与考核挂钩;在今年新增信贷限额中,对中小企业信贷实行专项管理,同时规定,小企业贷款规模不足可占用公司贷款规模,但公司贷款不得挤占中小企业信贷限额;此外,还加大了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推介和营销,对小企业信贷业务下达专项营销推介费用。

  而作为主要由民营资本出资组建的民生银行,则从“血统”上就与中小企业有着很深的渊源。根据该行五年发展纲要,其公司业务战略转型的重点目标即指向代表行业发展趋向、具有高成长性特征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也正是在这一战略原则指导下,他们成立了国内首家实行事业部体制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并已经在上海等6个区域开展中小企业金融专业化经营。

  当商业银行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作为自身发展的战略选择后,以往种种不适于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的体制机制,也便赢得了改革与创新的契机。目前,已有包括交行在内的多家银行试行“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中心”或“中小企业特色支行”,采用内部单独考核、单独核算,并实行贷款营销、审查、审批在内的全流程服务。在民生银行率先尝试成立以事业部体制专业经营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后,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刚刚成立的小企业信贷中心也采用了事业部制。事业部制之所以被业内视为“突破小企业贷款难瓶颈的重大制度创新”,原因在于它以相对独立的机构设置、风险管理、财务核算、运营支持和营销管理形成业务拓展及支持体系,相对独立运作、信息顺畅,反应快捷,从根本上避免了传统总分行体系下,中小企业信贷资源易受大企业挤占、运作效率低下的弊端。以民生银行工商企业金融事业部为例,其400多人的团队完全面向中小企业,令客户感觉服务富有针对性和持久性,同时专门的审批通道及分级授权制,也大大缩短了授信审批时间。

  正是得益于以上战略的实施及在体制机制上的创新,2008年以来,信贷紧缩政策并没有令这些银行中小企业业务受到很大影响,反倒成为他们调整信贷结构、大力开拓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良好契机。上半年,交行针对宏观调控背景下中小企业业务面临的新形势,在信贷投向上有保有压,对不符合“绿色信贷”和安全生产要求以及“三高一汰”行业的中小企业坚决压缩;对提供“假权证、假报表、假注资”以及不按规定使用信贷资金,骗贷、逃债、赖债等不讲诚信的中小企业坚决予以制裁;同时对信用状况良好的中小企业根据企业实际需要,通过简化授信程序、延长授信期限、提升授信额度、放宽担保条件、实行贷款利率优惠等多项措施予以鼓励。民生银行有关负责人则表示,在通胀加剧、银根紧缩等不利因素的冲击下,企业的风险更容易显现,更易于寻找高成长性与抗风险能力强的优质中小企业,而在困境中结成的客户关系也将更能保持相依相存、共同成长、持续共赢的银企合作关系。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